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黨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道路自信”第一次出現(xiàn)在黨的報告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有其內在的一般與個別關系的哲學依據(jù),也有對傳統(tǒng)社會主義實踐反思的歷史依據(jù);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構成了道路自信的實踐基礎。堅定道路自信要科學地認識中國國情,要有拒走“老路”與“邪路”的自覺。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科學依據(jù)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13)03-0010-04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了道路的重要性,指出:“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強調要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目標。同時,提出全黨要樹立“道路自信”。從一般意義上說,“自信”是主體在長期實踐中對客體加以證明,并以此為基礎建立的高度信任,是一種對客體的正評價。這是我們黨第一次明確提出“道路自信”的命題,需要從理論層面上加以解讀,以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理論依據(jù)和歷史依據(jù)
中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一樣,在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之后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蘇聯(lián)模式,這種模式既包含斯大林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對未來社會制度的主觀理解,又具有當時的特定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和適用范圍。蘇聯(lián)模式即使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具有合理性,但從社會主義歷史的角度看既不是成功的選擇,也不是任何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之必然選擇。從哲學層面上來說也不可能是通用的,正如列寧在《談談辯證法問題》中指出的那樣,任何一般都是個別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質),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個別事物;任何個別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質和核心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一個國家究竟走何種發(fā)展道路,首先起決定作用的是該國的基本國情,基本國情決定和制約著具體的發(fā)展道路。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盵1]因此,中國作為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主義國家,具有和其他國家不同的特定國情,在社會主義具體形式的選擇上也應具有不同于蘇聯(lián)模式的特殊形式。所以,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模式。
對歷史的反思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重要依據(jù)。正是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求,在實踐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挫折。由于“左”的思想束縛,過去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多挫折,這在毛澤東時期已經(jīng)有所認識。早在1956年的《論十大關系》中毛澤東就提出“以蘇聯(lián)為戒”,走自己的路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指出不能一切模仿,照抄照搬。但是,由于沒有突破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的理解,事實上正如鄧小平于1988年5月會見莫桑比克總統(tǒng)希薩諾時指出的,“坦率地說,我們過去照搬蘇聯(lián)搞社會主義的模式,帶來很多問題.我們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但沒有解決好?!盵2]261正是鄧小平對中國社會主義歷史前提基礎的科學認識和對社會主義歷史的正確反思,“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已經(jīng)逐步確立了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還將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發(fā)展,但是它的主要點,已經(jīng)可以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jīng)驗、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訓中得到基本的總結?!盵3]對此,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明確指出:“我們的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jīng)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jīng)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jīng)驗得出的基本結論?!盵2]3后來他又多次重申了這一思想,“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但是,馬克思主義必須是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2]63離開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沒有實際意義,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生命力正是在同各國的實際結合中體現(xiàn)出來的。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實踐依據(jù)
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道路的自信不是簡單邏輯推演的結果,而是經(jīng)過實踐證明的。中國共產(chǎn)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既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認識深化的過程,也是經(jīng)歷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梢钥吹街袊伯a(chǎn)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是不斷深化并取得自信的。
第一階段(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二大),中國共產(chǎn)黨在歷史反思中提出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命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完成了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實現(xiàn)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的轉移,并對以往的經(jīng)驗和教訓進行反思和總結,重心轉移到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開始了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黨的十二大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命題的最初提出。
第二階段(從黨的十二大后到黨的十三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核心內容的概括期。提出中國的國情是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據(jù)此提出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核心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核心思想的概括。鄧小平后來又強調堅持走這條道路和基本路線的堅定性,指出我們“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就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韭肪€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盵2]371
第三階段(從黨的十三大后到黨的十六大),是中國共產(chǎn)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深入探索期。黨的十三大以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入深入探索期,黨的十四大報告強調在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問題上,走自己的路,不把書本當教條,不照搬外國模式,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了基本要求上的界定:一是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原則,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尊重實踐和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二是強調走自己的路,就要做到“不教條”和“不照搬”。黨的十五大提出我們已經(jīng)走出了一條光明大道,但前面的路并不都是平坦的,還會有各種困難和風險,包括可以預料的和難以預料的,來自國內的和來自國外的,經(jīng)濟生活中的和社會政治生活中的。無論什么困難和風險,都不能動搖我們對其的堅定信念。黨的十五大突出強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景的光明性和具體路徑的風險性,要求樹立堅定的信念去攻堅克難。黨的十六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拓展了認識,強調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堅強領導下,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xié)調發(fā)展,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四階段(從黨的十六大后到黨的十七大),是中國共產(chǎn)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提煉概括期。黨的十七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出全面而完整的概括:就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該概括以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為主體,規(guī)劃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形成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完整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又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同中國國情相結合,在方法論上保證了道路的科學性。黨的十七大著重強調,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第五階段(從黨的十七大后到黨的十八大),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識的深化期。