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萍,鄭茂東,徐今寧,閃 云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金銀花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Thunb的干燥花蕾,為常用的清熱解毒中藥,富含揮發(fā)油、黃酮類、三菇類及有機酸等。其主要有效成分綠原酸及異綠原酸[1]具有清熱解毒、涼風散熱、抗病毒、保肝利膽等多種藥理作用,廣泛應用于臨床?,F(xiàn)就金銀花中綠原酸的提取工藝及其有關制劑領域的研究開發(fā)進行介紹。
取適量干燥并粉碎的金銀花粉末,適宜溫度下水浴加熱,將提取液在一定溫度下減壓濃縮即得。梅林等[2]采用正交試驗優(yōu)選出水提金銀花最佳條件為預浸泡8 h,15倍溶劑,80℃下浸提1 h,提取率為4.85%,影響因素的主次順序為提取溫度>提取時間>預浸泡時間>溶劑倍數(shù)。該工藝條件簡單、穩(wěn)定、可行,綠原酸提取率可達5.57%。金銀花傳統(tǒng)多用水提工藝,且現(xiàn)代藥理學也多用金銀花水煎劑進行藥效學試驗。
稱取金銀花粉末適量,采用正交試驗設計,考察乙醇用量、乙醇濃度、提取次數(shù)、提取時間的影響,分別進行提取后測定提取率,選擇最佳提取工藝。王曉慈[3]的試驗證明,綠原酸在乙醇中的溶解性優(yōu)于水中,且乙醇濃度對綠原酸的溶出度影響明顯,最佳工藝為10倍量的7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1.5 h。
錢芳等[4]采用正交試驗法,以綠原酸的含量為考核指標,優(yōu)選出感冒口服液醇沉、水沉的最佳工藝條件為,煎煮2次,每次1 h,加水量為10倍,合并提取液,濾過,醇沉濃度為60%,水沉時藥液量與加水量比為1∶1;冷藏24 h,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盡,再濃縮即得。該最佳工藝條件適合批量生產(chǎn)。
取適量干燥并粉碎的金銀花粉末,劉佳佳等[5]采用正交試驗考察酶的用量、酶解時間、酶處理溫度對提取率的影響,選擇最佳提取工藝。酶提取是一項很有前途的新技術,酶反應可較溫和地將植物組織分解,可較大幅度提高提取效率。生產(chǎn)量大、廉價的酶、合理的提取工藝條件,是未來酶提取法完全適于工業(yè)化大生產(chǎn)的基礎。
稱取金銀花細粉適量,邢俊波等[6]采用正交試驗法,對冷浸法、水提石灰乳沉法、滲漉法進行研究,結(jié)果加10倍量的95%乙醇,冷浸48 h,離心30 min,濃縮,真空干燥,為優(yōu)選的最佳工藝。
稱取金銀花細粉適量,加10倍量的水煎煮2 h,過濾;藥渣再用8倍量的水煎煮2 h,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藥材量的4~5倍,加20%石灰乳調(diào)pH至12,濾取沉淀物;沉淀物加2倍量的95%乙醇混懸,用50%硫酸調(diào)pH至3~4,充分攪拌過濾,濾液用40%NaOH中和調(diào)pH至6~7,再過濾,真空干燥得干膏。
稱取金銀花細粉適量,95%乙醇浸泡藥材24 h;再總共用10倍量的95%乙醇滲漉24 h;滲漉液離心30 min,離心液濃縮,真空干燥即得。滲漉法適用于提取熱敏性、揮發(fā)性或劇毒類中草藥物料和有效成分含量較低或要求浸出液濃度較高的中草藥物料。
異戊醇法是將生藥粗粉用酸性乙醇滲流,然后將滲液用5%NaOH調(diào)制至中性,回收乙醇;再將濃縮液用濃鹽酸調(diào)pH至2~3,酸液加異戊醇提取,得異戊醇層;加入5%NaOH使異戊醇成中性,此時綠原酸轉(zhuǎn)入水相,上層得異戊醇可復用;將水相濃縮后即得綠原酸粗品。
鉛沉法是將生藥用氯仿或乙醚回流脫脂,然后用95%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濃縮成膏后,加入硅藻土混合均勻,加入熱水,攪拌溶解,濾去不溶物,向濾液中加入飽和中性乙酸鉛溶液至不再產(chǎn)生沉淀為止;用離心收集沉淀并用水洗滌;將沉淀懸浮于水中通入硫化氫(HZS)氣體至產(chǎn)生硫化鉛(PbS)沉淀為止;用抽濾法除取PbS;濾液用乙酸乙酯反復萃取,合并萃取液,濃縮;將濃縮液放入冰箱冷藏室靜置,綠原酸粗品析出。
