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根據(jù)暗示法的教學理論,結合田徑運動項目的特點,將暗示手段運用于田徑訓練,事實證明:暗示手段的運用有利于開發(fā)運動員的潛能,發(fā)展思維,提高訓練效率。
關鍵詞:田徑運動;暗示;訓練;運用
在田徑比賽中,激烈競爭的不僅是技戰(zhàn)術與體力,同時也是心理的較量。心理狀態(tài)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運動員的比賽成績。一個運動員即使身體、技戰(zhàn)術達到應有的水平,而發(fā)揮這些優(yōu)勢的心理素質(zhì)較差,在比賽中也不會取得滿意的成績。因此比賽中一些技術水平高的運動員反而輸給低水平的運動員,也說明比賽不僅僅是體力和技術問題,還有心理方面的因素。因此,重視心理訓練對運動員正確技術的形成與發(fā)展,培養(yǎng)最佳競技心理狀態(tài)已成為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的重要一環(huán)。暗示訓練就是根據(jù)暗示理論結合運動項目的不同特點采用暗示手段對運動員進行訓練。
1 對技術的校正作用
暗示運用與訓練能起到對技術動作的校正作用。如在跨欄訓練中為了改進擺動腿繞欄架(“甩”擺動腿)這種常見錯誤,可將欄架放在跑道分道線上,讓運動員沿著分道線跑向欄架,告訴他們分道線當作基準線,當擺動腿向前抬膝攻欄時,一定要對準分道線,而當擺動腿越過欄架落地時,腳也應盡量踏在分道線上,這樣就將會給運動員提供一種誘導性的視覺刺激,正是這種暗示校正技術使他們能夠做出正確的動作,起到糾錯的目的。
2 標志物暗示的有效作用
利用標志物暗示是教練員在訓練和教學中常見的手段之一。在教學中有時頻繁的講解并不能使學生都記清楚,而醒目的標志則使其一目了然,從而達到引導學生正確掌握練習的目的。如在跳遠助跑訓練中,擺放一定間隔的標志物(小海綿塊等),來進行助跑練習,能使學生較快地掌握助跑節(jié)奏和速度感,提高助跑的準確性和利用率。
3 心理暗示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3.1 自我暗示訓練。自我暗示訓練是運動員用自己的思想、詞語對自我的心理施加影響,以調(diào)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意志和注意力等心理活動,從而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在比賽中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比如在跳高中的運動員,可以不斷給自己進行自我暗示:“我一定能行,這個高度對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钡鹊阮愃乒膭畹脑~語來不斷地激勵自己,克服消極情緒建立良好的積極情緒狀態(tài)。
3.2 放松訓練。任何運動訓練并不都是激烈、緊張的,放松訓練十分重要。自我暗示的放松訓練法,能起到消除訓練疲勞和緩解賽前緊張的作用。訓練中教練員通過語言暗示可以調(diào)節(jié)運動員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機能,使肌肉、關節(jié)和韌帶,生理能量的消耗減少到最低限度,從而帶動其它機體系統(tǒng)的放松,達到恢復體力和腦力的目的。放松暗示可以舒服地躺在墊子上閉目,使心緒安靜,并心理暗示四肢放松;暗示調(diào)節(jié)呼吸器官,使之有節(jié)奏的呼吸。暗示還可以對內(nèi)臟器官產(chǎn)生良好的影響,使血液循環(huán)加強,以適應高強度訓練、比賽的要求。在短跑訓練中,為運動員設計恢復身心的自我暗示訓練程序,能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運動員全身放松3—5分鐘,然后用下列方法進行暗示訓練。①我在休息;②我身上每個細胞都在休息;③自我感覺越來越好;④頭腦很清醒;⑤我感到全身放松;⑥我身心能量得到補充;⑦我又想訓練了。
3.3 念動訓練。念動訓練是運用自我暗示和運動表象相結合的一種心理訓練方法。它是在頭腦中運用技術訓練時所產(chǎn)生的感覺,結合所形成的動作概念來想象順利地完成動作的過程,并配合想象正確的詞語進行暗示,引起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的相應變化,從而促進運動技能的形成和鞏固,如在進行跳高起跳念動心理訓練時,一面想象起跳技術過程,一面語言暗示“蹬擺、蹬伸”(起跳時,踏跳騰起的動作過程)。多次進行這種訓練,可以使兩種信號系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得到加強,有助于運動技能的掌握。
3.4 假量訓練
假量訓練是指在運動訓練中以不符合實際數(shù)據(jù)的重量、時間、距離給運動員的一個假象,從而讓運動員在一個超量或小量的環(huán)境中進行訓練,形成一種心理暗示,從而達到最大限度發(fā)揮人體的潛能。一般把它分為正假量和負假量,正假量是指給運動員訓練的值是超過實際訓練的值,負假量剛好相反。
3.4.1 距離假量
(1)在速度訓練中的運用。速度素質(zhì)是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它不但直接決定某些項目的成績,而且對其它素質(zhì)的發(fā)展也有很大的影響。它分為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動作頻率三種,在實際的訓練當中通過假量的訓練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運動員的動作速度。
(2)在耐力訓練中的運用。耐力素質(zhì)是運動員有機體長時工作,抗疲勞及疲勞后迅速恢復的能力。疲勞是運動訓練后的必然結果,沒有疲勞就無法提高訓練水平,在基層運動隊訓練當中運動員對耐力項目訓練最為反感,要讓其達到訓練效果就必需達到一定的疲勞程度才能提高成績。
3.4.2 時間假量。就是運用手中的秒表在運動員起跑時早按或晚按從而產(chǎn)生較好或較差的成績來激發(fā)運動員的訓練熱情。時間的假量同樣能運用到速度訓練、耐力訓練當中。
3.4.3 重量假量。力量是人體或身體某部分肌肉在工作時克服阻力的能力,是各運動項目的基本素質(zhì),它是運動成績提高的前提。然而在實際訓練當中有很大一部分運動員對大重量的訓練都存有恐懼心理,達到一定重量后不敢再加。在訓練中如采用假量的方法讓運動不知不覺中對新一重量進行了訓練。一般都采用正假量來訓練,在加重量時以比實際要輕的數(shù)據(jù)給學生,在這個方法利用上要有一定的技巧不能讓訓練的運動員來算實際重量。
3.4.4 高度假量。高度假量一般比較常用的項目就是跳高和跨欄。該類項目的運動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自控能力,要對每一高度都有必勝的信心。在訓練過程中給出比實際高度高或低的數(shù)據(jù),讓學生在一種假量的高度中進行訓練,到訓練結束后告知其實際高度,讓運動員有更自信的心理。同樣在跨欄的訓練中對那些新運動員這種假量就更顯得重要。
以上是本人運用暗示手段在田徑訓練中的一點心得體會,它是運用心理學、生理學、精神治療學等方面的知識調(diào)動學生潛意識的積極作用,這種方式的教學效果較好,但對教師要求也很高,它必須滿足愉快而不緊張、有意識和無意識的統(tǒng)一、暗示的相互作用這三條基本原則,因此我們老師要不斷學習與提高才能更合理有效的運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將潛意識與顯意識有機地同位起來,使學生內(nèi)在的趨向性和選擇性傾向于學習對象,從而大大提高訓練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