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英語教學中詞匯教學費時低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從英漢詞匯差異、高職學生詞匯學習特點、教師教學方法和教材編寫與使用的角度,探討了語用策略對提高高職英語詞匯教學有效性的啟示作用,希望通過教師的語用策略引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詞匯學習習慣,為全面提升其語言運用能力打好基礎。
【關鍵詞】語用策略 高職 詞匯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3-0040-02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構(gòu)建句子和篇章的基本材料,是思維和交際的工具。對于EFL(英語為外語)的學習者來說,詞匯的掌握是學好外語的先決條件。然而,詞匯教學卻一直是高職英語教學的一個難點,也是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瓶頸。詞匯教學之所以難,首先,因為英語中普遍存在一詞多義現(xiàn)象,且有些詞會隨著時間、空間、語言和社會的變化呈現(xiàn)多層意義;其次,英漢兩種語言屬于不同語系,其詞匯存在著形式和意義的差別,特別是由于社會文化不同,兩種語言中詞的內(nèi)涵意義和外延意義亦有區(qū)別,因此,英漢詞匯意義不存在絕對的對應關系,彼此之間有時難以準確詮釋對方的含義,因而對EFL學生來說,有詞義模糊現(xiàn)象存在。此外,高職學生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缺乏英語環(huán)境,英語輸入量不足,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較欠缺,加之教師的語言課堂教學較多采取由下而上的教學方法,在脫離語境的情況下對詞匯按照詞典上的原義進行講解,致使學生習慣性地將英漢兩種語言的詞匯意義對等起來,當詞匯超出字面意義時,不能根據(jù)語境對字詞進行意義延伸和推測,而是生搬硬套,以至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出現(xiàn)理解和語用錯誤。因此,教師在高職英語詞匯教學中應融入一定的語用策略,幫助學生學會根據(jù)具體的情/語境去解讀詞匯,進而有效地掌握詞匯,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一 詞匯語用策略在教學中的意義
語用學研究如何通過語境來理解和使用語言。語用知識可以在我們根據(jù)原義無法預測信息意義時發(fā)揮作用。詞匯語用學“描述及分析詞匯在情/語境中的實際運用情形,是用動態(tài)而實際的方式構(gòu)建意義,它強調(diào)在運用過程中尋找某個詞匯與當時情景、交談者的最佳關聯(lián)性,進而建構(gòu)出延伸、隨機應變的語意?!痹~匯語用在教學中的意義在于它聯(lián)結(jié)了詞匯的意義原型和相關的語境,有助于靈活理解具體語境中的詞匯意義。例如,學生在做完Presentationn后,老師說“Good job”,是表示贊許的意思,但如果是射擊時子彈跑偏了,同樣的話顯然就帶有諷刺的意味了。此外,字詞的確切含義有時超越了原型意義,需要在具體的情景語境中,結(jié)合文化背景去理解,而不能僅依據(jù)詞典中的定義去解讀。以service一詞為例:(1)Is there any railway service here on Christmas Eve?(圣誕前夜這里有列車運行服務嗎?)(2)I’ve been intending to call you since the service.(葬禮之后我一直想給你打電話。)(1)發(fā)生在火車站,其中的service是字面意思,指列車服務;(2)出自美劇《絕望的主婦》,是同住在紫藤街的Lynette遇到失去丈夫的Bree時說的,其中的service實際上是代替funeral,以免對方傷心。這里如果離開話語表達時的語境,只通過詞匯本身就不能理解Lynette,為了避免提及death,而使用service的替代作用。
二 詞匯語用策略與高職英語詞匯教學
長期以來,高職英語教師感到詞匯教學事倍功半,盡管大家不斷努力,但仍然沒能避免費時低效的結(jié)果。固然,由于涉及音、形、意相關的詞匯知識和詞匯運用能力等,詞匯學習具有長期性和系統(tǒng)性的特點,需要不懈的努力,但教學方法不當也是一個不容質(zhì)疑的因素。對于詞匯教學,仍有教師擺脫不了至下而上的教學方法,把詞匯教學視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一個獨立部分,按部就班,在脫離語境的情況下,沿用“發(fā)音、詞性、意義、例句”講解的基本套路,按照詞典上的原義進行字面講解,之后強調(diào)學生背誦單詞,并以聽寫來檢查學生詞匯的掌握情況,其結(jié)果是造成學生習慣性地對英語單詞與漢語詞義一一配對,對詞匯內(nèi)涵意義不甚了解,有時把漢語的詞匯知識錯誤地遷移到英語詞匯上,造成理解和表達上的錯誤。