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形勢下,我國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受到了多方面的沖擊和影響。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棟梁之材,他們的價值觀狀況與走向將直接決定祖國未來的走向。因此各高校應積極加強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文章針對目前大學生價值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以求對高校構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體系起到幫助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核心價值;教育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國家發(fā)展的人才資源。大學生們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他們的價值觀體系也將直接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狀況與走勢。當前,全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整合多樣化的價值觀念,構建具有“全民感召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將核心價值體系切實轉化為各階層的精神需求,實現全民自覺。就大學生而言,則應根據他們特有的特性和現狀出發(fā),構建當代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
一、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現狀
(1)價值形態(tài)多元化。網絡的普及,為多元化的文化發(fā)展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大學生在各種文化交織的潮流中容易受到各種文化影響形成不利的價值觀,一方面大學生在特定的心理階段強調個性和獨特風格;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的情況下使得利益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隨著時代進步、教育模式變化,大學生價值觀由單一化向多樣化、多元化發(fā)展。由此培養(yǎng)大學生的價值觀也不再是簡單的根據課程要求進行“一刀切”的運行模式。(2)價值觀念世俗化。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深化發(fā)展,經歷各種文化的洗禮、世界經濟潮流的沖擊,社會文化的主體價值觀在社會化在不斷被世俗化。大學生雖處在較為單純的校園中,但也會在社會活動和校園的各種實踐中接受各種世俗的價值觀,容易受社會上流行的世俗價值觀影響,形成以享樂主義為宗旨的人生哲學成為大學生學習的寶典。(3)價值目標理性化。信息時代為大學生們全方位接觸各種思想和資訊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而大學生本身有較強的主觀性,在比較中選擇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同時不同環(huán)境中的大學生在學習就業(yè)和生活的雙重壓力下,容易對形式主義、難以落實的空頭政治以及飄渺的最高理想追求等各種價值形式都有較強抵觸心理。
二、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原則
追求獨特性和個性是當代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重要屬性,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使他們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必須遵循以下多項原則。(1)堅持主體價值觀教育原則。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存在盲目性、無序性和易變性,根據大學生的特定發(fā)展階段,構建自由和全面發(fā)展的價值理念,針對與大學生生活、學習關聯較大的并具有深層指導意義的內容為構成要素,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及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在大學生中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價值觀。(2)堅持主體性原則?,F代教育實踐活動證明,教育并是老師單方面的主動行為,要多方面考慮學生的參與性,并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打破教師為主題地位的教學格局,加強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積極引導學生加入到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啟動學生思維。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體性原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要提倡科學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教師要吃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根據教學內容養(yǎng)成自己的教育素質和教學責任,并引導和影響大學生。而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充分重視和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動地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讓大學生應充分參與到自己價值觀建立的主動選擇過程及內化過程使之形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標準的核心價值觀。(3)堅持系統(tǒng)性原則。開放的社會和環(huán)境為大學生接觸各種思想和文化價值觀起到了良好作用,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建立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堅持系統(tǒng)性原則,以學校為主要場所、家庭和社會為輔助場所,一同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承擔重任。大學生大部分教育是在學校獲得,學校應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系列的、由淺入深的系統(tǒng)的影響;家庭是對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有著啟蒙和長期且深層的影響,因此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家庭成員關系有助于學生正確的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在社會各種價值理念的泛濫和變遷大學生價值理念變化有較大影響,只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改善社會環(huán)境,為大學生基本價值觀起到直接熏陶和影響。只有在學校、家庭和社會聯手協(xié)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價值觀環(huán)境才能促進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能真正為社會所用,為國家所用。
三、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具體途徑
(1)重視理論教育的實效性。課堂理論教育是意識形態(tài)的接受和內化的基本過程,傳統(tǒng)的理論學習以教師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為主,課堂教學的內容大多與大學生的實際學生和生活關系不緊密,不能讓大學生有深刻和切身的感受,表明高校中的政治道德教育現狀普遍不理想。由此,加強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理論體系的培養(yǎng),必須把以大學生為中心教育模式引進到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根據大學實際情況和心理來進行有效引導,加強有助于社會發(fā)展,利國利民的思想價值觀,以便而后對其實際行動有正確的指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一是形成生動活潑的課堂教育氣氛,可以采用一些輕松愉悅的課堂實踐方式,使情感因素在教育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靈活利用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將教育內容貼近實際,避免價值觀教育陷入空洞的說教。二是強調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在國際局勢復雜多變的時期,應幫助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在學習和工作中有明確的方向,便于大學生投入到社會主義的建設中。(2)提高教育者的德育能力。大學教師肩負著引導、教育大學生的重任,促進大學生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文化素養(yǎng)和價值觀,以自身良好的道德、人格、品德形象為大學生感染大學生,用實際行動感召大學生,以言傳身教的形式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和價值觀。堅持對大學生加強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有助于大學生參與到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大潮流中。(3)充分發(fā)揮網絡文化的積極作用。網絡文化在社會中得到廣泛應用,極大地影響和改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一方面由于網絡為信息傳播帶來便利,各種不良意識形態(tài)傳播對腐蝕大學生的價值體系起到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網絡文化也是一個對大學生價值觀念教育的良好平臺。因此利用網絡平臺,能夠清楚地了解到大學生所關注的問題和思想角度,再加以整理分析,即能應用到對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引導和教育過程中去,同時針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構建的薄弱點進行強化教育,強化大學生個體社會化的過程,加快大學生自我認知的反饋速度,加快了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修正進度。(4)多種環(huán)境結合培養(yǎng)大學生價值觀。學校、家庭和社會是開展培養(yǎng)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場所。大學生們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但缺少的是實踐經歷和判斷力,而實踐活動是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由于大學生通過片面的看待社會現象,對社會的本質缺少正確認識,因而產生了扭曲的價值觀。將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接軌,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起到指引和導向作用,并用具體的實踐活動對價值觀進行鞏固,可以加強大學生對社會真正屬性有良好的幫助,并促進其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因此,應加強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深入社會,一方面使他們明白社會規(guī)范和公共道德準則的約束作用,提高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大學生了解自己承擔著建設祖國的重任,進而促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
四、小結
在開放性多元化背景下開展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建立以大學生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以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方面協(xié)作互動開展系統(tǒng)實踐活動,促進大學生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觀。
參 考 文 獻
[1]胡德超.論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構建問題[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7(9)
[2]李新生.多元化背景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究[J].前
沿.2009(7)
[3]何煦.論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