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間小區(qū)試驗結果表明:播種期溝施地蚜靈、地鷹拌種、高巧種衣劑機械包衣、高巧+普尊混合種衣劑機械包衣均對花生出苗無顯著影響;各處理對蚜蟲有明顯的防效,藥后25天不同處理防效為700%~830%;藥后55天防效為402%~613%,其中地蚜靈、高巧、高巧+普尊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顯著高于地鷹。不同藥劑的增產幅度為24%~75%。用氣相色譜或高效液相色譜方法檢測結果,各藥劑在花生莢果和土壤中的殘留量均低于日本肯定列表和中國限量要求。
關鍵詞:花生;花生蚜;防治效果;農藥殘留
中圖分類號:S435.65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4-0093-04
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又稱豆蚜、苜蓿蚜,隸屬于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在我國各花生產區(qū)廣泛分布,為害大豆、花生、苜蓿等多種作物[1,2]?;ㄉ潦腔ㄉ闹匾οx之一,以刺吸式口器吸取嫩莖、幼芽、葉、花柄等部位的汁液,此外,還會分泌大量蜜露污染葉片,影響植株正常的生長發(fā)育;除直接危害外,花生蚜還是花生病毒病的主要傳播者之一,嚴重影響花生產量和品質,一般發(fā)生年份可造成花生減產5%~10%,重度發(fā)生年份減產20%~30%[3]。5月上旬春花生出苗后,花生蚜即遷入花生田,為害持續(xù)至7月底;5月底至6月下旬正值花生的開花結莢期,此時是花生蚜為害盛期 [2,4]?;ㄉ撩磕甓加胁煌潭鹊陌l(fā)生,尤其是近年來耕作制度的改變?yōu)檠料x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huán)境,容易造成大面積發(fā)生。
目前花生蚜防治仍然依賴化學殺蟲劑,由于長期大量使用擬除蟲菊酯類、有機磷類農藥,已使蚜蟲的抗藥性不斷增加;吡蟲啉是新型煙堿類殺蟲劑,具有觸殺、胃毒和內吸多種藥效,不僅對人畜和天敵安全,而且害蟲不易產生抗性,可以減緩抗藥性的發(fā)展 [5]。以上藥劑用于防治蚜蟲主要是在花生生長期噴藥,相對而言費工費力。本試驗選用4種新型殺蟲劑,結合花生播種使用,方法簡便,通過拌種、包衣等方法測定其對蚜蟲的防效、對花生出苗率的影響及在花生、土壤中的農藥殘留等指標,以期篩選出高效低毒、使用簡便的花生蚜防治藥劑,為科學有效地控制花生蚜提供技術支撐。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花生品種及試驗田情況
供試花生品種為花育22號,為早熟普通型大花生,生育期130天左右。試驗地點設在山東省萊西市望城鎮(zhèn),質地為沙壤土,前茬作物玉米。花生于2011年4月27日播種,覆膜起壟栽培,壟高10 cm,壟寬80 cm,播種雙行,每穴播種2粒,每6667m2 播種8 000穴,各試驗小區(qū)的土壤、肥力、地勢、栽培管理等條件均一致。
12供試藥劑
地蚜靈(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提供)、地鷹(河南農貝得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60%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拜耳作物科學公司生產,商品名“高巧”)、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美國杜邦公司生產,商品名“普尊”)。
13試驗方法