王永香等[8]考察聚砜材質(zhì)中空纖維超濾膜精制金銀花提取液的適用性,并進行膜超濾過程優(yōu)化設計。取金銀花適量,加15,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 h,濾過,合并濾液;濾液濃縮至原體積的2/5后,采用中空纖維超濾膜超濾,減壓濃縮,真空干燥得干膏。精制藥液時選擇合適孔徑的膜及最佳膜濾條件,能有效提高生產(chǎn)效率。金銀花藥材中主要有效成分綠原酸不穩(wěn)定,遇熱易分解,采用超濾法可以避免濃縮過程中綠原酸的破壞。超濾技術不僅去雜質(zhì)效果好,還能提高藥液中綠原酸含量。
黃云等[9]用大孔吸附樹脂處理金銀花。取金銀花適量,加15,10倍量的水,90℃提取2次,每次2 h;濾過,合并濾液,濾液加至已預處理的大孔吸附樹脂上,加水洗脫;收集洗脫液,減壓濃縮。大孔樹脂吸附是一類有機高聚物吸附劑,吸附作用是通過表面吸附、表面電性或形成氫鍵等來實現(xiàn)的,目前已較廣泛應用于中藥新藥的開發(fā)和中成藥的生產(chǎn)中,主要用于分離和提純過程。
曹淵等[10]以金銀花中綠原酸的含量為指標,考察了水蒸氣蒸餾法、超聲波提取法和醇提法提取金銀花中綠原酸優(yōu)劣,確定超聲法為最佳提取方法。通過正交試驗,以溶劑濃度、預浸時間、超聲時間和pH 4個因素對超聲法的提取工藝進行優(yōu)選。結(jié)果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為乙醇濃度為60%,pH=1,預浸12 h,超聲提取2次,每次45 min;此條件下綠原酸提取率可達5.62%;影響程度大小依次為pH>預浸時間>超聲時間>溶劑濃度。結(jié)果表明,超聲波提取工藝簡單,提取條件溫和,提取率高,可應用于綠原酸的大規(guī)模產(chǎn)業(yè)化提取。
精密稱取金銀花藥材,加水適量,采用正交試驗設計方法優(yōu)選金銀花微波提取工藝,考察提取時間、提取溫度、提取次數(shù)的影響。分別進行提取后,過濾,測定提取率,選擇最佳提取工藝。
減壓內(nèi)部沸騰法是用少量低沸點解吸劑潤濕被提取物料粉末,使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解吸,然后加入一定溫度的熱提取溶劑并迅速減壓,使?jié)B透到植物組織內(nèi)部的解吸劑首先沸騰,強化提取過程。郝瑞然等[12]用減壓內(nèi)部沸騰法提取金銀花中綠原酸,在70℃下提取綠原酸的得率為9.0%,浸膏中綠原酸含量為18.5%,提取2次共需時間8 min。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提取溫度減少30℃,提取速度仍然快11.5倍,雜質(zhì)提出量減少12%。因此,與傳統(tǒng)的提取方法及兩步法相比,減壓內(nèi)部沸騰法具有提取溫度低、浸膏中綠原酸含量高、雜質(zhì)含量小等優(yōu)點。
目前,國外超臨界流體技術已在蛋白質(zhì)藥物的提純、調(diào)制藥物的多晶體、制備藥物包合物、藥物微粉包衣等多方面展開研究。國內(nèi)超臨界流體技術是從藥用植物中分離有效成分的先進技術手段之一。陽元娥[13]對超聲強化超臨界CO2萃取葵粕綠原酸工藝進行研究,考察了萃取溫度、壓力、時間、流體流量和超聲功率對超聲超臨界CO2萃取綠原酸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超聲波的加入可以縮短超臨界CO2萃取時間、降低CO2流量和提高萃取率。由于該工藝全過程不用有機溶劑,因此萃取物絕無殘留的溶劑物質(zhì),從而防止了提取過程中有害物對人體的傷害和對環(huán)境的污染,是最干凈的提取方法。
