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很特殊的,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而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相輔相成的互動的雙方。占主導地位的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育的最終目標。
一、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幾個認識問題
(一)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內在動力,是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學習
理想是學生走向成功的真正動力。一個學生一旦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就必然會堅定而自覺地去追求和努力實現。挖掘物理發(fā)展史中哥白尼、愛因斯坦、霍金等人的獻身科學、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尊心,激勵學生為振興中華立志成才,是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學習的首要策略。
(二)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的主動性源于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物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萍加l(fā)展、愈顯示物理是人類自下而上發(fā)展的核心學科。中學物理教育,不僅要為培養(yǎng)物理學家,造就物理學專門人才打基礎,更多的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物理素質,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yǎng)。教師從一開始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進行“為什么要學習物理”的教育,讓學生從學習用的筆、墨、紙、文具盒及各種生活、生產用品中驚奇地發(fā)現:物理與工農業(yè)生產、國防建設、能源資源、環(huán)境保護、人類的衣、食、住、行等息息相關;讓學生從認識到“幾乎處處是物理的世界”而激發(fā)出“我要學好物理”的積極性。
(三)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是面向全體學生,激勵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群體中存在差異是必然的。如果教師教學程序的安排中照顧了少數學生,疏遠了多數學生,勢必會挫傷學生的情感和學習的積極性。只限于幾個學生的課堂提問、做題和實驗,無論師生如何配合,整個課堂氣氛也活躍不起來。教師要對全體學生充滿真摯的愛,樹立“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觀念。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讓每個學生體會到被尊重、被關愛的溫暖、激勵強化全體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不少學生感到物理難學,缺乏持久的興趣,也有的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缺乏頑強的求知欲。這都需要教師去耐心地了解學生,包括心理素質、學習方法、意志品質、學習困難及知識中的難點、薄弱環(huán)節(jié)等。教師備課時應該認真鉆研大綱和教材,認真掌握學生情況。只有吃透學生情況才能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只有教師講的學生都渴望學會,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只有教師引導得當,才能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激情。學生群體的學習主動性要靠教師適時點撥、指導和鼓勵,同時也靠學生之間的相互啟發(fā)和你追我趕。教學活動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形成積極向上、愉快學習、互相合作的濃厚氛圍。
二、滲透主體教育理念的幾點教學體會
教師備課重點放在挖掘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切入點上。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就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去探究知識,去感悟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的,教師不要包辦代替。目前從聽課中發(fā)現一個突出的共性問題,就是課堂上教師講得太多,特別是高三畢業(yè)班的課。教師本來是一心為學生著想的,只擔心漏講知識或少講而學生不會。教師講得很辛苦,但學生處在被動聽課狀態(tài),學生獨立思維的空間太小,很難獲取較大的學習效益。要實現主體教育思想就必須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變“以教為中心”為“以學為中心”,構建學生主動參與、師生共同探究知識、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的教學情境。這就需要教師在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過硬的教學基本功的基礎上,把備課要點放在挖掘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切入點上。切入點的選擇是靈活的,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要放得開。
如分子動力理論內容在教學時,教師習慣上以講授為主,對學生進行灌輸,既浪費時間,又費勁,學生學起來模棱兩可,不如教師作適當引導,出一些思考題,讓學生自己學習、總結,然后進行學生間討論辨析,總結出規(guī)律,這就增大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
如習題評講課,多數教師習慣從頭到尾講答案。高三習題量大,一節(jié)課教師要講很多題,又結合知識的遷移、歸類,教師講的緊張匆忙,但多數學生跟不上。有的學生來不及認真思考,教師已說出了答案。這種教師包辦代替的傳統(tǒng)方式必須改變。課后作業(yè)必須讓學生自己去做;綜合練習題留給學生完成的時間要保證。評講前公布出答案,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在獲取反饋信息后,精心設計復習題評價的程序,可以針對性選擇,讓學生自己評講為什么對、為什么錯,從學生角度講出來的思路更富有啟發(fā)性;教師要精講、講準、講到點子上。有些題可以讓同桌學生互相評判;有些題可以不公布答案,讓學生去討論、去爭論;有些計算題可以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幾種解法都寫出,讓學生去分辨,激勵全體學生主動探究學習。
我們的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在教學中最重要的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教給學生如何去獲取知識,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探索,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成為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能成為未來世界真正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