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刑事偵查專業(yè)教學改革是大勢所趨。本文針對刑事偵查專業(yè)的教學方法以及改革中出現(xiàn)的誤區(qū)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刑事偵查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3(c)-0000-00
刑事偵查學是公安院校的一門重點課程。傳統(tǒng)教學中單一的課堂理論講授模式已很難滿足對于刑事偵查專業(yè)學生的要求。如何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員刑事執(zhí)法方面能力與素質,成為公安院校刑事偵查教學模式改革中非常迫切的問題。
1 教學方法的探索
1.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當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之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選取典型案例,將學生移入案例的情境中,教師與學生一起對給出的案例加以分析研究,對案例中的材料和問題提出見解做出判斷,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刑事偵查學是專門研究查明案情、收集證據(jù)、揭露犯罪和查緝犯罪嫌疑人的科學。強調的“實踐經驗”“緊密結合實際”,把案例教學法引進偵查課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這一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實施案例教學首先要有充分的案例題庫。案例收集的標準最好做到全面、多量、典型、實際、新發(fā)。每一個案例既有紙質載體的文字反映,又有電化載體的聲像反映。教師在選擇案例的時候也有注意,所選的案例要與教學內容一致。如講到犯罪現(xiàn)場勘查,要選取室內發(fā)生的案例為宜。選擇的案例難易要適中。初時選取那些案情比較單一,涉及基礎知識常規(guī)性的案件。隨著學生知識的增加,可以選擇一些難度比較大的案例進行分析。教師還要掌握公布案情時機。分批公布,不需要將全部案情一下公布。根據(jù)授課內容、學生接受能力,由任課老師精心組織把握分寸。其次,還要選取適用的討論方式。課堂的討論方式有問答式、辯論式、角色式,具體的方式可以由教師自由的選擇。
1.2模擬實訓教學法
模擬實訓是在假定的環(huán)境內,經教師指導,由學生事前設定項目,扮演情境中的角色,然后通過現(xiàn)場勘查、制定偵查措施、調查訪問、偵查訊問等,來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模擬實訓教學首先要有具備實景的實訓場地。一般可建立室內實訓場所和靈活機動的室外場地。其次要選擇好模擬實訓課項目。根據(jù)刑事偵查學的教學內容,一般情況下可以選擇知識涵蓋面較多,操作性較強的科目。這時候就要和案例教學相結合來進行。指導教師要精選案例,讓學生進行模擬實訓。最后,實訓項目中“角色演員”必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指導教師在實訓項目中要當好“導演”。 對扮演不同角色的學生,分別講解案件的基本情況以及所擔角色應注意的問題。
2 教學改革存在的誤區(qū)
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科基礎知識扎實的應用型人才,近年來,針對刑事偵查學的專業(yè)特點,進行了教學方法改革的的各種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認的,對于教學改革也出現(xiàn)了許多的誤區(qū)。
2.1 課堂理論教學不被重視
在傳統(tǒng)偵查學教育中,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和現(xiàn)象,理論課程所占的比例比較大,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為了加強實踐教學,提升教學效果,于是我們倡導實踐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矯枉難免過正,出現(xiàn)了過于忽視理論教學。有些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的限制下,甚至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對立起來,將理論教學的價值進行貶低。在這里,我們應該明確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不是對立的關系。教學效果不佳等問題并不能說明課堂理論教學的無用。課堂理論教學應當與實踐教學密切聯(lián)系、相互銜接、相互促進。學生在面對新問題、新事物、新挑戰(zhàn)時需要理論知識作為依托。學生在面對新問題、新事物、新挑戰(zhàn)時常常出現(xiàn)困惑和迷茫,導致部分的學生無視程序規(guī)范的內在規(guī)律,造成違規(guī)、違章甚至違法;也有的學生在單一的理論知識指導下,按部就班地機械操作,工作效率下降。對知識的直接應用能力的強化有助于學生在短時期內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這是實踐教學強勢的一面。但如果只重視實踐教學,而忽視了理論教學,使學生因缺乏思考習慣和思考能力而影響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這顯然與偵查工作的復雜多變、學生職業(yè)生涯長遠發(fā)展的需求不符。在這里我們舉例來說明:在偵查實踐中,學生通過實踐教學,知道了趕赴現(xiàn)場后如何分組進行保護、勘驗和訪問等工作,掌握了先搜索地面痕跡物證再進入現(xiàn)場等勘驗順序,但是這些與操作規(guī)范相關的理論問題,如偵查工作的法律性、痕跡物證的客觀性,現(xiàn)場訪問中被訪問者的心理等卻不清楚,而這些都是要通過理論教學來進行的。因此,對待理論教學的態(tài)度不應是簡單的否定,我們要深入研究其具體方法和內容,注重引入新問題、新理論,使教學內容因新穎性而產生吸引力,提高理論教學的教學效果。
2.2 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不被重視
在偵查學教學方法改革中,我們一直在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心理。教學改革注重研究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強化學習效果。這也是所有的教學課程改革的研究重點。在這種教學改革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作用被忽視了?!耙詫W生為主體”與“以教師為主導”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對于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來說,很多時候是一名教師同時教授幾十名甚至上百名學生。這時,教師沒有辦法兼顧所有的學生。也有可能因為教師的教學能力或業(yè)務素質不高可能造成教學控制和引導不足。這就需要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由于經驗的缺乏,對一些理論的理解也常常局限于抽象的文字, 對偵查實踐的了解也具有直觀性和片面性,難以將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中的具體現(xiàn)象結合起來,深入思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太強,這就需要教師的指導。在這里,我們認為,應在堅持“教師主導地位”的前提下,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外,偵查學教學方法體系中的各種方法及其相關系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學目的做出調整,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些都需要教師去努力解決。因此,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比重,以及各種實踐教學方法之間的比重不應絕對化,應該賦予教師一定的調整權能。
3 結論
對于刑事偵查專業(yè)來說,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模擬實訓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都是不錯的教學方式,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廣。但是由于改革的進行,矯枉過正,也陷入了一些誤區(qū)。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同時要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
參考文獻
[1]尼瑪. 淺談公安高校刑事偵查案例教學[J]. 西藏大學學報,2010,(25).
[2]程勝軍.職業(yè)化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公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公安教育,2009.(6).
[3] 揭萍,池進.偵查專業(yè)課程項目化教學探索[J].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09,(6).
[4] 陳剛,井曉龍.刑事偵查學課程的參與式教學法研究[J].公安教育, 200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