注射液:應用于臨床的有雙黃連注射液、銀黃注射液、金銀花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等,臨床廣泛應用于解熱、抗炎、抗病毒。研究證實,金銀花有明顯的解熱、抗炎作用,動物試驗研究中給大鼠注射給藥時,能明顯抑制由蛋清、角叉菜膠等所致大鼠腳爪水腫,并能明顯抑制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的炎性滲出和炎性增生[14]。金銀花又有一定抗病毒作用,能抑制流感病毒、腸道ECHOⅡ,皰疹病毒的致細胞病變,抑制病毒在肺內(nèi)繁殖,緩解流感病毒性肺炎;抑制流感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及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繁殖生長,降低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小鼠的死亡率[15]。金銀花注射液肌內(nèi)注射治療急性扁桃體炎,能使體溫較快下降,局部紅腫滲出消失。
粉針劑:雙黃連粉針對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流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菌痢、鉤端螺旋體病、急性皮膚感染等作用良好。
金銀花口服制劑,包括湯劑、流浸膏、合劑、口服液、顆粒劑、膠囊劑、片劑、散劑等,具有療效確切、使用安全、無耐藥性等優(yōu)點。多種重要溫病方劑均以金銀花為主藥。隨著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的進展,金銀花以其清熱解毒之功,廣泛用于多種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流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菌痢、鉤端螺旋體病、急性皮膚感染等。常用制劑、方劑有,銀翹散用于溫熱病初起,清營湯,治熱邪入營;銀翹馬勃散,治咽喉腫痛;銀楂芩連湯等,治熱毒血痢;五味消毒飲,治療熱毒癰瘡;雙黃連膠囊,清熱解毒、清宣風熱等。其他口服制劑如雙黃連口服液、金銀花膠囊、金銀花片、銀黃散、銀翹解毒片、復方雙花片、三花鼻康膠囊、復方金銀花顆粒等。
中藥氣霧劑特別是經(jīng)呼吸道吸入的氣霧劑,為中藥的臨床使用提供了科學的新型給藥途徑。它提高了局部藥物濃度,克服了全身用藥時血藥濃度達到一定值才能對局部感染或其他疾病發(fā)揮作用的缺點。肖辛垣等[16]應用咽喉康霧化吸入劑,以超聲霧化吸入法治療54例慢性咽炎患者,總有效率達92.59%,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6.19%。由于采用霧化吸入使藥液直接作用于咽部黏膜,而藥物經(jīng)黏膜吸收可以避免首過效應,提高了生物利用度,迅速發(fā)揮療效,同時給藥方法簡便,患者易于接受。
王小青[17]將金銀花和連翹制成外用銀花連翹水凝膠劑,開發(fā)成為具有抗菌、抗炎和抗病毒作用的免洗洗手液,作為保障手部衛(wèi)生、預防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武器,抑菌效果優(yōu)異,抑菌率達100%。夏德洪[18]用雙黃冰凝膠劑治療帶狀皰疹,通過對抗病毒蛋白達到抗病毒的作用。在臨床觀察中,用藥1療程,停藥隨時間的推移,治愈率及顯效率均穩(wěn)步提高。臨床觀察109例,其中痊愈44例,有效56例,總有效率100%。張紅梅等[19]用蒲公英、金銀花、冰片制成蒲金凝膠劑,可用于熱毒瘡瘍、乳癰腫痛、消癰散結(jié)及放射灼傷的皮膚修復的治療。
周燕萍等[20]將替硝唑、金銀花和氯化鈉為主藥制備含漱液,藥物的局部濃度高,藥效持久,廣泛應用于口腔疾病,療效確切。鼻咽癌放射治療期間由于腮腺及小唾液腺位于放射治療靶區(qū)內(nèi),被放射線損傷,引起功能抑制,唾液分泌減少,口腔酸度增加,口腔正常的自潔作用消失,細菌易繁殖,會出現(xiàn)口干、口腔黏膜水腫、咽痛等并發(fā)癥。鄧卓霞等[21]采用金銀花等中草藥配制成金銀花含漱液,用于預防鼻咽癌放射治療所致的口咽并發(fā)癥,取得預期效果。
