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意象一詞是中國古代詩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古人以為意是內(nèi)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體的物象;意源于內(nèi)心并借助于象來表達,象其實是意的寄托物。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是一個觀察、感受、醞釀、表達的過程,是對生活的再現(xiàn)過程。《聲聲慢》就是李清照一個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咀嚼著國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顛沛流離、孤苦無告的哀愁。全詞透過殘秋景象層層的描述,以表現(xiàn)作者離亂的苦楚,和憂患余生的悲哀。把玩著中國古典詩歌的悲愁意象,吟出了這首濃縮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悲歌。
關(guān)鍵詞 意象 悲愁 物象
意象是詩歌的靈魂?!耙狻笔窃娙说乃枷肭楦校跋蟆笔强陀^物象,意象是滲透了詩人思想情感的客觀物象。阿米兒(Amiel)說:“一片自然風(fēng)景就是一種心境”①。詩人在欣賞和描寫自然風(fēng)景時,總是要把自己的心境投射到風(fēng)景中去,對風(fēng)景進行“心靈的創(chuàng)造”。女性的心靈是豐富細膩的,而女詞人李清照又把豐富細膩推向睿智敏感。這顆詩史上最為善感的心靈在《聲聲慢》里把中國古典詩詞的悲愁意象把玩得信手拈來,意象聯(lián)翩而情致充盈,是一幅凄涼的國畫、是一支撩人心弦的悲歌。
在一陣“尋尋覓覓”之后,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李清照從早到晚煢獨凄惶地把玩著“秋風(fēng)、淡酒、過雁、黃花、梧桐、細雨”等一系列典型的深秋景物來書寫愁情。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薄熬啤睂嵲谑莻€好東西,它既可以為詞人御寒又可以一醉解千愁??墒沁@個百無聊賴、東張西望、無措手足的女人端著的居然是“淡酒”,敵不過吹得人寒冷徹骨的“晚來風(fēng)急”;其實酒并不淡,是秋風(fēng)太蕭殺了,顯然,女詞人已經(jīng)完全被這凄冷的秋風(fēng)裹夾著,國愁,家愁,情愁,把一個臨水照花的亂世美神給折磨得顏色憔悴,花容漸損。心靈的寂寞,國家的頹敗,愛情的失落,使李清照的身心倍感孤獨。“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愁太重了,酒入愁腸愁更愁,滿心都是愁,酒力怎能壓得住心愁??!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北毖隳巷w,宣告了秋天的到來,于是一派萬木凋零的殘秋景象和一縷悲涼的秋愁襲上心頭。大雁的“信使”身份又引發(fā)了詞人一連串更痛切的思念。所謂“舊時相識”,當(dāng)然只是心神恍惚中的錯覺閃念,但這一閃念卻恰恰刺中了詞人當(dāng)時最痛楚的神經(jīng)!如此看來,在“雁過”這瞬間景象背后,至少包含著秋色凋零、故國淪喪、家園敗毀、往昔榮華、夫妻伉儷、丈夫新喪、晚境孤苦等諸多象外之象。
長空中的哀鳴讓她不寒而栗,驚魂未定的她低頭“尋覓”。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堆積”是指菊花盛開,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開放,也可能是枯萎在了枝頭,而非殘英滿地?!般俱矒p”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而非菊花枯萎凋謝。這是女詞人幽凄孤寂、冷落哀傷的廋語。是一種生命意識枯竭的表現(xiàn)。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梢哉f,這黃花的盛衰,就是詞人一生巨變的寫照,黃花意象的比興意義,就在于它觸發(fā)了詞人對自己一生滄桑命運、身世變遷的痛切反芻。“有誰堪摘”就是來自內(nèi)心深處的哀鳴。
最后,這種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苦悲以及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化成了雨打秋桐的凄厲!“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憋L(fēng)吹梧桐葉,蕭蕭瑟瑟,本已悲涼,又加細雨滴到梧桐上,一滴滴,一聲聲,是那么強烈,它敲擊著、震顫著作者的心扉,簡直讓作者不能自抑!。李清照是位敏銳善感的詞人,雨打梧桐點點滴滴,好象敲擊著她破碎的心靈,使她悲傷至極。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是詞人撕心裂肺的吶喊,以重筆作結(jié),戛然而止,氣氛的釀造和意境的形成達到了同步,使哀思愁緒的渲泄達到了高潮。一個“愁”字,使全篇景物都閃耀出憂愁的淚光。寫極愁之境界,為言愁之絕唱。
有人說“以情寫景意境生,無情寫景意境亡”。 她把縷縷淡淡的愁情融入了豐富的意象中,使淡酒、飛雁、黃花、梧桐、細雨都籠罩著一層層愁霧,這就使畫面升華到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之中。我們未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看到一個栩栩如生的婦女形象從李清照的作品中向我們走來。幾分同情,幾分哀憐、幾分喜愛。
參考文獻:
[1]朱光潛.無言之美[M].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5,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