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玲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心臟外科,河南 南陽 473003)
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的外科手術治療體會(附32例報道)
胡 玲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心臟外科,河南 南陽 473003)
目的 總結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的外科手術治療經(jīng)驗。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間收治的32例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患者的臨床治療,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術治療,觀察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本組32例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患者手術均告成功,無手術死亡病例,1例患者術后因補片處針孔處出血二次開胸,經(jīng)縫合后止血。術后早期行心電圖和超聲復查,主動脈瓣上血流流速為1.1~3.2m/s,平均(1.87±0.56)m/s,壓差5.9~42.6mmHg,平均(18.4±7.5)mmHg。對患者進行1~2年的隨訪,所有患者主動脈瓣上狹窄解除理想,心功能等級I級22例,Ⅱ級10例。結論 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能夠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能夠改善主動脈瓣上血流流速和壓差,提高心功能等級,應在臨床廣泛開展。
主動脈瓣上狹窄;先天性;外科手術
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SVAS)是一種單獨或合并多種畸形的主動脈乏氏竇上方的梗阻性病變[1],可累及升主動脈,并伴有升主動脈及其分支發(fā)育不良和肺動脈狹窄。目前臨床主要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間采用外科手術治療32例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患者,現(xiàn)將相關治療體會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2例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4~37歲,平均年齡(16.3±2.5)歲。局限性狹窄26例,彌漫性狹窄5例,其中12例患者合并主動脈瓣狹窄,8例患者合并主動脈瓣關閉不全,5例患者合并左冠狀動脈單冠畸形,2例患者合并肺動脈瓣狹窄,2例患者合并室間隔缺損?;颊呷朐簳r有心慌、氣短、胸痛、頭暈等癥狀,患者均在胸骨左緣第三肋間和胸骨右緣第二肋間聞及2~4/6級收縮期雜音。
1.2 治療方法
手術均在全麻低溫體外循環(huán)下進行,常規(guī)升主動脈和上、下腔靜脈插管。16例患者應用自體心包片行單片矯治,升主動脈采用縱切口,切開狹窄處,向下至后竇中點,向上至正常的主動脈壁。12例患者采用倒“Y”法補片,縱行切開狹窄處,向下至無冠竇中點和右竇分別切開,防止損傷右冠狀動脈,向上至正常的主動脈壁, 應用自體心包片剪成倒“Y”,切除瓣上狹窄環(huán)或嵴,松解狹窄環(huán)。同時對伴發(fā)的心臟畸形行室間隔缺損修補術、肺總動脈至左右肺動脈開口補片擴大成形手術等。
本組32例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患者手術均告成功,無手術死亡病例,1例患者術后因補片處針孔處出血二次開胸,經(jīng)縫合后止血。術后早期行心電圖和超聲復查,主動脈瓣上血流流速為1.1~3.2m/s,平均(1.87±0.56)m/s,壓差5.9~42.6mmHg,平均(18.4±7.5) mmHg。對患者進行1~2年的隨訪,所有患者主動脈瓣上狹窄解除理想,心功能等級I級22例,Ⅱ級10例。
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是臨床較為少見的一種心臟畸形,分為局限性和彌漫性狹窄,其病理生理改變主要表現(xiàn)為左心室后負荷增加,該病和心肌缺血性改變它與主動脈囊發(fā)育不全有關,主動脈壁彈力纖維發(fā)育欠佳,排列不規(guī)則,走行彎曲,間質有黏液變性[2]。該病不僅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導致患者并發(fā)其他嚴重的心臟疾病,威脅到了患者的安全,因此臨床一旦確診應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
目前臨床主要采取外科手術方式治療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手術目的和要點是徹底解除狹窄,并且要避免冠狀動脈開口狹窄,盡量恢復主動脈瓣正常結構和功能[3]。臨床研究認為[4]:無論是局限性狹窄,還是彌漫性狹窄,單片法和倒“Y”法均具有同樣的手術效果。手術過程中應徹底切除增厚的主動脈內(nèi)膜,補片要足夠大,長度要跨越狹窄到達正常的主動脈壁,寬度要接近正常升主動脈的周長,以保證加寬后升主動脈的直徑。楊建安[5]等人的研究認為: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采用單片法治療效果尚可,但比較重的患者應采用“Y”法?!癥”形切口,兩點切斷狹窄環(huán),加寬補片狹窄的升主動脈,主動脈瓣尖邊緣延長,解除了冠狀動脈開口堵塞的可能性,使邊緣皺縮變形的瓣葉也恢復正常形態(tài),減少可能產(chǎn)生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6]。手術的主要并發(fā)癥是補片處出血,縫線過松,針距不勻是出血的主要原因,與補片材料關系不大,因此臨床操作時應仔細,一旦出現(xiàn)術后出血應及時的進行止血處理。
本研究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能夠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能夠改善主動脈瓣上血流流速和壓差,提高心功能等級,應在臨床廣泛開展。
[1] 仇黎生,劉鑫榮,劉錦紛,等.小兒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的外科4治療[J].臨床外科雜志,2009,17(12):846-848.
[2] 黃信生,顧承雄,王盛宇,等.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的治療體會[J].心腦血管病雜志,2004,23(3):185.
[3] 廖健毅,嚴勤,徐志偉.兒童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的外科治療[J].中華小兒科雜志,2009,30(5):272-275.
[4] 王水云,胡盛壽,吳清玉,等.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的外科治療(附35例報告)[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03,1(2):96-98.
[5] 楊建安,姬尚義,梁鵬,等.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的外科治療[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08,12(6):930-932.
[6] 劉勝利,謝建民,柳德斌.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外科治療六例[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5,12(2):128.
R542.5+2
B
1671-8194(2013)24-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