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應用優(yōu)良樹形,提倡長枝修剪
優(yōu)良的樹形是桃樹優(yōu)質豐產的基礎,也是提高果農勞動生產效率的需要。目前密植桃園多選用“V”字形、紡錘形兩種樹形。這兩種樹形管理簡單,通風和透光良好,果實品質和產量都較高,可在生產中大力推廣。采用這兩種樹形在修剪中應采用長枝修剪法,只對主枝打頭,以疏枝和甩放為主。其中“V”字形樹只留兩大主枝,單軸延伸,不留側枝,只留大、中、小各類枝組,錯落排開,均勻分布。紡錘形樹則要求培養(yǎng)強壯中央領導干,在其上培養(yǎng)螺旋狀錯落排列的主枝或枝組,主枝與中央領導干間夾角為80°~90°,主枝粗度要小于中央領導干的1/3。
2 及時、適量疏花定果
桃樹易成花,花量大,開花坐果消耗大量營養(yǎng)。實踐證明,適當疏花,可節(jié)省樹體養(yǎng)分,使留下的花坐果更加可靠,結的果子也更大。疏花的最佳時期在花蕾期,具體方法是用手指輕輕抹去枝條正上的、無葉果枝上的和短果枝上的花蕾,留兩側的即可。但北方品種群品種要適量在短果枝上留花?;ê?周進行第1次疏果。先疏除并生果、畸形果、小果、黃萎果、圓形果、朝天果及病蟲果,留枝條中上部的果。坐果率高的品種疏果和定果可一次完成,坐果率低的品種疏果分2次進行。定果時間大約在硬核期,可按一定距離定果,定果距離具體為:大型果每25~30厘米留1個果,中型果每15厘米左右留1個果,小型果每10厘米留1個果。
3 科學合理施肥澆水
桃樹易成花坐果,產量大消耗多,所以需要充足的水肥供給。目前果農施肥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氮肥和磷肥過量,鉀肥不足,有機肥缺乏,澆水不及時等。桃樹需要氮、磷、鉀三大營養(yǎng)元素的比例一般為1.0∶0.6∶1.3。由此可見,桃樹需鉀肥較多,滿足鉀肥的需要是桃樹豐產、優(yōu)質的關鍵。特別是在果實膨大期鉀素的吸收量占全年吸收量的80%,而且這一時期的鉀素也決定著果實的品質。試驗證明,果實膨大期鉀肥供應充足的桃樹,比一般常規(guī)施肥管理的桃樹產量高出近20%,而且優(yōu)果率也大大提高。因此,桃樹施肥要在前期重施氮肥,果實膨大期重施鉀肥,在采果后及時施入以農家肥為主的基肥,最好能達到每1千克果實施3~4千克農家肥。只有施好基肥, 花芽才能充實,樹體貯藏營養(yǎng)才充足,才能為翌年開花、坐果打好基礎。澆水方面要抓好萌芽水、幼果第1次膨大水、果實后期膨大水和封凍水。其他時期,要根據天氣情況適時澆水或排水,防止出現極度干旱和澇災。
4 應用套袋技術
要提高桃樹果實的外在品質,最有效的方法是果實套袋。經多年試驗發(fā)現,有些外在品質不佳的品種經套袋后有了較大改觀。如燕紅、川中島等品種經過套袋后果實顏色由深紅變成粉紅,果色艷麗嬌嫩,市場價格大大提高。果實套袋還可以有效防止桃炭疽病、桃褐腐病、白粉病、食心蟲、蝽象等桃樹病蟲害的危害,從而提高優(yōu)質果率及商品果率。同時,套袋也避開了果實與農藥的直接接觸,減小了農藥殘留,確保果實成為綠色無公害果品。
5 加強果實后期管理,分批、適時采收
經多年觀察發(fā)現,桃樹果實后期膨大,重量增長極快,特別是在后8天增長速度最快。因此,桃樹果實膨大至成熟期是產量、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應注意肥水管理。套袋果實,采收前5天去袋,去袋后摘除果實周邊影響著色的葉片。采果前工人要剪除指甲,摘果籃要有柔軟內襯,防止掐傷和磕碰傷。一般桃樹果實分2~3次采收,采收時先選大果和著色好的果子,余下的果子繼續(xù)膨大和著色。第1次采摘后,可適度進行摘葉和噴肥,一般間隔3~5天即可再次采收。分批采收比一次性采收的果實品質更好,而且產量增加20%。遠途運輸,要在白熟期采收,而且采摘后立即分級,套上網套,再裝箱裝車,運往銷售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