本試驗設置5個處理:處理1,地蚜靈用量750 g/hm2,與450 kg細砂土拌勻撒施在播種溝內后播種;處理2,地鷹用量975 g/hm2,按藥種比1∶300人工拌種;處理3, 60%吡蟲啉懸浮種衣劑用量450 ml/hm2,按藥種比1∶500機械包衣;處理4, 60%吡蟲啉懸浮種衣劑與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混用,用量分別為450 ml/hm2、150 ml/hm2,按藥種比1∶375機械包衣。處理3和處理4所用機械包衣的花生種由農業(yè)部南京農業(yè)機械化研究所提供。包括未施藥的空白對照(處理5)。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5次,小區(qū)面積667 m2,共用試驗地1 6667 m2,小區(qū)間設保護行。
14調查方法
141出苗率及安全性調查觀察各處理區(qū)出苗情況,待清水對照齊苗后(5月13日)調查花生出苗率,采用每小區(qū)5點隨機取樣法,每點調查20株花生,統(tǒng)計出苗率。并在生長期觀察各試驗藥劑對花生的安全性及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
142防治效果調查選擇在花生田蚜蟲盛發(fā)期調查蚜蟲數量。分別在5月23日(藥后25天)、6月7日(藥后40天)及6月22日(藥后55天)各調查1次,調查取樣采用小樣點、多點取樣法[6],即每小區(qū)18點隨機取樣,每點調查1墩即2株花生,記錄蚜蟲數量,計算防蟲效果。
143產量測定9月上旬花生收獲時實收實測各小區(qū)的莢果產量,計算各供試藥劑的增產率。
3討論
播種期施用的地蚜靈、高巧、高巧+普尊,持效期長,尤其在蚜蟲盛發(fā)期的前期能有效控制花生田蚜蟲的發(fā)生,在后期防效有所下降,但從控制效果來看,整個花生生育期蚜蟲為害較輕,而且沒有病毒病發(fā)生,說明上述3種藥劑對花生蚜蟲的控制效果是較理想的。地鷹在蚜蟲發(fā)生初期效果較好,但后期防效下降明顯,比其它供試藥劑的持效期短。試驗所用4種藥劑為低毒、低殘留農藥,在推薦劑量下使用對花生產品及土壤均無污染,而且播種期一次施藥,方法簡便,節(jié)省人力成本,尤其是地鷹、高巧采用播種期花生拌種的方法,相比噴藥的傳統(tǒng)方式更省時省力。
4種藥劑均為廣譜性殺蟲劑,可以有效防治花生主要地下害蟲蠐螬[7-10]。吡蟲啉是具有良好內吸性的新型煙堿類殺蟲劑,廣譜高效、低毒低殘留,對蚜蟲、粉虱、薊馬等刺吸式口器害蟲防效顯著[11],對花生蠐螬也有明顯防治效果[8]。地鷹有效成分為3%辛硫磷顆粒加增效液劑,是針對花生地下害蟲的拌種劑,本試驗顯示其具有良好的防蚜效果,推測其中含有辛硫磷以外的有效成分。地蚜靈是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發(fā)的一種高效低毒殺蟲劑,有報道其對甘薯蠐螬和油菜田蚜蟲都有較好的防治效果[7,12]。此外,在試驗中發(fā)現高巧+普尊混合拌種的處理還有理想的防治鱗翅目害蟲的效果,在6月下旬二代棉鈴蟲盛發(fā)期調查發(fā)現對棉鈴蟲的防效在74%以上。
綜上所述,本試驗所選用的殺蟲劑,播種期一次施藥,除能有效防治蚜蟲外,還兼治多種花生主要害蟲,有較理想的防蟲增產效果,且安全、經濟、使用簡便。
參考文獻:
[1]劉征,黃曉磊,姜立云,等.中國蚜蟲類昆蟲物種多樣性與分布特點( 半翅目, 蚜總科) [J].動物分類學報,2009,34 (2):277-291
[2]蔣春廷,趙彤華,王興亞,等 關于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的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的研究進展[J].遼寧農業(yè)科學,2010, 6:38-40
[3]李軍華,李紹生,李紹偉,等.環(huán)境因子對花生蚜蟲發(fā)生程度的影響[J],浙江農業(yè)科學,2007,6:719-720
[4]李紹偉,李國恒,賈耀軍,等.花生蚜蟲田間發(fā)生規(guī)律簡報[J] .花生科技,1996,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