如:doubt 和suspect,漢語中這兩個詞的字面意思都是“懷疑”,但實際內(nèi)涵不同。doubt意指“質(zhì)疑……的可能性”,而suspect表示“猜想有……可能性”,學生對此不了解,因而寫出了“I doubt he did not tell the truth.”而實際上他想表達“我懷疑他沒說真話。”這樣只知字面意義、不了解內(nèi)涵和語用知識,學生背誦再多的單詞又有什么意義?高職英語教育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特別是學生在未來工作崗位上運用英語的能力,而掌握有關的詞匯知識和一定的語用策略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因此,高職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語用策略意識,使他們能夠有效地學習和習得詞匯,突破英語學習的瓶頸。
三 語用理論對詞匯教學的啟示
1.語境在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詞匯的意義不能憑空產(chǎn)生,它是在語境中、在語言和社會文化因素相互影響下產(chǎn)生的。即,詞匯不能脫離語境,語境對詞匯又具有約束作用,同一單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可能傳遞不同的信息。因此,要準確解讀語言詞匯的信息,只有將詞匯和語境相結(jié)合才有效果。Halidy把語境分為三種:語言語境、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這三類語境中,語言語境(或稱上下文)在教學中較多提及,在此要強調(diào)情景語境(包括時間、空間、方式)和社會文化情/語境在詞匯教學中的作用。
如關于bird一詞的例句,能很好地詮釋情景語境對理解的作用:(1)As I worked in the garden, a bird perched on my spade.(我在花園里工作,有只鳥兒停在我的鏟子上。)(2)Birds wheeled above the waves.(鳥兒在海浪上盤旋。)(3)At Christmas, the bird was delicious.(圣誕節(jié),鳥兒味道鮮美。)以上三句中都出現(xiàn)bird(原義“鳥”)一詞,但意思各不相同。根據(jù)語境,第一句中的鳥兒可能指“麻雀”,第二句中可能指“海鷗”,第三句中可能指圣誕餐桌上的“火雞”。另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學習中詞匯是先決條件,而詞匯亦承載了所屬語言的文化積淀。因此,詞匯教學要和文化關聯(lián)起來,尤其要重視詞匯背后所隱含的文化意義。
如:They touched all bases in their negotiation for a pay rise.(他們的加薪談判觸及了問題的各方面。)這里touch all bases 來自棒球,意思是“遍觸各壘”,是棒球中的基本得分方式,人們常借用它比喻全面探討某個問題。棒球文化在美國非常普及,稱其為美國“國球”也不過分。如果不了解這一情況,只從字面理解,很難準確理解這一短語的意思。因此,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學會將詞匯置于語境之中,同時關注相關背景知識、語篇意義、語境意義,從而更好地理解它們在不同的語境中所產(chǎn)生的變化以及延伸的意義。
2.教材編寫與使用應體現(xiàn)語用原則
高職英語教育強調(diào)讓學生了解真實世界的語言應用,具備行業(yè)領域里一定的跨文化語言運用能力。教材在這方面起著引領的作用。最近幾年高職英語教材編寫在內(nèi)容選擇和編排上有了一定的進步,如課文變短了,其篇幅一般在300~500字以內(nèi),減輕了學生記憶大量生詞,感到枯燥乏味的狀況;受語用研究成果的影響,取消了單元內(nèi)的詞匯表,課文中生詞用彩色字體標出,并在頁邊空白處標注漢語意思,體現(xiàn)了結(jié)合上下文情景學習詞匯的理念。但教材仍有改進的必要,如教材對詞匯練習的處理仍沒有突破,很少有詞匯靈活應用、意義延伸的設置。其次,英語及其詞匯在不斷的變化、擴展,而目前高職的一些英語教材,內(nèi)容更新較慢,語篇內(nèi)容缺乏新意,跟不上社會文化和科技發(fā)展的步伐。教材形式單一,沒有與主題相關、有一定語境的視聽語料,欠缺多樣性的英語輸入,在生動性和趣味性方面也亟需改進。因此,教師不能完全依賴紙質(zhì)教材,要開拓教材,備課的過程中要豐富教材主題的呈現(xiàn)手段,運用不同介質(zhì)的語料,使語言課堂更生動、實用。如可根據(jù)青年學生求新以及喜娛樂的特點,使用主題鮮明、語音清晰、語速適中的英語影視材料、廣播電視報道、網(wǎng)絡散文、電視訪談等,通過與現(xiàn)實生活相關的語料增強課堂與現(xiàn)實世界的連接,達到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獲取信息的雙重目的。
