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和舞蹈,其實就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中的一對姊妹花。甚至有人說過,書法是凝固的舞蹈,而舞蹈是流動的書法。
同學們,你們知道“入木三分”這個成語的典故嗎?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事后發(fā)現(xiàn)墨痕透入木板有三分深。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十分強勁。書法和舞蹈都需要力量,不過并不是像大力水手一樣,長著結實的肌肉,力大無窮,就能寫好書法、跳好舞蹈喲!
學舞蹈的同學應該知道,舞蹈動作要把握好放、收、延展的力量。其實書法也是如此,一個字的書寫,力量要有輕、重、緩、急的變化,如果每個筆畫都施力均衡,那整個字就沒有了精神和活力。因此,寫字時掌握好力量的收、放、延展,字才能寫得精彩。
傳說唐代的公孫大娘擅長舞劍,她舞姿優(yōu)美,氣勢驚人,無人能比。草圣張旭,就是因為觀看了她的劍舞,茅塞頓開,成就了絕世書法。好的書法作品,一定是動感的,氣勢順暢,筆走龍蛇。
書舞同勢,舞蹈也需要以“勢”來貫穿形體。臺灣現(xiàn)代舞團“云門”編排了舞蹈《行草》,他們是從王羲之、懷素、蘇東坡的帖子里汲取了靈感。你看,黑色的背景幕布上,有巨幅行草碑文的投影,舞者們化肢體動作為點、撇、挑、捺,運鋒乘勢。在舒展的舞姿中,舞者宛如正在書寫行草,展現(xiàn)出靈動的氣韻和神采。
書法和舞蹈居然還有著這樣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喜歡書法的你,一定會讓你的書法成為紙上的舞蹈,加油吧,你一定能行!
(小寒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