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畢業(yè)的我,臉上滿是陽光,渾身都是力量,滿懷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心中默念:我要做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讓我的學生成為最幸福的學生。
課前,我認真研究教材,查閱資料,積極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請教,力求使自己的備課充實詳盡。課上,我激情澎湃,聲情并茂,真想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給學生,聲音也總是那么響亮,生怕學生聽不見。課下,與學生一起游戲,一起歡笑,做他們心靈的傾聽者,每一天都是那么充實快樂。
于是,學生在知識的天空下?lián)潋v著翅膀,歷練著在藍天中翱翔的雙翼,向著他們憧憬已久的地方奮力地飛去。一屆又一屆地的學生在我們期待的眼神里離去,在成全學生的同時,也成就著我們自己。
不知何時,我有了些許的疲倦,想停下來歇歇,滿足于已有的成就。牢騷多了,進取少了;無奈多了,創(chuàng)新少了。曾經(jīng)滿懷的激情竟然好久好久都沒有燃燒,任憑日子在平靜中歸于平庸,驀然回首,我們竟然拿不出可以證明自己身份的東西。
但自從聽了同事趙老師的課,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趙老師年近五十,語文課上得有聲有色,課上,她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感染著每一位學生,在她的指導下,學生時而思考,時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時而熱烈地討論,每個孩子都是那么投入。尤其是趙老師的朗誦,抑揚頓挫,飽含感情,深深的撥動著孩子的心弦,引導學生步步進入課文的意境,實現(xiàn)孩子與作者心靈的交流。
聽了趙老師的課,我感慨頗多,歸根結(jié)底,趙老師的課上得好,源于她對教育的激情。與趙老師相比,我正值人生最燦爛的季節(jié),我不能甘于平庸,我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記得那周,我講公開課《九寨溝》,我認真?zhèn)湔n,精心制作課件,反復練習朗讀。課堂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我一遍播放九寨溝風景圖片,一邊播放古箏曲《高山流水》,學生自然而然地沉浸在美景之中,并且不時地感嘆景色的美麗,后面的朗讀指導,更是水到渠成。學生在我的感染下,或讀、或思考,一節(jié)課下來,我又找到了往日課堂上的激情,內(nèi)心感到特別滿足,我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教育是激情的事業(yè)。
教育需要激情,只有激情才能點燃激情。這種激情像陽光般驅(qū)散孩子們心靈的陰霾,像雨露般滋潤著孩子們干涸的心田。每一個學生都是潛在的人才,只有滿懷激情,我們才會用心地發(fā)現(xiàn),精心地扶植,耐心地等待。
著名教育專家馮恩洪在《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中說:“教育是智慧的事業(yè),是激情的事業(yè),走上三尺講臺時,我們就會欣喜地感覺到,原來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笔堑模挥袧M懷激情,我們才會在平凡中不平庸,在重復中不厭倦,在追求中不停步,在成全學生的同時升華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