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在華景教寺院統(tǒng)一名稱。(景教即唐朝時期傳入中國的基督教聶斯脫里派,也就是東方亞述教會,起源于今日敘利亞。所以稱為景教,是由于“景”的含義是光明,取《新約》光照之義)據(jù)資料記載,大秦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迄今已有1360年歷史。2000年8 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大秦寺列為中國“絲綢之路”保護地。大秦寺作為以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和中西合璧的人文勝跡,舉世矚目?!}記
明天啟三年(1623年),被譽為世界考古史上4大名碑之首、天下第一碑的大秦景教碑的出土,整個宗教界因為它的出現(xiàn)而震動。(大秦景教碑全名為《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其他三碑為:〈羅賽塔雙語碑〉、〈西伯來文碑〉和〈授時碑〉)大秦景教碑建于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建碑者是波斯傳教士伊斯于2月4日建立于大秦寺院中的。碑文由波斯傳教士景凈撰刻,朝議郎前行臺州司參軍呂秀巖書并題額。碑身高197厘米,下有龜座,全高279厘米,碑身上寬92.5厘米,下寬102厘米,正面刻著“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并頌”,上有楷書三十二行,行書六十二字,共1780個漢字和數(shù)十個敘利亞文。
但隨之帶來的千古之謎,也因那近千年的塵土地拂去,而顯露出了她神秘的面紗。一時間,研究其成為了當(dāng)時的一門國際顯學(xué)。在當(dāng)這些學(xué)者們研究大秦景教碑的同時,自然也將目光投入了它的出土地大秦寺。(僅是個人觀點,不可全信)討論的中心無非就是圍繞著大秦景教碑出土于西安還是周至;(周至原名“盩厔”,1964年改)周至大秦寺是景教寺還是佛教寺;大秦寺塔是景教文化還是佛教文化。對于這些問題,宗教界尚未得出結(jié)論,歷史的痕跡難以得知,筆者不敢妄自非斷,只是提出些自我觀點而已,僅供參考。
根據(jù)上述史料看,詳細的介紹了大秦景教碑出土?xí)r間、出土地以及碑文碑形和碑石的出土始末。由內(nèi)容可知,都是記當(dāng)時之事的。我個人還是比較尊重那時候的外國學(xué)者,雖然在那個時代有著很多讓人不齒的學(xué)者出現(xiàn),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對于那些沒有涉及到他們國家、民族利益的歷史,他們還是給予了足夠的尊重,他們的理論還是可以接受和采納的。由此可知,上述史料皆屬信史。
由此推斷,大秦景教碑出土周至已無異議。但因“周至縣令見此碑甚古,上有外國字,不解其意,乃運赴長安城外一英里之道觀”,大秦景教碑幾經(jīng)波折,流落多處,社會上由此傳聞出了出土西安一說,國內(nèi)國外相議之風(fēng)一時涌起。著名學(xué)者伯希和、徐光啟、李之藻、桑原騭藏、石田干之助等認(rèn)為大秦景教碑出土于西安府金勝寺。但皆因證據(jù)不足,顯得些牽強附會,過與武斷,而難以被世人所采納。
據(jù)大秦景教碑碑文記載,唐貞觀九年(635),大秦傳教士阿羅本來到長安,請求傳教。(古時唐稱波斯為大秦,但后世大多以為大秦暗寓古羅馬,唐也一度認(rèn)為)唐太宗李世民于他給予了優(yōu)越的待遇和寵愛。三年后,太宗傳詔,恩準(zhǔn)阿羅本在華傳教,“所司即于京義寧坊建大秦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边@就是景教在我國最早的傳教,同時也是基督教在我國的最早傳教,曾創(chuàng)造過“法流十道,寺滿百城”輝煌盛況。(古時,人類未知的東西過于太多,才會產(chǎn)生一種對大自然的敬畏。宗教恰恰就利用了這一點)不過在當(dāng)時景教寺院都被稱之為“波斯寺”。在唐天寶四年(745),唐玄宗詔令景教寺名改之“大秦”。詔曰:“波斯經(jīng)教,出自大秦。傳習(xí)而來,久行中國。爰初建寺,因以為名,將欲示人,必修其本。其兩京之波斯寺宜改為大秦寺,天下諸府郡者亦準(zhǔn)此?!保ㄒ蚬艜r唐曾誤認(rèn)為其出自大秦)
