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承認自己是“幸運”的。研究生畢業(yè),考進公務系統(tǒng)。跟同輩青年比起來,算是修成了“正果”。他們是一對戀人,從外省來到四川省綿陽市。生活這樣開始,似乎應該滿意。但實際上,他們內(nèi)心充滿困惑。他們給綿陽市委書記寫了一封信,傾吐心聲,署名“困惑的小公務員”。
他們的困惑足夠復雜也足夠宏大,可以把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問題裝進去。他們首先提到的是,公務系統(tǒng)的繁文縟節(jié),無聊,無意義。他舉例說,“政治學習活動,幾乎都是打麻將喝酒,后來讓年輕的新進同志抄幾篇學習筆記了事。有時候還要編造幾篇討論筆錄,以應付上級檢查。”
是的,對于一個新入職的青年,如果還會考慮生活的意義,面對如此“政治學習活動”有這樣的“困惑”是可以理解的。這樣的活動和“公務活動”有什么關系?然而,在有些地方的公務系統(tǒng)看來,這里的學問深奧無比。進入公務系統(tǒng)的青年的政治前途,取決于你對它的理解。
微妙的是,你可以不理解。理解不理解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理解的態(tài)度。你進入了公務系統(tǒng),你的成敗毀譽,跟你對“政治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很有關系。親愛的“小公務員”,你要知道,這是日常政治學習活動,也是對你的日常考驗,這是細節(jié),也是大節(jié)。
在有些地方,情況往往是這樣的:如果你能在這樣的“政治學習活動”中“表現(xiàn)積極”,如果你在頭一次“政治學習活動”中就“努力貫徹”它的“精神”,你的領導會認為你有“政治覺悟”。準確地說,這叫“懂事”,“可靠”。因為這是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表明你愿意跟著領導走。連你不理解的政治學習都能跟著走,你還有什么東西會保留自己的意見,會不服從呢?你的這項本事甚至連你的同事都會嚇?。哼@孩子成熟啊,可能是將來的領導!
在有些地方,宏大的國家政治,就這樣攤派成具體的單位政治,變成了一種活學活用、立竿見影的實務了。以筆者的生活經(jīng)驗,多年以后,這樣的政治態(tài)度會見成效的。至少在上世紀80年代,經(jīng)過“文革”的體制亟需知識化年輕化的時候,以錢權交易的方式升遷還沒有形成大氣候之時,抱有這種政治態(tài)度的青年可能贏得進步。
“困惑的小公務員”不能理解的是, “打麻將喝酒”正是“政治學習活動”的下半場。試想,在有這種政治生態(tài)的地方,如果不是這樣,如果讓政治學習枯燥到一點生理愉悅和身體營養(yǎng)都沒有,這種活動還算不算可持續(xù)?這不是新聞,許多在公務系統(tǒng)里混過的人都知道。
所以,當綿陽“小公務員”這封信流傳各大公共網(wǎng)絡,被加上標題“綿陽公務員說,政治學習等于喝酒打麻將”的時候,小公務員嚇壞了,趕緊給市委書記寫第二封信,說明這種“妖魔化”不是他的本意!
現(xiàn)在,我們可以猜想,“困惑的小公務員”的這封信可能改變他的單位的政治小氣候,使他變得更“困惑”。但我要告訴他,這不算什么。只有不愿茍活的人,才追問生活的意義,只有追問生活,才會產(chǎn)生困惑。唯一的問題是,你必須有一點超越性的眼光。政治學習的困惑,以及你信上提到的當前的工資和房價,可以讓你困惑,但不能把你擊潰。
讀著這封信,我想起1980年署名潘曉的信。那封信不是對某一位官員的誠惶誠恐的表白,而是寫給時代的公開信,飽含苦悶和抗議。
那時的青年從“文革”中走來,他們不被體制,甚至不被社會接納。今天,已經(jīng)進入體制的“困惑的小公務員”,卻仍然感覺沒有出路。
青年正在等待公共權力的接力,他們必須學習做時代的主人。這才是真正的政治學習。青年的痛苦和悲哀是時代的警訊。你不必像小媳婦一樣哼哼嘰嘰,應該把自己的痛苦和愿望喊出來。而時代必須傾聽,除非它甘于墮落,而不考慮出路。
(摘自《時代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