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能力涉及的范圍很廣泛,但核心是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聽、說、讀、寫能力。要想擁有較高的聽說讀寫能力,就需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jīng)驗積累。因此,從書本中積累知識,獲得間接經(jīng)驗是積累的最佳途徑。換句話說,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方法。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睎|漢劉向就曾經(jīng)這樣說過。學生在課內(nèi)學習了許多名家名篇,但是閱讀量很有限,還需要在課外作大量的補充閱讀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生課外閱讀的要求是非常明確的:學會制訂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00萬字,每學期閱讀兩三部名著。
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最主要的是來自于學生的自讀實踐。但自讀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閱讀品質的優(yōu)劣。即是否有強烈的自讀遠望,是否善于選擇合適的自讀材料,是否有閱讀目的,是否擁有深鉆細研的閱讀精神。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課外閱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有的學生由于受課內(nèi)閱讀的影響,似乎對于讀書總認為是一種負擔,常常不愿主動閱讀課外書。二是學生沒有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雖然說有很多學生很喜歡讀書,可并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常常出現(xiàn)在閱讀書籍時囫圇吞棗,走馬觀花式瀏覽一遍便認為是讀書。另外,即使認認真真讀了,但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即便做了筆記,也只是抄抄書中幾句好句,幾個好詞。三是學生課外閱讀內(nèi)容種類選擇不合理。開展科學的、有目的的語文課外閱讀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讀品質,從而提高閱讀效率,而閱讀的高效化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能力。因此,我在多年的教學中,一直進行著“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閱讀品質”的實踐活動。我覺得,開展以下這些閱讀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閱讀品質是非常有效的,同時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一、開展閱讀競賽活動
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閱讀速度很慢,有的不會默讀,遇到稍長一些的文章就讀不下去,即使能夠讀完,也不知文章所云,有的同學在閱讀時注意力很難集中……面對初一學生的這一閱讀現(xiàn)狀,我設計了開展閱讀競賽的活動。每星期一次,教師把一篇精美的文章(一般是1000字左右的課外內(nèi)容)印發(fā)給學生,要求默讀,(一開始不會默讀的可以動嘴唇,但是不能發(fā)出聲音),讀后寫下自己所能記起的內(nèi)容,教師統(tǒng)計所花時間。然后,讓學生把自己所寫的內(nèi)容在小組內(nèi)交流,對照原文,每組推薦出寫的與原文最接近的同學在全班交流,最后,師生共同評選出寫的與原文最接近的十位同學,并對他們進行表揚和鼓勵。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在學生閱讀專心程度、閱讀速度有了提高的基礎上,再閱讀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限制閱讀時間,要求概括內(nèi)容,設計一些與文章內(nèi)容緊密結合的問題等。
對初一學生來說,他們好奇、好動、好勝。開展閱讀競賽活動,學生的興趣濃厚,活動時都很投入。一年下來,學生的閱讀興趣濃厚了,閱讀時的注意力集中了,閱讀速度提高了,概括能力、領悟能力強了,同時,積累的知識也就多了。
二、開展朗誦比賽活動
誦讀經(jīng)典美文、詩歌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顯得至關重要。初中生對于敘事性強的文章的閱讀容易感興趣。一些抒情性、哲理性強的散文、詩歌,很少有學生愿意去讀。而這類文章,非常適合朗讀。我把散文詩歌的誦讀活動,作為增強學生文化底蘊、建設書香校園、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建設校本課程的一種策略。例如,冰心的《繁星春水》是推薦的閱讀篇目。我在初一教學完冰心的兩首小詩后,就當堂范讀了《繁星春水》中我喜歡的兩首小詩??粗行W生躍躍欲試的神情,我就讓三位學生各朗讀一首詩,當堂點評??吹讲簧賹W生感興趣了,我就趁熱打鐵,和學生約定在一個月后開展一次班級詩歌朗誦競賽,內(nèi)容不限。我發(fā)覺,學生的熱情高漲,課間,也會出現(xiàn)搖頭晃腦吟詩的小詩人。通過詩歌朗誦比賽,學生的閱讀興趣廣泛了,朗讀水平、審美情趣、欣賞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情操也得以陶冶。
三、開展讀書報告會
名著是文學作品的優(yōu)秀典范,其思想性、藝術性都閃耀著絢麗的光彩。認真閱讀名著,除了能積累知識,還能對正確世界觀的形成,高尚人格的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提高都有幫助。2012年中考的名著閱讀篇目共有12篇,如何把閱讀落實到位,可以采用讀書報告會的形式。
“讀書報告會”的操作流程依序為:框定可利用的節(jié)假日—教師根據(jù)課本推薦篇目或補充篇目—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閱讀—完成一篇有心得體會的讀書筆記—學生間相互交流—學習小組推薦—教師審閱遴選—確定“讀書報告會”課堂交流人選(6到8名同學,每人5分鐘交流時間)—擬定交流發(fā)言提綱—課代表擬定主題,創(chuàng)設交流情境—課代表主持“讀書報告會”—課堂交流,課代表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學生記錄、提問—老師點評、總結。
開展“讀書報告會”,使學生的閱讀目的明確,可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精讀的習慣,能鍛煉及提高學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欣賞、寫作水平,同時,讓學生去尋找、去發(fā)現(xiàn),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新能力。
閱讀能力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習能力,學會閱讀才能生存,才能發(fā)展。好書是人生的優(yōu)秀導師,好書是人生進步的階梯。愿閱讀成為課程改革的熱點,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壇市白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