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8日,德國首都柏林波茨坦廣場中央,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近萬名民眾的注目下,為一尊高達17米的雕像揭了幕。這座雕像的主人是一位名叫喬治·艾爾塞的木匠。這個木匠何德何能?為什么他的雕像會立在這里,并能讓一國總理來為他的雕像揭幕?原來,這個他竟曾刺殺過希特勒!
艾爾塞,1903年出生在德國西南部斯瓦比亞地區(qū)的一個窮苦家庭。19歲時,他通過考試,成為了一個木匠。經(jīng)歷過一戰(zhàn)的艾爾塞對希特勒有著本能的警惕,當歐洲的政治家們還對希特勒抱有幻想時,艾爾塞就已經(jīng)預(yù)感到,希特勒正把德國和歐洲推向一場災(zāi)難。
艾爾塞曾對他的一位密友說:“如果不推翻納粹政權(quán),德國人就沒有好日子過。我決定以我的行動阻止更多的流血?!?/p>
1938年夏,艾爾塞開始準備刺殺希特勒的行動。他知道,每年的11月8日,希特勒都會來到慕尼黑的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發(fā)表演講,以紀念1923年他發(fā)動的“啤酒館政變”。那次政變失敗后,希特勒被捕入獄。聽講者大多是德國納粹黨的創(chuàng)始人,他們都是希特勒的忠實走卒。按照慣例,演講通常會在晚上8點半開始,10點左右結(jié)束。艾爾塞決定在這個時段刺殺希特勒。
在此后一年多的時間里,艾爾塞做了精心準備,他從一家兵工廠偷出了100磅烈性炸藥和引爆裝置。每天吃過晚飯之后,他都會在自己的住所里制作定時炸彈。炸彈制好后,他隨即搬到了慕尼黑,又一連30天去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查看地形。最后他決定,將炸彈放在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講壇后面的木柱子里。因為,那里距希特勒演講的地方不足一米。
1939年11月8日天剛黑,艾爾塞就找機會將定時炸彈安裝在了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講壇后面的木柱子里,并將引爆時間設(shè)在了晚上9時20分。這是希特勒演講的中間時段。
艾爾塞將一切安排妥當之后,便滿懷信心地離開了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準備跨越邊境去瑞士隱藏起來。
然而,令艾爾塞沒有想到的是,當晚一場大霧突降慕尼黑,幕尼黑機場被迫關(guān)閉。希特勒為在演講結(jié)束后,趕上開往柏林的火車,將演講提前到了晚上8點開始,當晚的演講在9時07分就結(jié)束了。隨后,希特勒又拒絕了一些老納粹黨人的赴宴邀請,于9時12分便離開了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
8分鐘后,安裝在演講臺后面木柱子里的炸彈爆炸。酒館的部分天花板被炸塌,8人當場死亡,60多人受傷。而希特勒此時正在趕往火車站的送中。
而艾爾塞在爆炸前35分鐘,不幸在德國邊境被警察逮捕。警察從他身上搜出了炸彈設(shè)計草圖和導(dǎo)火線等一些工具。就在這時,邊境警察部門接到一份緊急電報,得知希特勒在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險些遇刺。艾爾塞被當成重要嫌犯,押往柏林的安全機構(gòu)總部。
在那里,艾爾塞遭到了蓋世太保的嚴刑拷打,可他卻始終堅持爆炸是自己一人所為,并仰天大笑:“雖然大霧幫助希特勒僥幸逃過了死亡,但他卻終究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而我,則會成為德國的英雄,被永久紀念!”
希特勒在得知刺客竟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木匠時,大為震怒。他聲嘶力竭地對黨衛(wèi)軍秘密警察頭子海因里?!はD啡R咆哮道:“你們簡直是一群白癡,竟險些讓一個小木匠的陰謀得逞,一定要讓他知道刺殺領(lǐng)袖的后果!”
1944年,艾爾塞被送到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作為“元首的特別囚犯”,他幾乎每天都要遭受毒打。他后來又被轉(zhuǎn)移到達豪集中營,依然受到“特殊待遇”。納粹本想在戰(zhàn)后舉行一場“作秀”式的審判,然后將艾塞爾處死,但戰(zhàn)爭的進程并未按照希特勒設(shè)想的方向發(fā)展。1945年4月9日,蓋世太保將艾爾塞秘密處決。此時,距德國的投降僅剩29天。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艾爾塞逐漸被人們淡忘,德國眾多歷史學(xué)家對此憤憤不平,要求政府重新審視這段歷史。他們認為:既然克勞斯·馮·施道芬貝格——他曾在1944年7月20日,密謀刺殺希特勒,結(jié)果也是沒能成功,后被槍決,他的那次刺殺行動還被拍成了電影《七月陰謀》——能名垂青史,為什么艾爾塞的事跡卻長久被淹沒?即使施道芬貝格的計劃成功,也為時太晚,不能挽回二戰(zhàn)造成的巨大損失,而艾爾塞卻早在1939年就出于正義和良知刺殺大獨裁者希特勒了,他才是德國的真正英雄,應(yīng)該為他樹碑立傳,讓后人永遠銘記。
德國政府采納了這一建議,決定在柏林為艾爾塞塑造雕像,并于2011年11月8日落成揭幕。默克爾在講話中說:“雖然喬治·艾爾塞只是一個小木匠,但他卻以正義感和無畏勇氣刺殺大獨裁者,他幾乎改寫了德國和世界歷史,但許多事情總是充滿了種種巧合與意外。雖然如此,我們依然不能忘記艾爾塞的歷史功績,他才是德國的真正英雄,值得后人永世紀念。”
張寧據(jù)《文史博覽》張達明/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