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藥家鑫案件已經過去許久,藥家鑫已經被最高院核實執(zhí)行槍決,但時至今日,將此案拿出來做細致的咀嚼,還是可以發(fā)現(xiàn),在這個案件當中,從被告人、被害人、公訴人、法院這個復雜關系中,體現(xiàn)出極大地司法智慧,無論是被害人方,還是公訴人、被告人、甚至是背負最大壓力的法院,都可謂殫盡竭慮,絞盡腦汁。本文不討論藥家鑫是否該死,也不討論法院在此案中是否公正處理,只探討各方所表現(xiàn)出的司法智慧。
[關鍵詞]司法智慧 公平公正 社會輿論
一、被害人方的司法智慧體現(xiàn)
本案被害人張妙被藥家鑫開車撞后被被告人藥家鑫用隨身攜帶的尖刀捅刺數(shù)刀后當場死亡,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本案中被害人方的司法智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在案件發(fā)生后,被害人方代理人張顯用一種幾近是文革的做法將被告人藥家鑫及藥家鑫的父母,家庭推上了風口浪尖。其實,從一個法律人的角度,此案被告人藥家鑫存在自首情節(jié),在開庭前,可以說生死難料,但被害方代理人張顯非常聰明地運用網絡這一平臺,將藥家鑫塑造、刻畫成一個無惡不赦的社會蛀蟲,在沒有充分證據(jù)甚至是沒有證據(jù)的情況下,將藥家鑫刻畫成一個“官二代”、“富二代”、“軍二代”此等敏感標簽。這一手段的運用直接影響被告人方的行為和舉動,被告人以及被告人父母的一系列活動都被媒體跟蹤報道甚至是以顯微鏡放大,公訴機關和法院也由于社會輿論的大幅關注而對本案有了極大的壓力,可以說,在開庭前被害人方的一系列舉動都已經決定了藥家鑫必死無疑。
(2)在開庭過程中,從被害人的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被害人方拒絕藥家鑫父母任何以期獲得從輕處罰藥家鑫的賠償。從常理來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立法本意就是通過被告人賠償被害人達到和解、諒解的行為。刑事附帶民事的賠償作為被告人量刑的很大一部分考慮情節(jié),但被害人方此訴拒絕接受任何以期獲得減輕處罰的賠償,直接將被告人藥家鑫逼上絕路,同時將這一難題拋給法院,被害人方一起附帶民事訴訟,但又拒絕接受減輕被告人處罰的賠款,這種要錢索命的做法確實高明。在庭審過程中,被害人方多次失聲痛哭,并且再次將“農民”這一標簽貼在自己頭上,反復質問藥家鑫“農民就那么難纏嗎?”這一做法再次將階級矛盾推上法庭,給法庭留下極其可憐被害人,被告人可恨的情節(jié)。這也是一種智慧。
(3)庭審后,被害人方代理人張顯多次在網絡上發(fā)布“警方不作為”、“檢察院黑幕”、“陜西高院黑幕”、“陜西政法委黑幕”、“陜西政府庸官懶政現(xiàn)象”等黨委政府及公檢法部門的各種黑幕,影射被告人方利用錢、權等社會關系,與公安、檢察院、法院、政法委權錢交易,合謀大搞權力尋租。再一次將法院及檢察院推上風口浪尖,暗示只要藥家鑫不死,就是法院有黑幕等情況。無疑再次給自己加分,給法院壓力,從而直接左右了案件的結果。
二、被告人方的司法智慧
(1)在庭審之前,被告人藥家鑫的父親藥慶衛(wèi)帶領藥家鑫投案自首,自首構成法定從輕處罰這一情節(jié),可以說藥慶衛(wèi)是非常明白的,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投案自首是寬大處理的唯一出路。在庭審前,眾所周知,在網絡媒體上,有許多學者專家站出來為藥家鑫說話,包括李玫瑾等專家學者說出所謂“激情殺人”這類的言辭,試圖將藥家鑫塑造成一個因緊張、害怕、無知而殺死被害人張妙的優(yōu)秀學生,并且藥家鑫家人多次利用媒體向被害人道歉,多次尋找被害人方試圖賠償經濟損失,這一切的舉動都說明一點,社會輿論就是一個制高點,誰占領了這一制高點,誰就在庭審前占據(jù)主動,并且有多位藥家鑫的同學、老師站出來表示藥家鑫平是一個乖孩子,成績優(yōu)異人家人愛等等,試圖洗白藥家鑫,給藥家鑫一個只是初犯、偶犯,并沒有極大的社會危害性的形象。
(2)在庭審過程中,被告人藥家鑫的表現(xiàn)更可以看出辯護人方的司法智慧。從庭審過程中給被害人下跪,多次嚎啕大哭,甚至連當牛做馬都說出的藥家鑫可以說悔罪態(tài)度非常明顯,給法院及法官的印象極其深刻。供述所有作案細節(jié),且被告人的辯護律師的辯護意見也中規(guī)中矩:首先,被告人具有法定從輕處罰的情節(jié),投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構成自首;其次,被告人藥家鑫系初犯、偶犯、系激情殺人,在學校中遵紀守法,成績優(yōu)秀,對社會沒有極大的危害性;最后,被告人方愿意賠償被害人方提出的所有賠償請求,爭取被害人的諒解和同情。在刑訴案件中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情況下只能說辯護人能說的只有這些,對定罪和犯罪事實沒有異議的情況下量刑方面的意見只能算是中規(guī)中矩,涉及自首、社會危害性、以及賠償方面的量刑如果說按照辯護人的意見確實可以留藥家鑫一命。這正是司法智慧的體現(xiàn)。
