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diào):“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美術與藝術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寫字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其他課程,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寫字習慣,并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是現(xiàn)代中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yǎng),也是基礎教育課程的目標之一。筆者經(jīng)過多年寫字教學的研究和實踐,得出了以下體會:
一 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
1.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早在我國唐代,著名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在其所著的《書譜》中就已提出“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的觀點。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細致的觀察力和正確的觀察方法對于寫字教學多么重要。因此,在寫字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良好的觀察習慣,讓學生學會觀察、善于觀察,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正確的觀察方法應該按從整體到局部、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在寫字教學中,具體表現(xiàn)為“整體字形——結構比例——偏旁部首——筆畫特征”的順序。
2.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中國漢字字形優(yōu)美、端莊,筆畫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結構疏密得當、錯落有致,嚴謹而又富于變化,其每一筆、每一畫都深具美感,可以說,漢字就是美的化身。魯迅先生曾很自豪地說:“我國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薄八皇窃妳s有詩的韻味,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不是舞卻有舞的節(jié)奏,不是歌卻有歌的旋律。”為此,寫字教學者應重視發(fā)掘漢字本身美的因素,通過貼名家字畫、舉辦書展等活動創(chuàng)設優(yōu)雅的育人環(huán)境,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引導學生欣賞精美的范作與范字,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意美、音美、形美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
二 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一,在授課時講話要有高低快慢、抑揚頓挫的變化,要帶感情色彩,不能平平淡淡,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變換語言方式,力求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便于學生理解。
第二,在學習寫字(或書法)過程中,恒心和毅力是至關重要的,能否堅持勤學苦練,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練好字,學生必須具備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zhì)。在我國綿延悠長的書法史上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學書故事,比如“墨池”“筆?!钡?,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適時講一些書法家的奇聞軼事來教育、激勵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養(yǎng)成這種良好的品德、堅強的意志。
第三,采用朗朗上口的兒歌促進學生記憶。兒歌歷來深受少年兒童的喜愛,它文字簡練,通俗易懂,念起來朗朗上口,易記又好讀。因此,很多教師都喜歡把執(zhí)筆方法、寫字姿勢、書寫規(guī)律等編成兒歌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鞏固知識,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
三 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
書寫練習自古以來就是習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掌握書寫技能的主要途徑。如果寫字教學中沒有書寫練習,就是紙上談兵。實踐證明,練習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經(jīng)過反復練習,才能讓學生熟練地把握書寫動作,掌握漢字的結構規(guī)律,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1.常用的幾種練習方法
古今練字常用的方法有“臨”“摹”“書空”“描紅”等多種方法,教師要根據(jù)具體情況有選擇、有步驟地進行,要避免機械性的抄帖,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要讓學生明白練字不在于數(shù)量的多少,而在于準確地臨寫,否則,學生的練習會變成一種鞏固錯誤的活動,導致練習成為一項艱巨的任務,使學生逐漸失去興趣與信心。
2.激發(fā)學生寫字的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苯處熞ㄟ^作品欣賞、現(xiàn)場演示、集字活動等手段讓學生感受漢字的美,點燃其純真好奇的火焰,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興趣與情感,使其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形成積極的心態(tài),主動地學習,并逐步養(yǎng)成專注、踏實、勤奮好學、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zhì)和品德、意志。
四 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要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抓住合適的時機啟發(fā)學生,旁征博引,因勢利導,適時點撥,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惑。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不僅能幫助學生解惑,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常用的方法有:(1)類比法:寫字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對周圍事物的理解,同漢字的結構特征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感悟要領。(2)歸納法:總結規(guī)律,分類學習,自古有之。如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李淳進結體八十四法等。(3)圖示法:在教學中適當?shù)剡\用一些簡筆畫可以使教學更加生動,學生更易于理解。(4)演練法:通過教師的具體示范,可以使學生在充分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加深對字形字義、筆畫特征的認識與理解,提高對漢字的整體把握能力。常見的演示教學法有分步演示、連續(xù)演示、重點演示和對比演示,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演示方法。
五 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背”是幾千年來習字所倡導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的基礎,它是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情況的反映。“背”有兩種訓練方法,一種為默記,另一種為背記。默記是漢字在頭腦中的再現(xiàn),當學生想到某字時,其字形結構則自動出現(xiàn)在眼前,即人們常說的胸有成竹,這種練習不需借助紙筆,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經(jīng)常訓練可提高學生的形象記憶力。背記即為背帖,是默記的更高階段,能更直觀、更有效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它要求對文字的形態(tài)、風格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出來。它對學生記憶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