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如何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課堂效率,是英語教師正在積極探索并實踐的問題。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地分析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解決問題,從而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那么作為英語教師,該怎么做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呢?
一、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受到約束,不能有效地得到發(fā)展,在英語教學中注意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可使學生更深層地去理解和把握語言,減輕機械記憶的負擔,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邏輯性,也大大有助于其他各項教學目的的實現。為此,要改變英語教學的課堂要求和組織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英語興趣,拓展學生的英語思維,在英語課上要讓學生敢于獲得,樂于活動,不怕出錯誤。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競賽和游戲,千方百計地把各課內容與學生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
英語學習是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這樣的學習不會令學生的大腦產生抑制而在心理上產生厭煩情緒。
英語學習也是潛移默化的過程,一是外部的言語行為內化為認知模式;二是原有的本族語言技能經過英語技能的印證,而轉化為英語技能;三是英語的輸入機制轉化為吸收。潛移默化屬于自然學習,它需要有一種舒暢的、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使學習者產生靈感。這就要求聽、說、讀、寫,提問和回答,講解和操練,都保持一定的節(jié)奏,使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節(jié)奏和生理節(jié)奏協(xié)調。
二、充分利用課堂教學
1.滿足學生的成功欲
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讓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往往要在日常生活或具體的交際情景中才能獲得。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進行意義操練和交際操練,使學生對所學語言運用熟練,概念深刻。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適當安排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例如,教單詞時,把含有相同讀音的單詞放在一起教,著重讀音和拼寫,或把單詞放在句型中教,著重意義;教句型的時候,把句型放在自編的歌曲里進行教學等等。
三、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
其實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用英語組織教學是實踐性的具體表現,用英語教學的原則要求教師通過英語來進行對學生的指導和講解,也要求學生通過英語與教師進行交流。這樣把英語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從而體現出英語課不同于其他課的特點。
實踐證明,由于在英語課堂上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氣氛,因此,他們在課堂上敢于表現自己,從而使他們在學中樂、樂中學。同時,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的氛圍也有利于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探究,激烈討論,使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得以迸發(fā)。
(作者單位 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qū)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