三、法院在本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作為本案的一審法院,可以說是壓力巨大。
(1)從法院在庭審過程中的表現(xiàn)來看,法院運用多種手段,樹立公平公正形象,庭審過程全程公開,邀請多家媒體現(xiàn)場進行錄制,面向社會公開審理,500多人的旁聽陣容可謂強大,在庭審開始前向各位旁聽人員分發(fā)調查問卷,這一舉動并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北京市某基層法院之前也有相應的分發(fā)調查問卷的舉動,雖然這一舉動在網上眾說紛紜,但本文作者認為這一舉動至少可以反映出法院尊重公眾意見的心態(tài)和動作。在庭審過程中,無論是對公訴人還是被害人及被告人,審判長都可以牢牢控制庭審節(jié)奏,被害人失聲痛哭予以制止,對被告人多次下跪均叫當庭法警及時扶起及制止,在審理完畢后擇期宣判更是安撫當事人情緒,充分考量各方意見的明智之舉。這是司法智慧的體現(xiàn)。
(2)在判決書中,法院認定被告人藥家鑫的自首情節(jié),同時認定辯護人對激情殺人、初犯、偶犯的辯護意見的駁回,于法有據(jù),認定合理,同時回避了被告人對被害人方的賠償?shù)姆e極態(tài)度而認定被害人方不接受被告人方以期獲得減輕刑罰的賠償意見,這充分體現(xiàn)了司法智慧,在被害人方和被告人方之間選擇了一種理智的平衡,既認定被告人有自首情節(jié),又認定被告人方沒有減輕處罰的相應情節(jié)。這種中和處理,充分體現(xiàn)了法院中立、公正、公平的形象。
(3)作為法律人,有一句話是常說的,小案講法律,中案講政策,大案講影響。本案的社會影響力實際已經超越了法律能夠規(guī)定的范疇,在社會輿論一片喊殺聲中,在社會輿論幾乎一邊倒的情況下判決被告人藥家鑫死刑是法院明哲保身的唯一出路,可以這么說,如果本案藥家鑫量刑時死緩的話,不僅是西安中院,很可能全國法院系統(tǒng)都將被蒙上虛偽和包庇的陰影,在本案中,藥家鑫罪不至死,但是誰殺死了他?不是法律,是社會輿論,如今法院在社會輿論日益干涉法院審判活動的前提下,已經很難以一種獨立的、公正的姿態(tài)規(guī)避所有輿論而審理案件,這確實是中國法律的悲哀,是中國法院系統(tǒng)的悲哀。而西安中院的這一份判決,保全了自己,保住了中國司法在民眾中的口碑和形象,注重社會影響力,已經成為中國法院的辦案第一注重要點,所謂案結事了,或許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情況。
四、結語
藥家鑫案已經過去許久,但其中司法智慧可謂無窮無盡,官司本就是斗智斗勇,維護當事人自身利益的平臺,在官司中,沒有對錯,沒有正邪,有的只是智慧和手段的比拼和運用,在本文之末,筆者還是想感慨中國民眾的法律素養(yǎng),在本案中不問證據(jù)如何,也不問是否負責,文革似的激進情緒,對階級斗爭的熱衷,仇富心理的蔓延,以及法律知識的淡薄,一窩蜂的跟進,甚至有人提出誰給藥家鑫辯護都是壞人的這種說法幾近可笑,中國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法制的進步,法制的進步離不開廣大民眾的法律意識進步,這種意識不應該停留在教老百姓如何打官司,告訴老百姓應該通過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更應該將公民明辨是非,冷靜對待社會矛盾,以及基本的法律常識作為法制建設的重點。依法治國,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參見《藥家鑫故意殺人案一審判決書》
[2]《藥家鑫殺人案開庭 律師辯稱是激情殺人》[EB/OL].http://www.chinanews.com,2011年4月15日
[3] 《藥家鑫殺人案細節(jié)曝光 結果讓人震驚》[EB/OL].http://blog.soufun.com/hlhdde
[4] 夏勇:解讀中外“激情犯罪”——藥家鑫殺人案引出的話題.法學.2011.5
[5] 齊文遠:《刑法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6] 梅傳祥、王敏:《犯罪心理學》[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
[7] 許章潤:《犯罪學》(第3版)[M].法律出版社,2007年
作者簡介:陳靖輝(1990—),女,湖北襄陽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