黨的十八大在總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深入探索,加上了建設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在發(fā)展價值上提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逐步實現(xiàn)共同富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識的深化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一是充實了“五位一體”的戰(zhàn)略布局;二是凸顯了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的價值目標;三是強調已經(jīng)樹立了高度的自信,即要自覺地堅持這條道路。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識的深化和高度的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胡錦濤在報告中指出,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地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同時,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取得的巨大成就,也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對所堅持道路的自信。我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前進,已經(jīng)取得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創(chuàng)造了令世界矚目的“中國奇跡”,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包括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進步,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國家面貌發(fā)生新的歷史性變化。只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堅信兩個“一百年”能夠完成我們的奮斗目標,這個自信根本來自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理論分析
道路自信來自于道路自覺,道路自覺是道路自信的前提。道路自覺是對道路的科學研判,以及對在道路上所遇到問題的正確應對。因此,我們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必須對于一些重大問題保持清醒的頭腦。
一是要科學研判我國的基本情況,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立論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確認與發(fā)展是以中國共產(chǎn)黨對中國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階段做出的科學確認為基礎的。江澤民曾回顧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認識時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中出現(xiàn)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盵4]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既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又抵制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對所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要有統(tǒng)一認識和準確把握。黨的十八大報告在十七大報告的“兩個沒有變”的基礎上,強調指出我國“三個沒有變”,即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chǎn)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義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立足這個科學判斷,特別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最大實際”的把握,就清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立論的“總依據(jù)”,不能因為改革開放30年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而“妄自尊大”,也不能因為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妄自菲薄”。我們的正確態(tài)度是“不動搖”、“不折騰”和“不懈怠”。任何方面的改革都要牢牢立足這個實際;經(jīng)濟建設和其他各方面的建設都要牢記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fā),要“堅決抵制拋棄社會主義的各種錯誤主張,自覺糾正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措施?!盵5]
二是要自覺堅持科學的道路,就要堅決反對走“老路”與“邪路”。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必須反對兩條不同于以改革開放為特點的新路的“老路”與“邪路”。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條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干擾,這種干擾既有來自“左”的方面的,又有來自右的方面的。鄧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談話”中就提出了防止右反擊“左”的思想,只有排除這些干擾,才能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所謂老路就是改革開放之前那種封閉的、搞計劃經(jīng)濟的老路,其基本特點就是封閉僵化。持這種觀點的人主要是長期受“左”的思想影響,用質疑、否定的目光審視改革開放,特別是當出現(xiàn)一些問題時候,這種思潮會更加凸顯;所謂邪路就是改旗易幟,特別著重指出的是不能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民主社會主義在發(fā)展中逐漸演化成了一種社會改良主義,成為資本主義的改良者。除民主社會主義,還有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等,這些思潮在具體觀點上可能有所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妄圖使中國放棄社會主義,走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道路,其實質都是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以借鑒人類的一切優(yōu)秀成果,包括資本主義創(chuàng)造的成果,但同樣也是不能照搬照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不同于“老路”和“邪路”的新路,鄧小平指出:“我們現(xiàn)在所干的事業(yè)是一項新事業(yè),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所以,沒有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可學。我們只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2]258探索就難免有失誤,更難免有各種錯誤思潮的沖擊,因此,在改革開放30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我們要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我們既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廣闊前景,同時更應注意在這條道路還有許多挑戰(zhàn)和不確定性因素,我們在未來還會遇到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如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問題;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換問題;分配差距過大問題;思想多元化,主流意識形態(tài)遭到?jīng)_擊,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社會建設亟需加強,如何解決好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直接相關的就業(yè)、醫(yī)療、入學、就學、住房等民生問題;如何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問題,處理好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在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的前提下,建設生態(tài)文明問題;如何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如何應對美國戰(zhàn)略轉移,與日本、菲律賓、越南的領土爭端,創(chuàng)建有利于和平發(fā)展的國際環(huán)境和周邊環(huán)境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科學研判并加以正確應對。及時發(fā)現(xiàn)在道路上面臨的問題并加以科學解決,是我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確方向行進,獲得道路自信的重要因素。
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yè)興衰成敗的首要問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曾嚴肅地指出:“革命黨是群眾的向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盵6]中國共產(chǎn)黨經(jīng)過長期探索并經(jīng)歷挫折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所以,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創(chuàng)造、積累的根本成就,號召全黨同志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fā)展。列寧曾反復強調根據(jù)實踐而不是囿于書本來探索和創(chuàng)新社會主義。十月革命后他又指出:“對俄國來說,根據(jù)書本爭論社會主義綱領的時代也已經(jīng)過去了,我深信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今天只能根據(jù)經(jīng)驗來談論社會主義。”[7]要堅定這個自信就是堅信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fā)展中國;同時,不能將這條道路教義化、公式化和凝固化,實踐沒有止境,道路探索就不應止步,我們要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去豐富這條道路。
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自信,用鄧小平的一句話作為文章的結尾,“我們要在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xù)前進?!盵2]383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39.
[4]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
[5]習近平.緊緊圍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
[6]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7]列 寧.列寧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66.
責任編輯 任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