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作為傳播信息的新媒體,已滲入到社會各個領域。網絡作為大學生相互交流、學習以及娛樂的重要工具,給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大學生在思想、文體活動和人際交往中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學生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與時俱進,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網絡 大學生 負面影響 對策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高速發(fā)展,作為社會新事物的主要接受者和實踐者,大學生們的生活、學習都逐漸步入了網絡化時代。網絡時代知識信息非常豐富,網絡已成為大學生們相互交流、學習以及娛樂的重要工具,網絡學習在給大學生帶來了光明前景的同時也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挑戰(zhàn)。如何加強網絡管理,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網絡信息,正確使用網絡信息,增強自律意識,充分發(fā)揮網絡信息積極的一面,弱化其不良影響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任務、新課題。
1 網絡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
1.1 網絡給學生思想帶來負面影響。網絡信息消除了地域和國界。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政治制度等極易導致大學生本不成熟的人生觀、世界觀產生混亂?;ヂ?lián)網在大量傳播各種有益知識信息的同時,也在迅速傳播著一些有害的網絡文化垃圾,大量的網絡文化垃圾給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由于許多大學生的思想還不夠成熟,容易受到新事物的影響,又缺乏對網絡文化垃圾的鑒別、篩選和抵制能力,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在這樣的文化氛圍影響下,常常會發(fā)生偏頗。因為好奇心驅使,部分學生常常會主動搜索關注一些宣揚暴力、色情等內容的網站,久而久之,受到這些網站內容的影響,這些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斷降低、道德水平也在日趨下降。這就使得教育工作者不好把握大學生的思想脈搏,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
1.2 網絡給學生文體活動帶來負面影響。當前,大學生們承受著學習、考研、就業(yè)、戀愛等多重壓力,許多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屢屢受挫,而在網絡游戲中卻可以轉換為英雄、仙女等角色,在暴力的打殺中釋放壓力,在不斷升級中體驗成功的感覺,在一些網絡游戲中,心儀的玩家甚至可以結婚,舉行結婚典禮,使一些戀愛受挫的學生也找到了宣泄的渠道。上述種種導致這些學生沉溺于網絡游戲,陶醉于網絡游戲帶來的幻想和快感之中,寧愿坐在電腦前與虛擬人物打打殺殺,也不愿意與現實中的老師、同學一起參加學校的各類文體活動。他們過度的沉迷于網絡游戲中,即使他們精力充沛,也必然會導致生物鐘紊亂、思維遲鈍;由此又會導致上課無精打采,甚至曠課、夜不歸宿,擔心家長責備和學校的處分,又產生焦慮、苦悶的情緒,對學習不感興趣,產生厭惡感,因而學習成績下降,缺乏自信;對游戲以外的活動缺乏動機,個人生活懶散,行為孤僻??傊瑢ι詈蛯W習都產生不良的影響。
1.3 網絡給學生人際交往帶來負面影響。如今的網絡已不僅僅是平面?zhèn)鞑バ畔⒌拿襟w,而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當前社會中,網絡游戲、網絡購物、網絡求職已十分普遍,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許多人為了節(jié)省時間,購物、交友都在網絡上進行,從而出現了“宅男”、“宅女”這樣的名詞。如今的大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寫作業(yè)、交作業(yè);查詢圖書、論文;購買學習、生活必須品;娛樂等等。網絡大學生帶來許多便利的同時,也給大學生人際交往方面帶來了弊端。一方面大學生足不出戶就能夠將學習生活安排妥當,造成許多大學生越來越“宅”,難得與朋友們聚在一起。另一方面,由于改變了面對面聊天的模式,許多網絡聊天平臺是匿名的,可以不必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也可以將編輯好的對話修改后再發(fā)出,還可以復制網絡流行的語言甚至段落給對方,使得人們在網絡聊天時更加自信。所以,有些學生在人前常常是一副靦腆內向的模樣,而在網上卻幽默健談。這類學生常常感到在網絡中與人交往更加愉快,相對頻繁的在網上交友,逐漸遠離了身邊的同學。大學生強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戀于網絡虛擬社會的溝通方式,這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他們忽視現實中的人際交往,造成了網絡人際圈大,現實人際圈小的境況。許多大學生往往是上網時情緒高度興奮,下網后無所事事、百無聊賴,所以,網上交友的大紅人也許會在現實社交中存在極大的困難和障礙,這是憒憾,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2 學生工作中的對策
