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管鮑之交”,都說鮑叔牙有伯樂之才,對管仲有知遇之恩。其實一切外在的言行,無非是內(nèi)在性情的投射。鮑叔牙一而再、再而三地遷就管仲,舉薦管仲,不僅是鮑叔牙有知人之才能,而且有著容人之雅量。
鮑叔牙,也稱鮑叔,出生于今天的安徽穎上,是春秋時期齊國人。他與管仲屬同鄉(xiāng)同學(xué)。管仲家有高齡老母,生活極其貧困。鮑叔家比較寬裕,平素做些生意維持生計。鮑叔看管仲人很孝順,做事精明,就與他合伙做起了生意,并讓他代為管賬、管錢。管仲的股份錢是東挪西借的,債權(quán)人催急了,管仲就私自將大伙的盈利堵上了自己的窟窿。年終分紅時,管仲的那一份仍照拿不誤。這下別的合伙人不干了,同樣地投資,同樣的辛苦,管仲憑什么要多拿多沾。退一步說,起碼要尊重點你鮑叔,與你通個氣吧。你看鮑叔咋說,人家不是貪,是家中太窮,又要面子,我等就不要細(xì)究了。私自挪用,分配不公,放在桌面上是說不過去的。可鮑叔如此豁達,眾人也無話可說。
管仲畢竟是讀書人,鮑叔決定讓他打理生意,心想多賺點錢,好堵悠悠之口??晒苤俨簧平?jīng)營將本錢賠了精光。當(dāng)管仲怯怯地向鮑叔自責(zé)時,鮑叔雖心疼金錢,但還是寬慰管仲說,做生意哪有只賺不賠的,下次小心點就是了。鮑叔的大度與理解,讓管仲感佩不已。管仲暗下決心,一生跟定鮑叔。
鮑叔不是池中之物,在那兵慌馬亂的年月,讀書人的機遇也必須在沙場上求得。鮑叔棄商從戎,管仲也隨之入伍。鮑叔英勇善戰(zhàn),威望日隆,不久就升了官??扇藗儼l(fā)現(xiàn)管仲在每次戰(zhàn)斗中,沖鋒在后,凱旋在前。人們認(rèn)為管仲是個膽小鬼、是個投機分子,于是直接將他綁縛到上司跟前。鮑叔得知后向上司拍胸作保說:“管仲是我的兵卒我了解,他并非鼠輩,而是個孝子。他家有八旬老母,若他戰(zhàn)死,就會一尸兩命?!苯Y(jié)果鮑叔降了職,管仲保了命。鮑叔雖因管仲之事受牽連,但他毫無怨言,對管仲仍一如既往地關(guān)照。管仲感動得流涕,嘆道有鮑叔這樣的君子為生死之交,此生無憾。
造化往往捉弄人,生死之交竟成了競爭對手。
鮑叔做了齊襄王弟弟公子小白的老師,管仲做了小白的哥哥公子糾的老師。那時齊襄王擔(dān)心這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篡位,欲加謀害。兩位公子被迫逃到各自的姥姥家,鮑、管各事其主,相安無事。
可齊襄王被殺后,兩位公子認(rèn)為有了繼位之機,都以吊喪為名,日夜兼程往家趕。公子小白的姥姥家離齊國近。問題是誰先回家,誰就有可能做君主。管仲此時不顧與鮑叔的手足情深,只顧主人的尊位得失,毅然率部攔截公子小白。
面對氣勢洶洶的管仲,鮑叔勸道,你奔你的喪,我吊我的唁,你為什么阻止我們?管仲置若罔聞,形同陌路,毫不猶豫地拉弓射殺。還好射到了公子小白的衣帶鉤上,小白乘機裝死,才躲過了一劫。要知道管仲是當(dāng)時一等一的弓箭手,公子小白若不詐死,禍福難知。
歷史往往就在一瞬間形成。公子小白先期抵達齊國,坐上了國君的寶座。在鮑叔牙的輔佐下,穩(wěn)定了局勢后,陳兵威脅魯國。公子糾的姥姥家魯國,只好將公子糾的頭顱和管仲這個罪囚押送到齊國。
一箭之仇,怎能不報?公子小白確有殺戳之心;一代賢者,怎能不用?鮑叔實有舉薦之意。小白怎么也沒想到,任鮑叔牙為相時,鮑叔牙卻堅辭不受,并甘居人下,推薦了犯上而不顧情面的階下囚管仲為相。并列出了5點理由。鮑叔不計個人尊卑,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君子之量,讓小白汗顏,于是國君小白摒棄前嫌,任管仲為相。之后,管仲在鮑叔的支持下,輔佐小白齊桓公成為一代名君。
讓人想不到的是,管仲臨終時齊桓公問誰堪當(dāng)重任,他也沒將鮑叔做為首推人選。當(dāng)齊桓公的寵臣易牙將此事告訴鮑叔時,鮑叔淡然地說,管仲不徇私情,這就是我極力舉薦他為相的原因。
將軍額前堪跑馬,宰相肚里好撐船。肚量大、氣量大的人,心胸能包容宇宙,囊括四海。他們不以小過損其德,不以小節(jié)害大義。正因為鮑叔牙的雅量,讓管仲一次次處于劣勢而不頹,身陷囹圄而不廢。這種雅量,成就了管仲的精彩人生,也成就了齊桓公小白的千秋霸業(yè),更成就了“管鮑之交”的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