楊惠紅 尹麗梅
東莞市婦幼保健院,廣東東莞 523000
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迅猛發(fā)展,內鏡手術在臨床上的應用日趨廣泛。手術室內內鏡的種類和數(shù)量越來越多,如腹腔鏡、輸尿管鏡等。這些內鏡價格昂貴,結構復雜,構造精密,管腔、關節(jié)、閥門較多,清洗難度很大,容易因清洗消毒不徹底而造成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因此,加強手術室硬式內鏡的清洗消毒,尋求一種既符合《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guī)范》《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行標》,又保證清洗消毒質量的最佳管理模式。
我院自2002年開始開展腔鏡手術,腔鏡器械的清洗消毒等術畢處理由對內鏡器械相對熟悉的手術室洗手護士完成,洗手護士在手術臺上經過緊張的手術配合后體力消耗很大,下手術臺進行非手術操作,增加手術護士的工作強度,同時也沒做到有效的職業(yè)防護。2004年衛(wèi)生部《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guī)范》基本要求:從事內鏡清洗消毒工作的人員,應當具備內鏡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識,手術室護士在這方面的知識缺乏深度。在清洗消毒過程中,往往由于時間緊、圖方便、缺乏供應室專業(yè)護士知識、手術數(shù)量與內鏡手術器械的供需矛盾等原因,沒有把握“能拆卸的復雜物品應拆開后清洗”的原則,造成清洗不徹底,易造成生物膜的形成,器械清洗質量難以保證[1]。
自2009年《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1部分:管理規(guī)范》管理要求提到:內鏡器械也可由CSSD 統(tǒng)一清洗、消毒。供應室護士具備專業(yè)的清洗消毒知識,但由于對內鏡器械不熟悉,缺乏對內鏡功能、拆、裝、保養(yǎng)方面的知識,我院是??漆t(yī)院,在醫(yī)院建筑設計時沒有設計專門的手術室供應中心,而且手術室距離消毒供應中心較遠,內鏡清洗消毒設備均配置在手術室內。由供應中心集中管理,必然需在清洗消毒設備、內鏡器械的重復、增加投入,在供應中心人員培訓不到位的情況下,既影響器械的周轉使用率,交接不到位時造成器械的零配件丟失、損壞等情況出現(xiàn),造成手術室、供應中心雙方的矛盾,醫(yī)生的不滿。
手術室護士對器械熟悉,供應室護士清洗消毒知識熟練,避免運輸過程的防震、防遺失等問題,安排供應室護士到手術室跟班學習,手術完畢提前通知供應室專崗護士到手術室進行現(xiàn)場雙方清點、清洗、消毒工作,該護士由供應室進行行政管理,清洗消毒工作由手術室、供應室雙層監(jiān)督,清點回收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在現(xiàn)場馬上當面解決,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得以無縫銜接,使器械的清洗質量顯著提高,器械的損壞大為減少,使用功能得到有力保障;同時也大大減低了腔鏡器械由于清洗不徹底等原因而引起的手術感染風險[2]。
清洗徹底是保證消毒或滅菌成功的關鍵[3]。手術室內硬式內鏡清洗由消毒供應中心專職護士到手術室進行清洗、消毒,既符合《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1部分:管理規(guī)范》,清洗消毒專業(yè)化,保證器械的清洗消毒質量,也減少了手術室護士非護理性操作,使手術室護士從器械清洗等非護理操作中解脫出來,有更多時間做好術前、術后訪視等圍手術期整體護理工作,也減少了重復建設與投資,也不會造成人力的浪費,最能保證質量和符合人力成本的考慮是是符合該院特點的最佳模式[4]。內鏡清洗管理模式始終是院感管理者關注的問題,有些醫(yī)院,考慮用非醫(yī)務人員經過培訓后替代供應中心專崗內鏡清洗護士,是否氣候成熟,還有平,從而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待論證[5]。
[1]周曉麗,黃文霞,譚永瓊.手術室內鏡器械清洗保養(yǎng)專職人員的培訓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9):798.
[2]吳佳偉,吳瓊,謝輝,等.硬式內鏡在消毒供應中心的質量管理[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8):3923.
[3]岑穎,潘海華,黃月媚,等.消毒供應中心硬式內鏡手術器械集中管理4.2 明確考核內容,細化考核指標的探討[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10,5(5):524.
[4]李勛香,王永美,李玲.改進流程管理在硬式內鏡器械清洗消毒中的應用[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2):188-189.
[5]賀吉群,李思.手術室內鏡器械清洗方法的改進與評價[J].護理學雜志,2010,25(1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