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潛葉蛾是危害柑橘新梢的主要害蟲,受害最重的夏秋梢,其危害率一般在80%左右,對柑橘生產威脅很大,今年柑橘潛葉蛾發(fā)生早、危害重。尤以在無干旱情況下,秋梢大量抽發(fā),有利于其發(fā)生和危害。據調查,目前秋梢的平均受害率為75.5%。有蟲葉率為34.6%,嚴重影響秋梢生長。近些年來,湖南省沅江市橘農已摸索出了一套防治潛葉蛾的方法,并在全市推廣。
1 危害特點
以幼蟲在柑橘嫩莖、嫩葉表皮下鉆蛀危害,呈現白色的蜿蜒隧道,受害葉片卷縮或變硬,易脫落,一年中春梢受害較輕,在夏、秋梢發(fā)生期危害特別嚴重,尤以苗木、幼樹上發(fā)生更多,影響生長和結果。被害葉片又常是柑橘紅蜘蛛、卷葉蛾等害蟲的越冬場所。因潛葉蛾危害對葉片和枝條造成的傷口,更易導致柑橘潰瘍病的侵入,嚴重影響樹勢和產量。
2 發(fā)生規(guī)律
從6月初的夏梢抽發(fā)開始危害,一直延續(xù)到10月上旬的秋梢老熟,又以8—9月危害最盛。潛葉蛾成蟲無趨光趨化性,白天多棲于冠內葉背和橘園雜草叢中,清晨和晚上8—10時活動頻繁;雌蛾將卵產在嫩葉中脈兩側或嫩枝上,每葉產卵數14~20粒,幼蟲孵化后蛀入葉片或嫩梢表皮蛀食危害,高溫多雨利于該蟲的發(fā)生危害。幼蟲危害嫩葉、嫩枝后,使葉片硬脆而脫落,新梢生長受阻,影響樹勢和抽梢、結果。柑橘潛葉蛾一年發(fā)生7~10代,7—9月危害盛期,也是抽梢最多和最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一代平均約13.5天。柑橘潛葉蛾的發(fā)生與營養(yǎng)條件有密切關系,由于柑橘夏梢零星陸續(xù)抽發(fā),食料豐富,加上夏秋季高溫干旱適宜其繁殖,因此常在夏秋季猖獗成災。
3 防治措施
3.1 做好預測預報工作
掌握在成蟲低蜂期統一放梢,是防治的關鍵。掌握蟲情,可以減少噴藥次數,避免經常大量使用農藥,導致害蟲產生抗藥性和殺傷害蟲天敵,引起害蟲再度猖獗危害??梢酝ㄟ^觀察新梢頂部5片葉進行,當發(fā)現卵或低齡幼蟲數量顯著減少時,抹凈最后1次梢,然后統一放梢。
3.2 抹梢控梢
潛葉蛾在老熟的梢、葉上不能取食,如果沒有嫩梢嫩葉,則多數幼蟲不能成活,自然減少了潛葉蛾的發(fā)生。6月份抽生的夏梢易加劇柑橘第2次生理落果,并有利于潛葉蛾的發(fā)生,故要在幼嫩時抹除。徒長的夏梢,除特別情況外,一般都不保留。7月份抽生的夏梢,生長較充實,次年可以開花結果并可抽生較強的春梢,以后形成骨干枝,可以保留。9月份以后發(fā)生的晚秋梢,因氣溫低、枝葉生長不充實,不利形成花芽,又易遭受凍害,而且為潛葉蛾提供了食物鏈,故要及早抹除。
3.3 統一放梢
為了減少潛葉蛾的發(fā)生與危害,要在歷年潛葉蛾發(fā)生的低峰期統一放梢。一般情況7月下旬到8月下旬,此期高溫不利于潛葉蛾的存活,是潛葉蛾發(fā)生的低峰期,因此可在此期統一放梢。由于各地低峰期不同,同一地方不同年份低峰期也不完全一樣,要根據蟲情調查,掌握其具體低峰期。即田間觀察新梢頂部與葉片的蟲情,當發(fā)現卵和低齡幼蟲明顯減少時,則是成蟲的低峰期。這時應抹除最后1次零星新梢并結合施用1次優(yōu)質的速效肥和遲效有機肥相結合的混合肥料,然后統一放梢。
3.4 保護和利用天敵
柑橘潛葉蛾的天敵資源豐富,保持和利用天敵一方面要搞好蟲情的預測預報,盡可能減少噴藥次數;另一方面必須合理使用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同時還由于寄生蜂等天敵多在上午羽化活動,所以噴藥時間最好選擇在下午或傍晚。潛葉蛾的天敵主要有亞非草蛉、白星姬小蜂和一種捕食性螞蟻等,果園生產上加以培植利用。
3.5 冬季清園
利用潛葉蛾以幼蟲或蛹在受害葉片邊緣卷曲處越冬的特性,在冬季或早春結合修剪,摘除秋梢(特別是晚秋梢)上的受害葉片,集中深埋或燒毀,以減少次年越冬蟲源,降低來年蟲口基數。
3.6 化學防治
放梢時做好“一梢兩藥”工作,當梢長0.5厘米和新梢自剪時各噴1次藥,由于發(fā)生代數多,潛葉蛾很容易對農藥產生抗藥性。如有機磷農藥、速滅殺丁、殺滅菊酯、滅百可等,原來對防治柑橘潛葉蛾均有特效,但現在各地反映這些農藥防治柑橘潛葉蛾效果卻很差。目前防治柑橘潛葉蛾最理想的是生物農藥,如當前使用的有1.8%阿維菌素4000倍液,或20%克蛾寶2000倍液等。一般抓住在放梢后,在大多數芽長到一粒米長時噴第1次藥,連噴3次,即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除上述農藥外,還可選用2.5%水乳功夫2000倍液、10%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80%敵敵畏800~1000倍液、25%殺蟲雙水劑600倍液、25%滅幼脲懸浮劑1000倍液,25%萬靈液劑2000倍液,連噴2~3次。注意在噴藥時不同種類的藥劑要輪換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另外,嚴禁高毒高殘留農藥在柑橘生產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