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這個地方,因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早在史前時期,就是古人類十分活躍的地區(qū)。位于桂林市南郊的甑皮巖,考古發(fā)掘出土男女老少嬰完整骨骸三十多具,另有大量的骨器、陶片、動物化石,還有火塘、灰坑等遺跡。專家推測,甑皮巖古人類的生活年代距今大約七千五百至一萬年左右。比山頂洞人稍晚,屬新石器時代較早的古人類。從那以后,桂林一直有古人類居住活動。
到了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桂林便進入了它的輝煌時期。有這么一個說法:漓江“挹中原之文化,攬南海之利權(quán)”,所謂“遷客騷人,多會于此”,他們盡管身份各有不同,但他們的到來,創(chuàng)造了極為燦爛的精神文化,使得桂林在相當(dāng)長一段歷史中,成為廣西的文化、政治中心。南北朝大文豪顏延之出任始安(今桂林)郡守,可以看作中原來的第一位文化使者。桂林在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叫始安,至唐改稱桂州,宋稱靜江,明洪武五年改稱桂林府。歷朝歷代,都有名臣名士在桂林留下足跡。柳宗元赴任柳州刺史途中,曾在桂林小住,應(yīng)桂林地方官之約,寫下了《桂州訾洲亭記》,其中有“環(huán)山回江,夸奇競秀”“蓋非桂山之靈,不足以瑰觀”句。訾洲在著名的象鼻山對面,是一處平闊的洲渚。歷代的有識之士都曾在這里發(fā)出過人生慨嘆:“象鼻對訾洲,江水兩邊流;富貴無三代,清官對到頭?!蓖硖圃娙死钌屉[曾在漓江最末端的昭州——也就是今天的平樂——擔(dān)任過一年的代理郡守,今天的平樂新區(qū)將建起一座李商隱公園,供人參觀憑吊。
到了宋代,桂林歷史文化進入鼎盛時期,大詩人張孝祥曾任靜江(桂林)知府,寫下了“云山米家畫,水竹輞川莊”;范成大在靜江經(jīng)略安撫使任上,為象山水月洞寫下“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 的名句;大書法家米芾曾任臨桂縣尉,把自畫像留在了漓江邊的還珠洞;時任廣西提典刑獄的王正功,在為赴京城趕考的桂林考生餞行的宴會上,即席賦詩,寫下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的佳句。有感于歷代文人的功績,《臨桂縣志》這樣說:“桂林山水名天下,發(fā)明而稱道之,則唐宋諸人之力也。”
明代的靖江王城與靖江王陵,至今保存完好;大旅行家徐霞客,為桂林立下了“千峰環(huán)野立,一水抱城流”的精彩寫真。
到了清代,桂林的歷史文化已經(jīng)兩千年之積淀,輝煌燦爛,極一時之盛。有一幅對聯(lián)“高祖當(dāng)朝一品,玄孫及第三元”說的就是曾任首輔大臣的陳宏謀和科場連中三元的陳繼昌。唐代有府學(xué),清代有貢院。自隋唐開科取士以來,臨桂一縣就出了五名狀元、二名榜眼、二百九十一名進士,是名揚四海的“狀元之鄉(xiāng)”。桂林四周的崖壁洞穴,摩崖石刻達(dá)二千余處,堪稱世界文化奇觀。
漓江文化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是著名的“桂林文化城”。抗戰(zhàn)期間,中原及沿海各大城市相繼失守,抵達(dá)桂林的文學(xué)家、藝術(shù)家、史學(xué)家、哲學(xué)家、科學(xué)家,竟達(dá)千人之眾。其中著名者有郭沫若、胡愈之、夏衍、田漢、巴金、歐陽予倩、柳亞子、尹瘦石、張曙、李四光、茅以升、千家駒、趙家璧等。一個小小的桂林,頓時成為文人薈萃、報刊林立、文化生活轟轟烈烈的抗日文化名城。
說到漓江的旅游功能,那更可謂獨步天下。漓江的“漓”字,從“湘漓分派”的角度看,有“相分相離”的意思;而辭典上對于“漓”字的解釋,則又有清澈透明之義。應(yīng)該說,漓江兩者兼而有之。漓江流經(jīng)之地,多為喀斯特地貌,故而水之清澈,游魚可數(shù)。清人袁枚的“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就寫出了她的迷人神韻?!霸缸鞴鹆秩耍辉缸魃裣伞?,很多游客都許下過這樣的心愿。人們在市內(nèi)就可以觀賞獨秀峰、疊彩山、伏波山、象鼻山、南溪山、穿山、塔山、隱山等美景,相比看一個景點得長途跋涉用去整整一天時間的地方,那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出桂林市區(qū),沿江而下,一路好景目不暇接,冠巖、楊堤、浪石、九馬畫山、黃布灘、興坪、碧蓮峰、書童山……兩岸景觀包括了十大景類:江、山、巖、泉、洞、峽、湖、瀑、樹、洲。這些得天獨厚的景致,構(gòu)成了大桂林的旅游天堂。
其實漓江的美名,早已為天下人所“心向往之”。杜甫的“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韓愈的“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白居易的“桂林無瘴氣,柏暑有清風(fēng)”,膾炙人口。他們?nèi)徊⑽吹竭^桂林,而這恰恰又說明一個問題,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漓江的美名就已傳到了都城長安。千百年來,多少中外游客沐浴于青山綠水之間,發(fā)出“漓江天下秀,桂山天下奇”的感嘆。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說,“我和夫人有機會訪問過八十多個國家,一百多個城市,我們毫無保留地說,我們所訪問過的城市中,沒有一個比得上桂林美麗”。而對于漓江山水的神韻,現(xiàn)代詩人賀敬之用陜北的信天游寫下的《桂林山水歌》最為動人,詩的開頭兩句就韻味十足:“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p>
漓江最精華的景區(qū)興坪,三國甘露元年就已是縣治所在。葉帥寫下“果然佳勝在興坪”的佳句的那個景點,成為1999年版20元人民幣背面的圖案。興坪的一個小小的漁村,竟接待過兩位大總統(tǒng)——民國總統(tǒng)孫中山和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留下許多激動人心的佳話。
還值得一說的是桂林的文化產(chǎn)業(yè)。宋代的靜江腰鼓,享譽極高。周去非《嶺外代答》有載:“靜江腰鼓,最有聲腔……合樂之際,聲響特遠(yuǎn),一二面鼓,已若十面矣。”從湖南祁劇改造而來,經(jīng)文化名流唐景崧、歐陽予倩的一番努力,遂成一個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劇種——桂劇。土生土長的彩調(diào)、漁鼓、文場,更為本地百姓喜聞樂見。如今又有了名揚四海的大型實景劇《印象·劉三姐》,這些充滿了八桂特色的地方文化精品,一定會隨著滔滔的漓江之水,傳唱遠(yuǎn)方。
可以說,漓江的旅游功能,是很多河流都難以企及的。經(jīng)過人們不遺余力的宣傳推介,漓江業(yè)已形成以旅游為主,多功能、多方位、全開放的格局。漓江以其優(yōu)美的風(fēng)光、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當(dāng)之無愧地成為大桂林旅游圈的核心,擔(dān)負(fù)起“廣西旅游龍頭”、“國際旅游明珠”的神圣使命,并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風(fēng)景游覽名城”雙桂冠。
漓江屬于廣西,漓江更屬于世界。認(rèn)識她,了解她,宣傳她,愛護她,使她的美麗延續(xù)千秋萬代。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