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與學的關系是歷代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核心問題,教學模式經歷了教授、演示到討論的發(fā)展過程。本文在多年軟件技術專業(yè)實訓課的教學與實踐的基礎上,對積累的知識和經驗進行總結和提升,形成了探究式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在實訓課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同類課程建設具有積極引導意義和實際借鑒作用。
[關鍵詞]探究 教學模式 實訓課
一、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背景和意義
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就在課堂。一個學校教育教學成功與否也關鍵看課堂教學。高職課堂教學開展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探索,盡管已經改善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但是并沒有對整個教學改革帶來較大的突破。主要原因在于,某些教學改革只側重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變革,而忽略了教學模式的改革, 并沒有完全改變以單向灌輸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甚至混淆了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必須承認的是,已有的改革措施確實是很需要的,從某種程度上推動了整個教育教學改革前進的步伐。但是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這類改革的同時,卻忽視了一個更為根本性的改革,這就是教學模式的改革。
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以學生思維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3-4],根據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教會學生學會如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學校教育的第一要務。探究式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授課教師不把現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論直接講授給學生,而是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制定有針對性的、有效的實施計劃,提出一些符合實際的且極富思考價值的問題,借此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類比、分析、實踐、歸納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高職實訓課授課過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一次有益的償試,教師和學生積極對話、廣泛參與、深度互動、合作探究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通過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的方式,在愉快的氛圍中、友好的環(huán)境中親身體驗知識的探究過程,形成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和知識解決科學問題和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中的另外一個角色是企業(yè)導師,通過示范、引領、激勵等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值得一提的是,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活動的開展,把握探究的廣度和深度,按照以學生為本的原則評價探究的結果。學生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中的另外一個角色是課堂的主人,根據教師設置好的條件,明確任務,大膽創(chuàng)新,得出待探究問題的結果。因此,探究式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方平等參與的互助活動,充分凝聚了雙方的智慧,達到了知識提升和遷移的目的,使學生知識結構、理論深度、職業(yè)技能、團隊意識得到持續(xù)優(yōu)化。
三、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趣生疑發(fā)現問題
問題情境來源于企業(yè)的真實案例或者與企業(yè)專家共同研究確定的項目,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既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認知??奎c,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心向,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比較強烈的情感共鳴,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
(2)明確任務,問題探究
學習內容來源于企業(yè)的真實項目,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按工作過程將企業(yè)項目分解為小的工作任務作為工作與學習的對象,每個項目小組承擔一個或多個任務,同時工作任務中的工作對象、方法、工具、要求、勞動組織、成果等要素則作為教學內容,要善于點撥、誘導,運用各種方法進行啟發(fā)、激勵,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勇于質疑,敢于標新立異提出問題,進一步激化其思想,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靈感。
(3)教師引導、合作協商
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引導和示范的作用,通過任務單、問題答案、實施計劃、開發(fā)文檔、自評意見、評審意見、優(yōu)化方案等要素對教學活動進行控制。
(4)自我反思即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過程不要求系統(tǒng)和全面,關鍵在于通過評價達到誘發(fā)化學思維、優(yōu)化思維過程,增強思維監(jiān)控能力,從而提高思維水平。
(5)整合內化、遷移發(fā)展
教師要組織學生將探索的新知識、新方法同化或順應于原有的認知圖式之中并應用于實踐,使其能在新情境下再運用,即進行變式訓練,將結論遷移運用于不同的場合。
四、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總結與展望
探究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放棄權威式的教育和管理,推行民主式的教育與管理,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fā)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它更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意識等綜合因素的發(fā)展,在此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都能得到較充分的發(fā)揮,因而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有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有利于創(chuàng)新人材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教司.教學相長—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師基礎知識讀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王朝莊.高職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應解決的五個基本問題[J]. 教育與職業(yè),2005,(35).
[3] 姜大源.職業(yè)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4] 任長松,探究式學習學生知識的自主建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5] 唐智松,探究式教學的基本原則[J].中國教育學刊,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