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yè)既是一項重要的基礎產業(yè),又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yè),隨著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以六大林業(yè)重點工程的全面啟動為標志,我國林業(yè)進入了一個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為指導,全面推進跨越式發(fā)展的新階段。加強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成為當前林業(yè)工作的主要任務,天然林資源受到嚴格保護,木材生產逐步由以采伐天然林為主,大規(guī)模的退耕還林漸次展開,所以植樹造林、增大森林覆蓋面積勢在必行。
一、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作材料進行的一種造林方法。其特點有:
1、應用廣泛,適用于各種立地條件。
苗木是在條件較好的苗圃中培育的,具有完整的根系和生長健壯的地上部分。對外界不良環(huán)境的抵抗力較強,故在氣候干旱的風沙區(qū)、水土流失區(qū)、雜草叢生、鳥獸危害嚴重及凍拔害比較嚴重的造林地上都可采用植苗造林?!八呐浴本G化采用大苗栽植,便于管護,見效又快。
2、植苗造林幼郁閉早,對林分的穩(wěn)定和生長具有重要的作用。
3、植苗造林比直接造林節(jié)省種子,在種源不足的情況下,應優(yōu)先育苗再造林。
4、植苗造林生產工序多,技術要求嚴,但這并不影響它的使用范圍,隨著育苗造林技術水平的提高,將為更廣泛地使用植苗造林方法開創(chuàng)廣闊的途徑。如容器苗造林、吸水劑、浸水、草灌覆蓋、接種菌根菌等先進技術的應用,使植苗造林方法獲得顯著的效果。
二、栽植方法的技術
栽植方法按使用的工具分為手工栽植和機械栽植兩種。按栽植穴的形狀分為穴植、溝植等。栽植技術包括栽植深度、栽植位置、每穴株數及施工要求等。
1、穴植法:
穴植是在整過地的造林地上挖穴栽苗。穴的規(guī)格視苗木大小而定。
栽植深度:一般要求高于苗木根頸處原土印2——3厘米。栽植過淺,根系外露或處于較干旱的表土層,苗木容易受旱死亡;栽植過深,影響苗木根系呼吸,防礙地上部分同化器官的生理活動。大量科研成果和生產實踐證明,在干旱地區(qū)深栽較好,使根系接近下部濕潤的土層。確定栽植的適宜深度,關鍵要根據樹種、氣候和土壤及造林季節(jié)等靈活掌握。粘緊濕潤的土壤,應淺栽些,沙土和輕壤宜深;秋季栽植宜稍深,雨季可略淺;有的樹種(如楊樹)可栽到接近地下水的深度(1—1.5米)。
每穴株數:闊葉樹一般每穴1株,針葉樹每穴1—3株或帶土叢起叢植,每叢2—4株。叢植具有對外界不良環(huán)境條件的抵抗力強,特別在對雜草競爭中能發(fā)揮群體作用。
施工要求:
(1)栽植時暫時不用的苗木應假植在背陰的地方,隨栽隨??;正在栽的苗木應放在塑料袋或盛有水的小桶中,或用濕草覆蓋。當天起的苗木最好當天栽完。
(2)栽進要作到“苗端、根展、深栽、砸實”。
(3)栽后整穴,留坑蓄水,并覆蓋草灌或塑料薄膜,以保持土壤水分,提高造林成活率。
2、縫植法:
在事先整過地的造林地上,用植苗鍬或镢頭開縫栽植苗木的方法。具體操作方法是:先把植苗鍬插入土中達到栽植深度后,把鍬向前推,再往后拉,開出窄縫,把苗木放入縫中后取出植苗鍬,深度同前,先推后拉,壓實植苗縫隙土壤??p植法工效較高,也能獲得較高的成活率,但栽植時必須把土壤壓緊,嚴防根系“懸空”。此法多用于土壤疏松的采伐跡地、沙地上栽植針葉樹或直根性樹種的裸根小苗。在凍拔害比較嚴重的高寒山地,用縫植法可以避免凍拔危害。目前大面積荒山造林很少用此法。
3、溝植法:
在已經整過地的造林地上,用植樹機或畜力按一定行距開溝,并將苗木按一定株距擺放在溝內,再以相反方向開溝翻土覆蓋苗根,最后扶正苗木,踏實土壤。這種方法工效較高,但只能在地勢較平坦、坡度較緩、土層深厚的地方應用。
三、栽植季節(jié)
確定適宜的栽植季節(jié),必須根據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綜合考慮,我國地域遼闊,從南方到北方自然條件相差十分懸殊,因此必須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確定適宜的造林季節(jié)。
春季是植樹的黃金季節(jié),目前,全國每年造林任務80%左右是在春季完成的。它的特點是氣溫較低,蒸發(fā)量小,土壤比較濕潤,有利于根系提早愈合和萌發(fā)新根,苗木尚處于休眠狀態(tài),栽后易于成活,且生長良好。春季栽植關鍵在于“早”,地一解凍即可開始,闊葉樹必須在發(fā)芽前,否則會因萌動而根系尚未愈合和萌發(fā)新根,不能及時吸收水分供應地上部分,造成苗木死亡。
總而言之,人類離不開森林,森林更需要人類的保護。毀林開荒、亂砍濫伐,使我國本來就不多的森林資源破壞非常嚴重,面對森林資源的嚴重不足,植樹造林、營林工作必須廣泛深入下去。
(作者單位:166400黑龍江省肇州縣林業(y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