抗感顆粒治療感冒具有較好的療效,但服用量較大,口感較差。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將顆粒劑研制成泡騰片劑[22],縮小了服用劑量,改善了口感,服用更方便。
臨床用于預防或治療病毒性眼結(jié)膜炎的藥物主要是抗生素類。吳森林等[23]制備的魚腥草-金銀花滴眼劑(HLD)是由金銀花和魚腥草按1∶1配伍,總生藥含量為6.25 g/mL,用于防治病毒性眼結(jié)膜炎。試驗結(jié)果證實,HLD完全抑制HSV21和ADV23,對宿主細胞CPE的最低抑制濃度分別為32 mg/mL。HLD具有一定的體外抗病毒作用和較強的體內(nèi)抗病毒效果,具有開發(fā)為一種新型防治病毒性眼結(jié)膜炎新藥的前景。劉利國等[24]進行的金銀花滴眼液體內(nèi)抑菌及抗病毒試驗表明,其有抗Ⅳ型皰疹病毒作用,治療結(jié)膜炎、角膜炎、角膜潰瘍有效,特別是對急性結(jié)膜炎能快速奏效。
脂質(zhì)體系指將藥物包封于類脂質(zhì)雙分子層,而制成的一種超微型球狀藥物載體制劑。中南大學實驗室以金銀花中綠原酸為抗病毒成分,進行抗病毒綠原酸脂質(zhì)體研究,已完成綠原酸的提取與純化,得到純度高于90%的綠原酸。目前正在進行抗病毒綠原酸脂質(zhì)體的制備,基本制備工藝已經(jīng)建立。
孫慶順等[25]利用免疫方法建立復發(fā)性口瘡大鼠模型后,用納米化的金銀花和金銀花水煎劑對其進行治療,同時采用臨床應用療效肯定的左旋咪唑在作陽性對照。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金銀花及納米金銀花都使降低的CD4T細胞數(shù)、CD4+/CD8+T細胞比得到回升,口腔潰瘍的發(fā)生次數(shù)也明顯減少。經(jīng)比較,納米金銀花的治療作用明顯優(yōu)于相同劑量的金銀花水煎劑,其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與左旋咪唑相當。這說明當藥物顆粒尺寸進入納米量級時,納米中藥粒子可能呈現(xiàn)出新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從而提高納米中藥活性和生物學效應。
毫微粒給藥系統(tǒng)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新劑型,一定粒徑的毫微粒具有靶向性。有學者以金銀花提取液為藥物,殼聚糖和海藻酸鈉為載體,采用化學交聯(lián)法制備了金銀花殼聚糖海藻酸鈉微球,提高了中藥的治療指數(shù),半衰期延長,增強靶向療效。
金銀花為常用中藥,金銀花揮發(fā)油有重要的藥理活性,具體外抑菌、抗菌抗病毒、平喘鎮(zhèn)咳等[26]作用。目前,絕大多數(shù)中藥揮發(fā)油包合物的研究只停留在制備工藝上,普遍存在穩(wěn)定性差、水溶性小、配制水溶液濃度低等缺點。聶颯等[27]用2-羥丙基-β環(huán)糊精(HP-β-CD)對金銀花揮發(fā)油進行包合,采用X射線衍射(XRD),差熱分析(DTA),薄層色譜(TCL),紫外光度(UV)分析方法研究該包合物表征。試驗結(jié)果表明,XRD,DTA,UV有明顯特征變化,直觀地反映了包合的形成相關理化性質(zhì)的不同;薄層色譜分析結(jié)果表明,包合后揮發(fā)油的主要成分未發(fā)生明顯變化。為金銀花揮發(fā)油包合物制劑學研究和質(zhì)量控制提供了依據(jù)。
綠原酸是傳統(tǒng)中草藥金銀花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和巨大開發(fā)價值。目前,對綠原酸的研究有了一定基礎,但在提取工藝和制劑研究方面還處于較低水平。金銀花制劑品種較混亂,存在過多過雜的問題,需應用現(xiàn)代提取分離技術,提高分離效果并節(jié)約能源,對金銀花的現(xiàn)有制劑進行現(xiàn)代化改良,進一步加大研究和開發(fā)力度,以提高其療效。
[1]常新全,丁麗霞.中藥活性成分分析手冊[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1 377.
