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蘋果
箱子里還有蘋果。儲物間里除了蘋果什么都沒有了。私物私事,不需要記賬,那些東西都去哪了,一時三刻回憶不起來。一只只張著口內(nèi)里空空的紙箱在等待答案,我必須給它們答案,這是今晚我突然發(fā)現(xiàn)的事情,一發(fā)現(xiàn)就被糾纏。廚房里碗筷沒洗不要緊,妻會從容地倒上清潔劑打開水龍頭;煙灰缸和沖咖啡的韓式口杯都空蕩蕩的更沒問題,黑夜很漫長;剩下來的蘋果成了大問題,它不僅自身會出現(xiàn)狀況,還提示了那些和裝蘋果同樣的箱子,讓那些箱子張著大嘴,驚訝的樣子像等待答案的人。我很自覺,即使是抽煙這件事情我行動起來也是很嚴謹?shù)摹紫聛?,掏出紙煙和火具,我需要梳理下頭緒,去找這些答案,幾乎是腦力勞動。從事腦力勞動之前,必須有一支點燃的香煙,像一把鑰匙,聰明的人半夜回家,聲控門燈壞了,深吸一口的香煙可以照亮鎖孔以及打開門鎖的過程,等于實現(xiàn)了不開燈情形下的盜竊。我干體力活通常會極度賣力,情緒卻很悲催,干多久都不會停下來,直到完成,這已經(jīng)是習慣,只有徹底干完了,才抽上一支,過程中是絕不會突然惦記香煙的,這也是習慣。我蹲在一只紙箱邊上,像就著一只特殊的煙缸。首先必須分辨哪只箱子都裝過什么,把東西都還原進去,形成各自當初的“婚姻”狀況,才能回憶它們的“妻子”去了哪:這只,上面有油污,而且箱子里面的報紙正散發(fā)臘貨濃郁的氣味,是從老家?guī)Щ貋淼?,算是插隊;那只是裝酒的箱子;另一只上面還纏著透明貼,膠帶上有煙草經(jīng)營字樣;里面一只箱子很寬大,很深,記得父親元宵節(jié)后來過,像只黑貓似的屈身,幾番尋找,然后拿走了最后一件物品,他還說,你怎么舍不得送你的父親一些“腦白金”呢?那只箱子上還留有我的遺憾(我必須記得)……有一只最小的箱子擺在門口,箱側(cè)印有酒精字樣,扯去的封膠帶走了酒精的定語,我完全不清楚這只箱子是怎么來的,來干什么的,只有妻子系著圍裙一次次探手其中的快鏡頭閃過,它能證明季節(jié)更替,妻子最后一次拿東西把箱子也帶走時曾經(jīng)說,終于不用燒火鍋了(聲音像隧道中流淌的泉水,有著逆流的本質(zhì),朝時間的上游),這也是發(fā)生很久的。所有紙箱有序的排列還在,腦海中還有那只把酒精與火鍋聯(lián)系在一起的箱子,這是個意外。
我一一找出了箱子們的原配,名字都很具體,可是它們?nèi)ツ牧??這又是個比箱子更龐大的數(shù)據(jù)鏈,憑腦子既回憶出它們的去處又能正確匹配,是個呆板的理工科思維和推理,只能找來紙和筆。我鄭重其事地繪出了一張物品結(jié)構(gòu)圖,實際上是張分配圖。物品種類繁多,數(shù)目不一,其中的大部分是春節(jié)期間走親訪友消耗掉的,小部分是餐桌上自行消化的,記錄下來的明細,反映出雜像紛呈的生活本身以及生計成本,我親歷了前者,后者我從來沒注視過,家里的會計和出納另有其人。她經(jīng)常嘮叨說拮據(jù)是這個家庭的基本特色,我總是不以為然,就像那張圖建立起來時我僅想到了它在時間上的意義,購買它們是去年的事情,花的也是去年的錢,和今年或者眼下沒有關(guān)系;消化它們則是整個春天的經(jīng)歷,換句話說,春節(jié)好過,春天更好揮霍,時間呈現(xiàn)出射線一樣的流速,它帶來唯一的結(jié)果,一把刀子那樣,將過去切成了碎片。
