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Blindness,作者Saramago Jose)是一部寓言式小說,講述人類突如其來陷入群體失明時種種荒謬卻又真實的境地。
一
在一個不知名的城市,一個不知名的十字街口,紅燈過去,綠燈亮起。有個司機無法發(fā)動他的車,因為他忽然看不見了。與普通的瞎不同,不是眼前全部黑暗,而是一片白霧。一位旁觀者自愿送這盲人回家,開著盲人的車到他的家門口,并詢問,是否需要他的陪伴?家中無人,盲人出于警惕,沒有答應(yīng)這人進入他的家。這個好心人于是沒有歸還盲人的車鑰匙。
盲人的妻子帶他去看眼科醫(yī)生,眼科醫(yī)生做了所有最好的檢查,盲人的眼睛狀況良好,查不出來一絲問題。他只好讓盲人回家,晚上他翻閱了很多書籍,考慮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一個人突然瞎掉,會不會是一種新的疾?。?/p>
正在鉆研資料的眼科醫(yī)生發(fā)現(xiàn)他也瞎了。第二天他通知了院長,懷疑這是一種新型的傳染病。政府注意到這件事,偷第一位盲人車的人也瞎了,當天與第一位盲人同一時間在眼科醫(yī)生的診所里看病的幾個病人也瞎了。政府決定將這些已經(jīng)瞎了和與瞎子有接觸的人隔離起來,于是他們被送往一個廢棄的精神病醫(yī)院。
眼科醫(yī)生的妻子并沒有瞎,可是她謊稱自己也瞎了,跟著丈夫一起進入了檢疫區(qū)。一開始有六七個人,很快又來了一批人。
政府對于這種離奇的傳染眼盲毫無經(jīng)驗,非常恐懼,命令士兵持槍看守精神病院。士兵殺了一個受傷的人,這人本是在高燒中希望得到一些藥品,可是他們在恐懼當中干脆把他干掉了。更多的盲人來到精神病院,衛(wèi)生條件急劇惡化,在爭搶食物中又有幾個人被士兵打死。
一個人間地獄在漸漸成型。
最后精神病院住進了三百人,人們幾乎完全像動物一樣生存著。骯臟惡臭的環(huán)境,等待卻不能來到的食物,在這種狀況下,只有性的本能還存在著。一個帶槍的盲流氓,組織了一群打手,把持了食物的供給,強迫其他盲人用值錢的東西來換食物??词鼐癫≡旱氖勘鴮Υ艘粺o所知并毫不關(guān)心,只要這些盲人別把令人恐懼、不知原因的盲病毒傳染出去,他們可不關(guān)心發(fā)生在精神病院里的事。也許,他們心底里暗暗希望這些可怕的病毒攜帶者自己死去,外面的人就會因此而安全了。
手無寸鐵并且已經(jīng)適應(yīng)盲人生活的眾人服從了流氓的命令,但他們并不能得到足夠的食物。后來,這些流氓在自己的房間里囤積食物,并且要求給他們送去女人。于是各個房間的女人被帶到那里被強暴,有人因此死去。
奇怪的是,眼科醫(yī)生的妻子一直沒有瞎掉,但她必須得假裝自己和其他人一樣。她同樣被強暴,在第二次被帶到盲流氓的房間里遭受凌辱之時,她用藏匿已久的一把剪刀殺死了盲流氓頭子。
于是盲人們與盲流氓進行最后的決斗。最終他們艱難地取得了勝利,精神病院被燒毀,好幾天沒有食物的他們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向士兵靠近請求食物。結(jié)果他們發(fā)現(xiàn)士兵們杳無音訊,原來全城的人都瞎了。
他們終于重獲了自由。眼科醫(yī)生的妻子帶領(lǐng)著幾個盲人,找到了自己的家。全城都是成群結(jié)隊找尋食物的盲人,人們?yōu)榱耸澄镒兊孟窆芬粯泳X,疲憊地相互搶奪。城市里一片廢墟。
小說的結(jié)尾,在某個雷雨后的一天,第一個盲人突然恢復了視力。然后,盲人們一個個從白色的眼盲中恢復過來。這場疾病過去了,終于過去了。
二
這部小說對于人類普遍的盲目狀態(tài)以及人性丑陋面的還原可謂是透徹而又冷靜,作者因此贏得了1998年諾貝爾文學獎,小說于2007年被改編為電影。作者深刻的想像力建造了一座并非完全虛幻的另類空間:人類文明被還原到零點的荒唐與脆弱,政府面對傳染疾病的粗糙和冷酷的虛偽,文明外衣被剝落之后在最低生活需求下或是卑微、或是殘忍的人性。《紐約時報書評》認為,“……既非憤世嫉俗,也非沒有主見,而是……一種誠實地以智慧命名的品質(zhì)。我們應(yīng)該感謝它把如此寬廣的世界呈獻給讀者?!?/p>
當然,書中的盲目不僅指眼睛看不見這狀態(tài)——在書中,作者多次說:“……誰能說這種白色的盲不是一種靈魂上的疾病呢?”
最后人們不再眼盲,可人類仍是人類。井井有條、衣冠楚楚的文明社會,也許只有經(jīng)過這樣一場突發(fā)的莫名疾病,脆弱的道德和精神底線,才可能被透視得如此清徹。白色的盲目,不僅是短暫的失常狀態(tài),而且是根深蒂固潛伏于文明世界中,不被輕易揭示的真實。
對于這部卡夫卡式的寓言小說,作者薩拉馬戈如是說:“盲目并非真的盲目,這是對理性的盲目。我們都是理性的人,但是沒有理性的行為?!?/p>
的確,理性的缺失導致人類諸多問題甚至是災(zāi)難的發(fā)生??駸岬淖诮桃庾R,暴力和復仇本能,狹隘的民族熱情,都是一定程度上理性的缺失。
(摘編自愛看網(wǎng),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