3.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詞匯學習并不只是累積單詞量及其固定的中文解釋。詞匯教學要做到使學生不僅能認識單詞,同時能正確地使用它、掌握它與其他詞的搭配、使用的場合、隱含義和聯(lián)想義。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主題,創(chuàng)設具體的場景,使學生在語境中了解詞匯的含義,看到單詞的實際運用情況,以達到正確運用的目的。
第一,創(chuàng)設語境導出新單詞。經(jīng)驗證明,脫離語境的詞匯教學是枯燥乏味的,也是低效的。因此,在開始一個新單元學習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單元主題,并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和學生興趣,通過網(wǎng)絡資源、多媒體技術(shù),教師講述、提問等方式創(chuàng)設語境,或是將目標詞匯通過一定的情景和上下文引出,或是讓學生通過頭腦風暴,列出與預設情景相關的詞匯,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開拓思維和想象力,同時增強其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最后教師可進行擴展和補充,以此為單元主題學習做好詞匯儲備。
第二,利用語境擴充詞匯。高職英語課文以實用和內(nèi)容豐富為特點,很好地利用課文中的詞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師可以利用課文的文化主題,以課文中的單詞為基礎,通過聯(lián)想列舉出表示同義、反義、近義和上下義關系的詞匯,幫助學生形成記憶中的詞匯聯(lián)想網(wǎng)絡。如講到respectful時,可以給出同根的respectable、respective兩個詞,并通過“His students regard him as a respectable(令人尊敬的) teacher and listen to him in respectful(恭敬的)silence on their respective(各自的)seats.”的例句使學生了解這三個詞的詞義及用法;還可以在語境中讓學生了解目標詞與其他詞的搭配關系以及與其他詞、句搭配所產(chǎn)生的意義,如 develop a habit(養(yǎng)成習慣)、develop a filmn(沖印膠卷)、develop natural resources(開發(fā)自然資源)。
第三,讓學生編故事運用、鞏固詞匯。詞匯學習有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理解、記憶;二是使用。高職學生的問題是學完單詞后使用機會少,因而在運用時不能激活記憶中的相關詞匯知識,導致詞匯的運用和語用能力欠缺。因此,詞匯的教學過程應注意輸入與輸出相結(jié)合,重視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變換不同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語言輸出的機會,如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語境或預設話題,讓學生編故事,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至少用本單元學到的10個單詞組成語篇,然后學生分小組通過口頭或書面形式交流,教師予以指導,以此讓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運用和鞏固所學詞匯。
四 結(jié)束語
詞匯是運用語言的先決條件。詞匯學習貫穿于語言學習的始終,需要相當程度的投入。學生要做到遣詞用字恰到好處,符合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教師的引領作用和教學方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職英語教師要在詞匯教學中要引入一定的詞匯語用策略,寓詞匯教學于一定的語境中,使學生接觸多種語境,學會綜合運用語言知識和語用策略,領會具體語境中詞匯的準確意義。
參考文獻
[1]黃希敏.英語詞匯語用策略[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11:11
[2]屈文生.看“絕望主婦”,品美國文化[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49、84
[3]Halid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M]. Edward Arnold, 1978:48
[4]李洪梅.詞匯習得理論和英語詞匯教學[J].鹽城工學院學報,20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