箱子中的蘋果,被一團水果的腐敗氣息包圍,這很容易讓人斷定:剩下的蘋果都壞了。這很像童年時對貧窮的悲觀,擴散至一生。還有更相似的,冬天的煤爐正生火熬羹,羹是越發(fā)蒸散出食物香味來,可是一貼近,于人有毒的煤氣便撲面而來。只有裝箱前有損的果子才腐爛,空氣從破損的果皮滲透進去,時間一久,傷及心,潰爛得更徹底,像人的傷口。一部分蘋果是在時間的催化中老去的,淺表的水分流失了,布滿皮紋和皺褶——某作家曾經(jīng)描敘道:剛剛洗凈的水果和刀具,正卸去周身水漬,飽滿的果實對應明晃晃的刀刃,這是一對美妙的關(guān)系——年輕的美妙,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水系正在奔流,可是箱子里剩下的蘋果,時間催化了果實內(nèi)部水分的丟失,就像,你不忍看見母親的衰老。
寫這個蘋果的時候,擔心想象會歪曲真實,只能從箱子里揀出一只好的。我懂得不用眼睛細細地瞅它們,而是掌心和五指,擎住時,手的無數(shù)感觸同時起作用,這是一只硬度一致的蘋果。很巧,伸手即得的就是一只好的。我安靜地注視它,我想和它聯(lián)系起一些關(guān)系,比如不斷邁向衰老的過程、被耽誤的青春,以及水對任何生命的維持。擺于電腦桌案板上的蘋果,它離開了一團污濁的腐爛的氣息,竟然在另一個空間里重新散發(fā)出水果特有的味道來,這種味道,通常是餐后的點心,清理牙齒和油脂包裹的胃腸,纖維素的味道,如素食者的信仰。不知在哪本書里讀過一些與禪有關(guān)的字句,大意是這樣的:果品可以供佛,所以食素者善,魚肉則不同,長期食用會影響健康,像“魚肉百姓”之“魚肉”屬貶意。我每看一眼電腦板臺上的蘋果,逐漸風干的皮膚,顯出清瘦的精神。曾記書房N年前擺著一種不能食用的香橙,從樹上采下便一直擺著,它結(jié)果的意義就在于不斷散發(fā)橙香吧?那既有入藥橙皮的藥香,隱約又有一絲酸甜的檸檬氣味,和空氣清新劑做比,處之泰然又如沐鄉(xiāng)風,書房在整個冬天里都充滿著溫涼的情調(diào),不覺寒冷。香橙不能食用,難于銷售,在廣泛的鄉(xiāng)下便沒有實用和經(jīng)濟價值,樹都被伐光了,自然的果香從此遁跡,一種情節(jié)也就死掉了。這只清瘦而布滿皺紋的蘋果,在案臺上留存到最后只剩下一幅皮囊,幾乎不可能,只是它清心寡欲地擺著,便有一些禪意,便有一些誰會化作無形來享用的佛陀生機。想得多了,竟也出現(xiàn)在夢鏡中:一簇像刀刃似的陽光落在蘋果弧頂,夢本身一樣,安靜地兀自蹉跎,如修行有成的大德高人,默念生活靜好……
二、綠 化
住院部的后面有大片荒蕪,像一張攤開的草席。樓層很高,草席少有陽光照臨,外面的夏天洶涌而來時,那片陰影中的春天還在蠢蠢欲動。綠化即將從圖紙變成現(xiàn)實,但在這之前,幾乎沒被人照顧到,垃圾、污水、丑陋的昆蟲與蟾蜍,半筐的水果連同果籃被扔出來,果籃繞著艷麗的膠帶,水果已經(jīng)爛透了——發(fā)現(xiàn)它們時,可以想象有一個什么樣的病患持久地待在醫(yī)院里,假設他能痊愈,我經(jīng)常懷著一些不切實際的假設,變戲法似的讓一張張病床上的人,年輕輕地、滿心歡喜地站起來走出去,甚至在住院部空曠的回廊中,只有一些護士的竊竊私語或者嗑瓜子的嚼齒類動物才發(fā)出的聲音。
