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作為當代高校教育當中一個重要的課程,在教育的過程當中不但能夠全面的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更重要的是對于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一種變革。在我國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當中,美術教育其實不是受重視的,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美術教育在當代高校中的影響也越來越重要了。當代高校美術教育只有不斷的變革才能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專業(yè)化、全方位的教育理念才是當代教育的根本所在。
關鍵詞:美術;高校教育;藝術修養(yǎng);傳統(tǒng)教育;素質教育理念
一、當代美術教育發(fā)展弊端
在很多院校的美術教育中老師們僅僅把美術當作一種普通的教學流程來上課,沒有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美術的文化意義。所以,課上完以后,大多數(shù)學生就永遠告別了美術,等到創(chuàng)作時就只能用圖片或閉門造車。其次,有的院校本身就不重視基礎美術教育,他們追求“前衛(wèi)”,教學生找觀念。觀念是什么?觀念是人們在實踐當中形成的各種認識的集合體。觀念不是教出來的,也不能空想出來,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和文化積累,見多識廣以后會自然形成。我們要注重對學生們的文化提升,文化不僅僅是科學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文化是社會和歷史的沉淀,它與我們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等緊密相連。要讓學生認識我們的民族,了解我們的地域,關注我們的時代。培養(yǎng)學生判斷識別能力,選擇取舍能力等,讓他們走出校園的時候心里有底,這個“底”就是文化根基。然后他們才能夠正確地判斷、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發(fā)展的道路。
當代美術教育的在藝術上的品位,首先要看院長。可是中國的美院院長像走馬燈一樣在輪換,任期只有五到十年,頻繁換人致使教學思想無法一以貫之,長遠規(guī)劃只能流于紙上談兵。迄今為止,沒有一所美院持續(xù)地保持公認的風格。中國的師生關系,學生永遠是被動的、任人宰割的。學生沒有自主權,甚至古人推崇的因材施教也被懸置了。一刀切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仍然在大行其道。中國美術教育要想有所作為,首先要確立學生的自主權。由學生決定教學方向,由學生挑選教師,由學生挑選教材,就是自主?,F(xiàn)行的公辦美院,常常是把美術愛好者變成美術厭惡者的地方,是把人才變成庸才的地方。究其原因,不外乎違背藝術邏輯的教學思想、嚴重過期的教材和陳腐的師生關系。公辦美院的用人制度,沒有擺脫求全責備的人才觀,結果總是讓有人緣而無才氣的人走運,讓有個性、有棱角的人才倒霉。公辦美院的院刊大都屬于印刷垃圾,缺乏學術價值。它不過是本院教師用于申報職稱的福利簿。公辦美院教師知識結構,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日益老化,是一個普遍問題。
二、高校美術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現(xiàn)代高校美術教育應當更加關注人文內涵,美術教育已經(jīng)不再把重點放在技術目標及其實現(xiàn)上,而是轉向關注在動態(tài)的過程中個體所獲得的身心發(fā)展。美術教育更重視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體現(xiàn)對學生發(fā)展的關懷。即理想的文化心理素質的關懷,理想的“人”的教育,使人精神高尚完美的教育,發(fā)展各種能力的教育。教育觀從自身視角和立場反對技術性,注意人性的本質,全面發(fā)展人的身、心或知覺、情感、潛能等。
加強多元文化的跨文化教育是致力于民族間的相互理解、避免狹隘的民族主義傾向、促進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徑。高校美術教育把文化多元化作為財富的源泉,尊重和贊賞其他文化,在保存、發(fā)展自己的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以開放的態(tài)度對待外來文化。認為各種文化都應作為教育關注的對象。注重文化與價值的多元性,養(yǎng)成對文化的積極態(tài)度,消除性別、種族、社會、階級,從而了解他人、尊重他人,最后能了解世界,尊重世界。拋棄傳統(tǒng)的封閉思維,采取全方位的開放性思維。
人類知識是統(tǒng)一的整體,文理之間,學科之間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因此,不同學科間的交叉和融合是21世紀教育、科學發(fā)展的主要趨勢。為了與之相適應,藝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也已成為21世紀世界藝術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趨勢。將各種學科在知識背景、思維方式、學習能力、技能操作等方面的教育相互補充、配合和貫通,克服學科知識相互隔絕,促進學生思維方式的多元化、掌握知識的綜合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隨著美術教育的發(fā)展,各國美術教育都在努力克服早期教育的單一性,豐富和擴展美術教育的內容,使美術教育的內容具有一種多樣性的組合,并且在考慮教育內容時注意與其他學科的橫向聯(lián)系,以便更完美地實現(xiàn)美術教育的教育內容與藝術教育目標的互動關系。作為一門學科,中國畫教育主要在高等教育階段形成相對成熟、完整的學科體系,在基礎教育階段,則包含在大美術課程中,尚未形成獨立的基礎教育學科體系。所以,談論中國畫基礎教育的狀況,主要依托于美術課程,換言之,今天討論中國美術基礎教育,主要建立在美術課程的基礎上探討的。
三、結論
在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時期的今天,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是一個需要解決的現(xiàn)實課題。本文試圖以中國美術教育學科本體為起點梳理當代美術基礎教育過程中的首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調查研究揭示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途徑,使中國美術教育在傳承與發(fā)展過程中做些鋪墊與嘗試。
參考文獻:
[1]林燕平.美術教育在工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當代教育論壇(下半月刊),2009(01).
[2]蔣燁,龍新田.建筑學美術教育新探[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4).
[3]徐林哲.論美術教育在大學生素質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D].山東大學,2010.
[4]王丹玲,李文東.甘肅高等師范美術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及趨勢[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5(01).
[5]陳文武.中國高校美術教育實施途徑的思考[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
作者簡介:
魏瑋,(1982~),女,助教,河南新鄉(xiāng)人,新鄉(xiāng)學院藝術設計系.研究方向:美術教育與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