[2]梅 林,梅 蘭,李隨麗.正交試驗法優(yōu)化金銀花中綠原酸的水提工藝[J].中國藥業(yè),2007,16(6):42-43.
[3]王曉慈.金銀花提取工藝的正交試驗研究[J].中國藥師,2008,11(8):942-943.
[4]錢 芳,劉志輝,張 芹.感冒口服液制備工藝研究[J].中國藥業(yè),2008,17(21):44 - 45.
[5]劉佳佳,趙國玲,章曉驊,等.金銀花綠原酸酶法提取新工藝研究[J].中成藥,2002,24(6):416-418.
[6]刑俊波,李 萍,劉 云.正交試驗法優(yōu)選金銀花中綠原酸提取工藝的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2,13(6):321 -323.
[7]尉 芹,馬希漢.綠原酸及其提取分離方法評述[J].中成藥,2001,23(2):135-138.
[8]王永香,徐海娟,張 靜,等.金銀花提取液超濾工藝優(yōu)化[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17):12 -14.
[9]黃 云,肖艷萍,李 娟,等.不同工藝的金銀花提取物組分比較研究[J].中醫(yī)藥導報,2005,11(6):68 -70.
[10]曹 淵,李創(chuàng)舉,夏之寧,等.金銀花中綠原酸的超聲提取工藝優(yōu)化[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8,19(12):2 857 - 2 858.
[11]史克莉,孔一凡.正交法優(yōu)選金銀花微波提取工藝的研究[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7,29(12):54.
[12]郝瑞然,韋 藤.減壓內(nèi)部沸騰法提取金銀花中的綠原酸[J].廣西科學,2006,13(1):43 - 45.
[13]陽元娥.超聲強化超臨界CO2萃取葵粕綠原酸工藝[J].廣東化工,2010,37(10):51 -52.
[14]何顯忠,蘭榮德.金銀花的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4,15(12):865 -867.
[15]宋海英,邱世翠,王志強.金銀花的體外抑菌作用[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3,14(5):269.
[16]肖辛垣,葉立新,袁學文,等.咽喉康的質(zhì)量控制及臨床應用[J].中國藥師,2007,10(7):717 -719.
[17]王小青.銀花連翹水凝膠制劑的應用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1.
[18]夏德洪.雙黃冰凝膠劑的制備[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1999,19(12):755.
[19]張紅梅,金永新,包振倩.蒲金凝膠劑的最佳提取工藝[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2):8-10.
[20]周燕萍,白海燕,譚杭劍.金銀花替硝唑含漱液的制備及其質(zhì)量控制[J].中國藥房,2011,25(22):2 360 -2 362.
[21]鄧卓霞,周富鈴.金銀花含漱液對鼻咽癌放療所致口咽并發(fā)癥預防作用的探討[J].廣西醫(yī)學,2002,24(11):1 744-1 745.
[22]王旭華,劉 源.抗感泡騰片治療感冒(風熱證)100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8,15(10):59-60.
[23]吳森林,孫愛華,嚴 杰.魚腥草-金銀花滴眼劑體內(nèi)外抗病毒作用的藥效學研究[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31(4):487-489.
[24]劉利國,茹 波,段艷杰,等.金銀花滴眼液的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6,33(7):874.
[25]孫慶順,朱建華,納米金銀花對復發(fā)性口瘡大鼠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7,30(4):29-30.
[26]葉志強,閆 樺,余衛(wèi)兵.咳喘定口服液的質(zhì)量控制[J].中國藥業(yè),2012,21(6):31 -32.
[27]聶 颯,劉小平.2-羥丙基-β環(huán)糊精對金銀花揮發(fā)油的增溶作用研究[J].中國藥房,2008,18(19):1 377 -1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