綠化,像春天里帶著溫暖氣息的風,在眾多人口齒間吹拂。專業(yè)的綠化公司,將會給沙灘上建起的醫(yī)院怎樣的覆蓋與描述?比在醫(yī)院里任何一個新生兒的降生更具吸引,工程車、鏟車來回倒騰,窗口總聚著人,引頸張望。垃圾被收拾、土地被平整,新挖的排水溝系,新填沙底,然后從未知地運來淡褐色黏土,很是肥沃,拌勻的腐殖質(zhì)清晰可辨——幾乎重構(gòu)了植被生存體系。我在描述這一過程,發(fā)現(xiàn)與專業(yè)本身有著極其類似的碰撞:治療(或者治理),年輕的心臟和新鮮的血液,像在一個力衰的身體里喚醒青春——傍醫(yī)院流去的河流還沒經(jīng)歷汛期,肥沃的土壤從車上卸下,堆積如山,車與人都從即將開始的工地上撤走了,據(jù)說新設的管網(wǎng)需要經(jīng)歷汛期的考驗。熱情從一撥人傳遞至另一撥人身上,借著夜色的掩護,許多人取了土去,忍住竊笑,像集體約好的陰謀。沒過幾日,醫(yī)院的許多地方擺有白色塑料底座盆景,仙人球、蘭草、掛果的金橘、文竹、天竺桂,連名貴的三角梅和金葉女貞都種出氣象來,有些種子還在土壤中孕育,可是一長串植物和花卉的名字在醫(yī)院里流傳,美好的詩句那樣,從任何人口中道出,皆有著美妙與驚艷。有位護士長說“保證每個病房都有綠色和鮮花”,說得如此驕傲,令人羨慕的樣子。那是一種承諾呵。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同樣的道理。
存在于一群美好的人中間,心有大幸,忘乎所以。同樣我對那些外運來的肥沃土壤也心存感念,顆粒狀如同顆粒飼料,誰又能說那不是沙化土地的飼料呢?醫(yī)院在長河沖擊灘上建成,腳下的,甚至更深的地下,盡是沙礫,想要在此培育花園,土壤改良是必經(jīng)的步驟——很顯然,這又是另一門學科中的專業(yè)術(shù)語——土壤,對于綠化只是載體,連原材料都算不得,種苗和設計花樣(圖紙)才是。我對顆粒狀土壤似乎并不陌生,曾在鄉(xiāng)間行走時遇見一群推廣沼氣池技術(shù)人員,他們?yōu)槿罕娨灰谎菔菊託獬氐慕ㄔO、有機垃圾的囤儲、發(fā)酵反應、沼氣的諸多用途,然后就有出料。當有機廢料充分發(fā)酵之后,囤儲的酵池被清理干凈,清理出來的糞土被暴曬、分裂便成了顆粒狀土壤。循環(huán)往復,一個生機勃勃的環(huán)保鏈條,隱在新農(nóng)村建設的秩序里。如今我只關(guān)注那些來自科技農(nóng)業(yè)的產(chǎn)物,它將徹底改變和裝扮城市的呼吸帶,也給醫(yī)院帶來生機。
雨陸續(xù)降下來,天氣日漸炎熱,堆積的沃土表已成泥,低處有積水成洼,草類四處瘋長,漸漸也能聽見起伏的蛙鳴了。自然現(xiàn)象算不上神奇,可是此間營造的將是一種生機,好像生物百態(tài)又回來了。果然,綠化工人很快就再次出現(xiàn),推平土堆,披上草皮、池里種上藕和紅菱,桂樹成行,紫竹簇擁,紅葉柳才育種不久,挺而未垂,夾道栽滿的灌木群剛栽下去就顯得綠色蔥蘢,植于坪中的棕櫚也許永遠都長不到熱帶那樣茂盛,可硬朗的樹墩與舒展的扇葉相映襯,又仿佛有一陣風是從遙遠的南方吹拂而來,留在這棵樹下不走了。更有意思的是那些葉子色彩奪目的樹苗,被栽種得異常詭秘,走近它們的陣列完全弄不清遵循什么樣的形狀,只有登上高點的樓層才豁然開朗,原來它們組成了一幅圖案,上面有鴿子、愛心和天使……
就像給一些空蕩蕩的紙箱答案那樣,就像綠化可以算是在空曠而荒蕪里填寫的答案那樣,我也需要給自己一些說法。最近,突然不想寫東西。也寫不出好東西,自己審美認可的以及別人都看重的好東西。尋找答案是個由里及表的追問過程,亦是成因的直接反映——我有多久沒有靜靜地在時間流淌中閱讀;值得悉心閱讀的文本都去了哪兒呢?其次,對自己作為一個醫(yī)生堅持寫作的懷疑,對動機的懷疑,也懷疑過程;個人世界里,人們對寫字的鄙薄,以及引申而出的對寫作的個人性和社會性的判斷舉棋不定?對記憶的癡迷對大自然的熱愛,這些都不足以撬動沉重的筆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