2.1 學生工作者要加強對網絡知識的學習,利用網絡貼近學生生活,便于更好的開展學生工作。如QQ現在已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學生們幾乎都有自己固定使用的QQ號。又如人人網等實名制社交網絡、微博等在大學生中十分流行。如果輔導員、班主任自己都不會使用QQ、微博等網絡工具,就無從談起利用這些網絡工具與學生交流。同時,輔導員、班主任應該盡量掌握學生實名的網絡通訊信息,通過關注學生的微博、日志等,及時發(fā)現學生思想、行為問題的苗頭。同時也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學生關心的話題,真正貼近學生內心真實想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更容易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老師可以利用QQ、MSN或飛信等通訊工具,使用學生中流行的網絡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經常溝通思想、學習、生活等情況,將老師與學生的角色轉換為朋友的角色,拉近老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使得學生愿意向老師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便于老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高校應加強對心理教育咨詢隊伍的建設,才能做好對學生的心理指導,進而形成良好的外界環(huán)境,使大學生潛移默化的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質。
2.2 學生工作者要健全網絡管理機制,利用網絡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服務,真正做到與時俱進,通過網絡開展學生文體活動,提高學生參與文體活動的興趣和學生的參與率。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絡在給大學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的同時,也給學生工作帶來了許多便利。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不能再一味的禁止學生上網,與其變本加厲的引起學生的逆反和好奇心,不如利用網絡對學生開展健康的活動進行有效引導??梢砸劳行@網絡,以院系或班級為單位構建網站,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參與網站的建設與管理,培養(yǎng)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在開展學生文體活動時,可以在活動進行過程中,讓學生在網上參與投票,或開設論壇讓學生對該項活動中的選手或環(huán)節(jié)進行評論,使更多的學生可以并愿意參與到活動中來,一些沉溺于網絡的大學生對大學生文體活動也可以逐步由關注轉變到參與。另外,網絡也可以對開展學生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比如建立學生工作QQ群,將主管的學生QQ都納入群中,利用該QQ群發(fā)布各類通知、公告,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引導學生參加健康的文體活動。再如將學生加為飛信好友。當前在學生中,電腦的擁有率還不是很高,但手機已經幾乎人手一部,使用飛信群發(fā)短信功能可以隨時向學生發(fā)布文體活動、就業(yè)信息等消息,提高工作效率。
2.3 學生工作者要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一方面要通過網絡談話或面談等方式開解并引導沉溺網絡的學生多與其他同學交流來往,另一方面,也要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相關主題活動。比如在學生中開展一些參與率高,娛樂性大于參賽性的趣味運動比賽;組織學生到特殊學?;蚓蠢显簠⒓又驹阜盏龋o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的人際交往氛圍。在這些活動開展期間,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廣泛宣傳,迎合當下大學生喜歡“曬”的特點,及時將活動內容“曬”到相關網站或微博,吸引更多學生主動參與進這些活動中來,通過參加這些有趣的活動,結交更多現實中的朋友。
參考文獻:
[1]李書省.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及教育對策[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04).
[2]楊丹.大學生上網問題淺析[J].中國科技信息.2006(08).
[3]劉艷花.高校學生工作網絡化的利與弊[J].價值工程.2011-02-18.
[4]高華清,桂崇文.淺談如何利用網絡做好高校學生工作[J].才智.2011(17).
[5]羅德明.論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思路[J].教育與職業(yè).2008(27).
[6]劉程.信息化環(huán)境下高校學生工作管理初探[J].學習月刊.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