自此,在唐的所有景教之寺皆均改名為“大秦”,自然周至大秦寺也不會例外了。退一步說,即使周至大秦寺為佛教寺院,那么也應(yīng)該在詔令頒下后改名才是。古人忌諱重名,特別是封建皇族,從他們的名字就可知道。(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因避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再說,這詔令本為唐玄宗下旨頒布的。佛教雖然在當(dāng)時勢力龐大,但總體來說天下還是姓李的,他們還無法做到無視皇帝的詔令。唐朝乃是君主專制國家,雖曾用宗教迷惑民眾,方便統(tǒng)治,但絕不容許任何人或勢力團體挑戰(zhàn)自己的權(quán)威。
另外,作為佛教而言,也絕不會披上景教之名來光耀佛教之寺,那樣是對信仰的一種褻瀆。對于信教徒而言,那是無法原諒的。作為一個信教徒,尊崇自己的信仰,是比他生命還重百倍的事情。
如果當(dāng)時該寺的“大秦”之名沒有改掉,而延續(xù)至今,這就說明該寺在建院之初,本就與景教有關(guān)。
在唐朝,皇族自稱為道教鼻祖李耳的后代。(《舊唐書》和《新唐書》皆有記載)再加上,自古皇帝者無不迷戀皇位,想謀長生者不乏有人。皆因此,自然在唐朝出現(xiàn)了道佛兩教的“有地也,無不道佛哉”。由于道佛的興盛,人們當(dāng)然會想到周至大秦寺是道教的還是佛教的呢?
大秦寺住持園光師父就是“佛教說”的認(rèn)同者之一。時年68歲的園光師父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rèn)為,大秦寺全稱應(yīng)為“五峰丘木山大秦禪寺”,寺內(nèi)所建的7層寶塔,是其屬于佛教的最佳憑證,“基督教怎么會建起佛教的舍利塔呢?”同時,他認(rèn)為,塔中塑像也應(yīng)該是佛教塑像,甚至還有佛教六字真言的藏文篆文。另從仙游寺大鐘銘文、大秦寺內(nèi)7層寶塔以及寶塔第一層所供奉的5尊佛像來看,大秦寺應(yīng)屬佛教遺址。但是,大秦寺的位置地處道教圣地樓觀臺附近。(樓觀臺被譽為“天下第一福地”、“仙都”、“洞天之冠”)道佛兩教在唐爭寵之事已天下皆知,可想而知,道教怎么會允許佛教的寺院在這里出現(xiàn)?
至于道教嘛?可能性更不高。原因很簡單,樓觀臺乃古時唐朝宗圣觀,視為天下道觀之祖,亦是天下第一道觀。唐朝沒必要也不需要在此建一座道教寺院,既是對他們所謂的先祖的不敬,也會留下皇室奢侈之風(fēng)盛行的謬論。這難道不似畫蛇添足之筆嗎?百害而無一利?;适抑耍蚁胧遣粫高@種低級錯誤的。我還是比較相信大唐皇室們的智商的。
當(dāng)年,阿羅本來到唐時傳教,受到唐太宗的禮遇,并且還稱該教是“正教真道”,在長安建寺一所;唐高宗時,又下詔在各州建立波斯寺,并賜阿羅本“鎮(zhèn)國大法王”的稱號。再說,據(jù)陳寅恪先生考證得知,唐宗室李氏原屬蕃姓,也可以說是胡人姓氏。所以可能相對于其他人而言,唐太宗對其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佛教雖屬外傳之教,但當(dāng)時在華傳教者皆是本土之人)據(jù)史料可知,也難怪唐太宗會動用皇家儀仗隊迎接阿羅本,并命宰相房玄齡“總仗西郊,賓迎入內(nèi)”。大秦寺作為皇家寺院的可能,并不無所有。那么由此可知,皇太宗不可能允許佛塔的出現(xiàn),那么大秦之塔應(yīng)屬景教才是。
綜上所述,大秦景教碑乃出土于周至無疑;周至大秦寺確為唐代之景寺;寺院之塔屬于景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