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春風的吹拂和洗禮下,在新課程理念和精神的啟迪與引領下,在課程改革的征程中,我們實踐著、探索著、追問著、成長著,我們的教學行為發(fā)生著新的嬗變,我們的內(nèi)心萌發(fā)著新的沖動。一路走來,走過了迷茫,走出了困惑,看到了新的希望。素質(zhì)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這已經(jīng)成為不爭的事實,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踐中,許多同仁在新的征程中前進著、播種著、收獲著、喜悅著,課改的百花園中有其含苞之韻、芬芳之香。那么怎樣才能讓思想品德課高效呢?結合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實踐,對于新型的課堂教學探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讓思想品德課所講的道理通俗化
每每提到思想品德課,學生都撇嘴:誰喜歡它?太枯燥了!因而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這時我們就該多想想辦法,盡量適應學生的口味。語文學科中的古詩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內(nèi)容,名詩常常寓意深刻,給人啟迪,令人深思,把這些詩句運用于思想品德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深奧的政治道理。比如在學習“我們的朋友遍天下”這一知識點時,我選用了學生熟悉的詩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并設問我們彼此天各一方,卻能了解相互之間的信息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引導學生閱讀分析課文,再請學生回答,最后總結出原因——網(wǎng)絡信息的發(fā)展有利于我們交往圈的擴大。這樣不僅使學生對該知識點有了較深刻的認識,而且擴大了知識面,做到了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結合。
不僅名詩可以用,名言警句也可以信手拈來,巧助思想品德課教學。例如在講“艱苦奮斗”這一知識點時,我先讓學生搜集不同時代關于艱苦奮斗的名言警句,然后上課時讓學生發(fā)言,同學們列舉了“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張載)、“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毛澤東)、“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進喜)等。通過這些名句,學生深刻領悟到了艱苦奮斗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當代中學生更要發(fā)揚這種精神。
實踐證明,在思想品德課堂上引用名句名言,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了他們參與教學過程的熱情,而且還提高了教學實效。
二、讓思想品德課所講的理論生活化
思想品德課所講的內(nèi)容比較深刻,學生有時難于理解,怎么辦呢?這時就該我們動腦子了。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習是學生的個體行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所以教師就要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原給學生,讓他們有比較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而在思想品德課上構建活動課,則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如在講授“法律護我健康成長”時,我組織了一場擂臺賽。將全班學生四小組分成紅、黃、藍、綠四個方陣:紅色──家庭保護隊,黃色──學校保護隊,藍色──社會保護隊,綠色──司法保護隊。讓各隊學生闡述各種保護的重要性,并列舉社會存在的不良現(xiàn)象加以證實。整個過程井井有條,學生的思維也異?;钴S。
如在講“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這一內(nèi)容時,我采用了讓學生“現(xiàn)身說法”的形式。課前先讓學生調(diào)查其祖輩、父輩的生活經(jīng)歷,請他們談談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學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記錄下來相互交流。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同學們興致勃勃,各抒己見,從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談了改革開放的變化,此時得出結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學生也容易理解,更具有說服力。
思想品德課的基本理論,若從正面講解,學生有時難以接受,但若采用“辯論會”的形式,通過辯論讓學生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因為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我在講解“與誠信結伴而行”時,采用了辯論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圍繞“人無信不立”搜集相關的材料,在課堂上辯論交流。事實證明,通過辯論,既提高了學生的理論,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又完成了政治理論的傳授。通過課堂授課方式的調(diào)整,使政治道理生活化,學生接受知識變被動為主動,思想品德課自然受歡迎了。
三、讓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活潑化
我們上課時大都數(shù)情況下都是開門見山:提問上節(jié)所講的重點,然后直奔主題。學生的思維模式定位了,也就沒積極性可言了,這時老師就應該想策略來活躍課堂氣氛,音樂是首選。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音樂教育遠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而首先是培養(yǎng)人”。為了強化政治理論教學,在上課時適當引入音樂,用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心聲召喚學生、教育學生,引發(fā)其對科學理論的共鳴,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如在講完“相親相愛一家人”一課后,我在小結中說道:“為了感謝父母對我們的養(yǎng)育之恩,我提議將時下一首流行的網(wǎng)絡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給我們的父母?!焙芏鄬W生是帶著感情欣賞完這首歌的,真正達到了讓學生心靈上有那么一點觸動、情緒上有那么一點感染、情感上有那么一點體驗的效果。
四、讓思想品德課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
學生的認識能力是否會有長足的進步,常常取決于我們能否提供一個良好的外界條件。在過去教學中,多數(shù)是“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教師只是講講、寫寫,學生只是聽聽、記記,對知識的理解,認識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難真正搞清楚,而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應用恰好彌補了這一不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代媒體也逐漸走入課堂,廣泛用于教學中。應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諸如電影、電視,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代替了過去把黑板、粉筆作為教具的教學模式,即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把動畫、圖像、立體聲融合起來,真正做到“圖文并茂”,把學生帶入一種心曠神怡的境界,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覺得生動有趣,這樣就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教學“有朋自遠方來”前,我擬定了在課堂上舉行一次“民族知識大比拼”活動的計劃,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查閱報刊、圖書、互聯(lián)網(wǎng)等方式,搜索、掌握一定的相關事例、數(shù)據(jù)、圖文等材料,為學生在課堂上熟悉、理解教學內(nèi)容做好準備。學生通過瀏覽互聯(lián)網(wǎng)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生動有趣的少數(shù)民族風俗和風情,競相在課堂上展示,整個課堂教學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實踐證明,大膽改革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不僅能增強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從而為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基礎。這樣一來,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自然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