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文一直都是大多數(shù)學生、老師、家長最頭疼的事情。寫不出好的作文,關(guān)鍵是孩子無話可寫。怎么讓孩子面對寫作可以文思如泉涌呢?我在這里談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關(guān)鍵詞 走進生活 學會做人 掌握方法 評改作文
經(jīng)常聽同事說,現(xiàn)在的的孩子作文越來越差,某某同學上五年級了才寫200字,有些同學甚至不會寫,同小學語文課程標準“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的要求相差甚遠。即使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小學生,他們的作文或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眾口一詞,或是干巴無味。(寫人要突出思想性;寫事意義要大,要說明一個道理)寫老師總是深夜備課、帶病工作;寫父母總是冒雨送生病的自己去醫(yī)院;寫好事總是幫老人過馬路。究其原因,學生沒有生活的體驗和積累,只好胡編亂造;從學生說,或是生活單調(diào),或是缺少對生活的發(fā)現(xiàn),缺少感受生活的能力。
一、讓孩子走進生活
隨著現(xiàn)在社會的進步,更多的父母都意識到將來的社會是知識的社會、科技的社會、人才的社會。很多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一位家長經(jīng)常向我訴說自己對孩子的付出與期望,以及孩子又是多么的讓她失望。她說:為了孩子能把學習搞好,在家里我啥家務活都不讓他做。我想,這個父母可能是現(xiàn)代中國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個典型。是啊,父母多偉大,這孩子多不爭氣呀!這話咋一聽,還挺有道理??晌以噯枺阂粋€連基本生活家務都未曾做過,也不想為家人分擔的孩子,他怎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父母的辛苦、生活的艱辛呢?他又哪來的學習的動力?不客氣地說,他在人格上是不健全的,很可能連一點感恩之心都沒有。他們很容易認為家人為他做事都是應該的,那這樣的孩子又怎能寫出感人肺腑的文章?所以才有把《第一次炒雞蛋》寫得好像他天生就會之類的文章。因為他們?nèi)珣{想象來寫,整篇文章全是假話、大話、套話,毫無真情實感。
我們成年人往往依照自己對事物的表面的認識,以為在幫孩子,其實我們已經(jīng)在冥冥之中把孩子的寫作天分扼殺在了它的搖籃階段。孩子要寫出好的文章也需要我們大人的成全。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們?nèi)鄙俚恼巧畹膶嵺`。相反我們也看到有的同學提起筆來,左右逢源,信手拈來,一氣呵成,大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勢,究其原因,便是在體驗與積累上下過功夫,材料儲備豐富;有的同學眉頭緊鎖,望題興嘆,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倉庫里貯存的素材多寡,直接關(guān)系到習作的質(zhì)量。有一則古代笑話說:一秀才寫不出文章,痛苦萬狀。其妻見曰:“怎么比我生小孩還難?”秀才曰:“當然更難。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貨,我寫文章是肚里沒貨?!睂W生怕習作主要原因就是肚里沒貨?!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對作文指出:寫作教學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理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讓學生樂于動筆,樂于表達。要達到以上教學目標老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貼近學生實際,應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于是在開家長會的時候,我就這個問題先給家長上了一課。其次我們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生活:如精心安排每個節(jié)日,春節(jié)搞個慰問活動,讓學生幫助有困難的人;三八節(jié),給媽媽送份禮物、寫封信;再如周末,布置一些生活作業(yè),像做一道菜,洗一次衣服,做一件小制作等。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就告訴我們作文的素材問題。 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隨機觀察的習慣,他們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會不斷地增強,從而頭腦里的材料也就越來越豐富,作文時便會文思泉涌,得心應手。
二、教會孩子做人
記得巴金曾說過:我之所以能夠在文學方面取得成就,并不是我比別人經(jīng)歷得多,而是同樣的事情我往往會比別人多一些感受。而怎樣能夠讓孩子比別人多一些感受呢?我覺得關(guān)鍵就是教會孩子們做人,教會孩子們要有孝心,要有愛心,要懂得感恩。我以前遇到過這樣兩個孩子,他們兩個都很聰明,第一個要說的就是我上文中提到過的那個媽媽連家務都不讓他做的那個孩子。這孩子曾經(jīng)出過一次小小的車禍。他媽媽曾經(jīng)給我講過,當別認告訴他孩子被車子撞了的時候,他一下子都懵了,她嚇得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走到事發(fā)地的,其實孩子只是讓電動車撞得腿骨折了,孩子無大礙。把孩子送到醫(yī)院,醫(yī)生說沒事。可是她說她每日每夜的睡不著,她覺得自己把孩子沒看管好,她很自責。又害怕孩子的腿以后留下后遺癥怎么辦,連會不會給孩子將來娶媳婦帶來麻煩之類的事都想到了……總之,那幾天她是天天圍著孩子,也在思想上折磨著自己。孩子出院后,她為給孩子養(yǎng)傷,不惜重金就買了空調(diào)和冰箱(那時正值夏天)??傊矣X得“無微不至”這個詞就是為她這樣的人造的??珊⒆釉趯憽案卸鳌钡淖魑臅r卻覺得無人可敘、無事可寫。然而第二個孩子卻寫到爸爸半夜給他寫改作文:爸爸有時皺起眉思索半天,有時卻露出滿意的笑容,在本子上寫上幾句……直到自己滿意才小心翼翼的離開自己的房間。后來還寫了很多讓人感動的感受。我想這兩個同學,為何一個能面對著如此深沉而凝重的母愛而無動于衷,而另一個能把一件父親為自己修改作文的小事寫得感人肺腑,這不得不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
三、注重習作方法的引導
傳統(tǒng)的寫作觀認為“有所感,才能寫得出”,我卻認為不一定。這就如同有“米”不一定能做出“香噴噴的米飯”一樣,只有掌握了做“米飯”的方法、程序等,才能將生米做成美味可口的熟飯。寫作就像做飯,學會構(gòu)思之技,才能寫出好文章來。語文教材選入的文章,文質(zhì)兼美,典范性強,是我們用于指導學生寫作的最好范文。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課文的作用,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達思想的方法。如教《別餓壞了那匹馬》一文,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外貌以及環(huán)境的描寫方法來刻畫人物形象,要學會細致描寫。在做一些閱讀題時,我不僅僅做題,還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作者的寫作方法。為訓練孩子們學會細致描寫,我還以我為模特,在班上做出一些舉動,說一些話語,讓孩子們來敘述我。在孩子們一個接一個的敘述中,我當時的形象可就更加生動傳神。在一次又一次的較量與磨礪中,我的學生作文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情感也得以升華。以至于他們有時寫得好的地方,我都忍不住想拉住我的同事給他讀一讀,來分享一下我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