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透翅蛾是三北地區(qū)楊樹人工林主要蛀干害蟲之一,是國內檢疫害蟲,主要危害苗木、幼、中林木,蛀入樹木后形成蟲癭,使樹木易遭風折造成缺株,同時造成材質下降,嚴重影響速生楊的生長。
一、白楊透翅蛾的危害特點
白楊透翅蛾屬鱗翅目透翅蛾科,主要分布在北京、遼寧、西北、東北等地。危害楊、柳科樹木,尤以毛白楊、銀白楊、小X黑等楊受害最重。
幼蟲蛀入樹干和頂芽,被害處枯萎下垂,抑制頂芽生長,而徒生側枝,形成禿梢。侵入初期,在木質部與韌皮之間圍繞枝、干蛀食,致使被害處組織增生,形成瘤狀蟲癭,后蛀入髓部危害,易遭風折該蟲不害楊、柳的枝干和頂芽,幼蟲鉆蛀枝、干和頂芽由頂芽侵入時,能穿透整個組織,使被害處枯萎下垂,抑制頂芽生長,形成禿枝,侵入葉腋時,使葉片枯萎;侵入枝干初期先在本質部與韌皮部之半繞樹干蛀食,致被害處組織增生形成瘤狀蟲癭,然后蛀入髓部,形成坑道被害處易被風折。并可隨苗木調運傳播。
二、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約20mm,青黑色,腹部有5條橫紋。前翅黑褐色,后翅透明,類似胡蜂。幼蟲:黃白色,足短。
三、發(fā)生規(guī)律
一年發(fā)生1代,以幼蟲在枝干隧道內越冬。翌年4月初取食為害,4月下旬幼蟲開始化蛹,成蟲5月上旬開始羽化,盛期在6月中到7月上旬,成蟲白天活動,喜光,飛翔力強而迅速,羽化不久就交尾、產卵,卵產于葉腋、葉柄基部、傷口、舊蟲孔內、樹皮裂縫等處。雌蟲一生能產卵400~500粒,幼蟲孵出后從易于咬破鉆蛀的嫩枝葉腋處、修枝剪口處及蟲孔處侵入。在嫩枝上,幼蟲能穿破整個組織,使嫩枝枯萎脫落,如在側枝或主干上,幼蟲鉆入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圍繞樹干鉆蛀隧道,導致樹木養(yǎng)分輸送受到影響,被害處逐漸腫脹,形成瘤狀蟲癭,隨著樹干的生長而逐漸增大。幼蟲常清除隧道內的糞便和碎屑,排出孔外。有時葉絲混合碎屑封閉孔口。幼蟲侵入寄主后,通常不再轉移。9月底,幼蟲停止取食,以木屑將隧道封閉,吐絲做薄繭越冬。
四、防治方法
1、選擇抗蟲樹種:需選擇雜交楊樹樹種,此類樹種對白楊透翅蛾有較強的抗性。
2、嚴格進行檢疫:對引進或輸出的楊、柳苗木和木材等進行嚴格的檢疫,掘苗、割條、過數以及苗木調入后剪條、栽插、定植、調運時必須清除有蟲苗,防止有蟲苗運入非疫區(qū)。發(fā)現蟲癭要剪下燒毀,以防止該蟲的傳播和擴散。
3、人工防治:積極撫育,當發(fā)現蛀屑和蟲癭等幼蟲蛀害癥狀時應及時用刀削除,壓低蟲口。幼蟲初蛀入時,發(fā)現有蛀屑或小瘤,要及時剪除或削掉,發(fā)現枝干上有蟲癭時,可用銅絲自蟲癭的排糞孔處向上鉤刺幼蟲。秋后修剪時將蟲癭剪下燒毀。
4、生物防治:于五月末六月初,成蟲出現前,在苗圃地周圍活其他林緣,進行生物防治,即用“性誘劑”誘殺雌性成蟲。
5、整枝修剪:春秋兩季組織專人對苗圃地及幼林地進行檢查,在起苗、剪穗、外調、內調苗木過程中發(fā)現蟲癭,必須及時剪除并燒毀。
6、苗圃防治:楊樹苗圃中在成蟲羽化盛期,幼蟲孵化盛期噴溴氰菊酯等,不但能消滅蟲及初孵幼蟲,對剛蛀人韌皮部的幼蟲均有效。
7、藥劑防治
(1)在6—7月份分別在成蟲羽化盛期及幼蟲孵化盛期噴灑觸破600倍液,毒殺害蟲。幼蟲化蛹前及新幼蟲蛀入后用毒棉球塞入洞內,然后用毒泥封閉洞口(50倍敵敵畏或100被辛硫酸)。
(2)幼蟲初侵入期往受害的干、枝上涂抹溴氰菊酯泥漿(2.5%溴氰菊酯乳油1份,黃黏土5~10份,加適量水合成泥漿)毒殺初孵化的幼蟲。抓住初孵幼蟲尚未鉆入樹干的有利時機,在樹干枝干上噴灑1:500~1000倍的敵敵畏液,每9天噴1次,毒殺效果良好。
(3)夏秋季節(jié),用50%敵敵畏乳油、50%殺螟松乳油或50%倍晴松乳油30—50倍液涂抹幼蟲侵入孔。母條林可結合摘芽檢查,如發(fā)現蟲孔,用毛刷涂抹藥液治蟲致死。
(4)在幼蟲化蛹前用注射器在蟲癭上方約6cm處注入1.6%敵敵畏乳劑或二硫化碳,毒殺幼蟲。
(5)用50%磷胺乳劑或50%速滅松乳劑40倍液,在侵入孔、蟲癭或蟲癭以上4~6cm處涂成環(huán)狀藥帶,毒殺幼蟲。
(6)在監(jiān)護范圍規(guī)范苗圃內1~2年生苗木行間深30cm土中施用10%呋喃丹顆粒劑,經根部內吸收毒殺蛀入枝干內的幼蟲。
8、成蟲期,用性誘劑誘殺雄蟲。
使用白楊透翅蛾性引誘劑誘捕白楊透翅蛾,具有對人、畜安全,不污染環(huán)境,不殺傷天敵等特點,是綜合防治的一條無公害的新途徑。方法簡便、成本低廉,誘捕器間距為50—80m,劑量為600—800μg,以白色屋脊型誘捕器誘蛾效果最好,誘捕時間于5月底開始到7月中旬結束,日誘捕率最高峰為15~17時,懸掛誘捕器適宜位置是:成林在樹冠中上部,苗圃幼樹在路邊。
(作者單位:152182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恭六鄉(xiāng)林業(yè)站、157125黑龍江省大海林林業(yè)局森林調查設計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