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粉絲追捧影視明星的場面屢見不鮮,年輕的擁躉用尖叫、呼喊、擁擠等超常熱情使得娛樂圈更加喧鬧,讓清醒的旁觀者不由心生厭煩。不過,也有這樣的一幕,幾百位影迷秩序井然地排著隊,其中不乏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他們拿著影集、畫冊安靜地排著隊,哪怕要等上一個多小時,也不覺疲憊,他們的臉上不時閃過因回憶而溢出的笑容,充滿了對藝術的神往與尊重,讓旁人也不由動容,并感受到經(jīng)典藝術的永恒魅力。
這樣幸福的時刻屬于那些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祝希娟就是其中一位。在前一陣舉行的紀念中國經(jīng)典電影名片《紅色娘子軍》公映50周年、獲得第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50周年,《永遠向前進:祝希娟畫傳》《紅色娘子軍》珍藏版電影連環(huán)畫首發(fā)式暨簽名售書會上,祝希娟受到幾百位觀眾的熱情追捧。那是幾十年的情誼,非現(xiàn)今一時的狂熱追星可比。
在訪談時,回憶起這一幕,祝希娟燦爛地笑著,直說自己是個幸運兒,不過當提到在深圳十五年的從政生涯時,她的神情不由地暗淡下來,言語中也多了些怨氣,幸而樂觀開朗的她很快又恢復了神采,并調(diào)侃道,“如果能重新回去,我不會像當時那么幼稚,可能會‘狡猾’一點?!?/p>
不似其他很多演員的被動,祝希娟對于自己的人生一直采取主動的姿態(tài),比如一舉成名后主動不去電影廠;人到中年時主動去深圳;即便擔任行政工作,也主動在指導的電視劇里找角色演,不讓自己的演員功底荒廢掉;退休后,她主動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籌拍自己感興趣的片子……這些“主動”的音符構成了祝希娟一直“向前進”的主旋律,也使得現(xiàn)已74歲的“瓊花”依然嬌艷而充滿活力。
一朵瓊花分外紅
1959年的一天,謝晉為尋找新片《紅色娘子軍》的女主角,專程來到上海戲劇學院看學生的實習演出,在后臺化妝間,謝晉看到了一對青年男女正在大聲爭吵,女學生十分激動,一雙火辣辣的大眼睛帶有怒氣,她用手比劃著什么,不甘示弱的潑辣性格展露無余。謝晉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這不就是一直在找的瓊花嗎?隨后,謝晉主動跟祝希娟接觸了幾次,觀察她的表演,最終在心中敲定由祝希娟扮演吳瓊花。為了向有“凡在校學生絕不允許外出拍戲”規(guī)定的“上戲”借人,謝晉懇請時任國家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親筆寫信給“上戲”,這才將祝希娟招入麾下。
1961年7月1日《紅色娘子軍》公映,舉國轟動。在1962年舉辦的第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頒獎活動中,《紅色娘子軍》獲得了最佳故事片獎,謝晉獲得了最佳導演獎,祝希娟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從而成為新中國影壇上第一位“百花影后”。在頒獎大會上,時任政務院副總理兼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將親筆手書題寫的詞作為特殊的獎狀贈送給祝希娟:“出生入死破舊籠,海南島上皆東風,澆來都是英雄血,一朵瓊花分外紅?!?/p>
《紅色娘子軍》是祝希娟的“處女作”,也是她的成名作。不過無數(shù)的鮮花與贊譽并沒有讓祝希娟迷失自我。從上戲畢業(yè)時,天馬廠捷足先登已把她的人事檔案調(diào)到了廠里,但是祝希娟卻放棄了更為光鮮的電影之路,而主動請求天馬廠把檔案轉退回學院。
記者:為何選擇留在“上戲”下屬的實驗話劇團?
祝希娟:當時對我們來講,電影是高級的,話劇是低檔一點的。那時的熒幕上出現(xiàn)的都是趙丹、張瑞芳老師等巨星。當年的《紅色娘子軍》我是成功了,這主要在于吳瓊花的性格特征和我本人很接近,而且我遇上了好導演,趕上了好劇本,影片的成功應該是整個集體的功勞。所以我自覺還不夠成熟,還沒有具備名演員所具備的條件。而且我覺得自己長得也不夠漂亮,只能走實力派、性格化演員的道路,如果要真正做一個性格化演員,需要在舞臺上再鍛煉。當然,我并不是不喜歡電影,本是打算鍛煉幾年,等演技成熟一些后再去拍電影,但是沒想到文化大革命打破了我的計劃,后來我就一直留在青年話劇團,不過也不錯,演了各種各樣的中外話劇。
記者:當時你才22歲,怎么會有那么清醒的認識?
祝希娟:可能取決于當時胡偉民等老師給我們的提醒,告誡我們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現(xiàn)在的成功僅僅是一個開始。所以那時我們完全迷戀于業(yè)務上的事,不斷地探索、鉆研。當時老師也常跟我們說,表演鍛煉要在舞臺上。不少人拍過一部電影之后,就悄無聲息了,我不想曇花一現(xiàn)。
記者:你也特別鐘情于話劇,說過“要當導演去搞電影,要當演員去搞話劇?!?/p>
祝希娟:這是我們的行話,所有的演員都知道,演話劇最過癮。演話劇時可以完全連貫地生活在一個角色中,比如我哭,完全是連貫流暢的,可是拍影視劇就要命了,一遍遍,眼淚都流干了。在表演時,我會時刻注意觀眾的反應,不斷調(diào)整角色自我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傊?,我所扮演的角色,最后是和觀眾一起完成的,只有在大約演出十場以后,我才真正理解我所扮演的角色。當謝幕、觀眾鼓掌時,我真的感受到了創(chuàng)造的喜悅,有一種滿足感,我覺得很過癮。演話劇時,一開幕,要走到哪都是我決定,導演在下面跳腳都沒用;但是電影不同,所有演員的命運都把握在導演手里,有些戲自己覺得很滿意,可能導演一剪刀就沒了。每當我拍攝的影片上映時,我會不聲不響地走到電影院后排看,通過觀眾的反應,分析我在創(chuàng)造這個角色中的優(yōu)缺點,但不足之處也只能在下一部影片中去克服了。
記者:《紅色娘子軍》起點那么高,大家對你的期望也非常高,成名后是否感到很大的壓力?
祝希娟:剛剛成名時,我是很拘謹,就是埋頭演戲,覺得不能把角色演砸讓觀眾失望。覺得自己已經(jīng)變成偶像了,不能有一點點瑕疵,什么都要做到最好,但是這樣我覺得很累。后來,我想通了,人的表演有局限性,不可能要求每個角色都一模一樣的好,常勝將軍也不是每次都勝,就是勝利的機會多一點。想明白了之后,我就活得比較瀟灑,尤其是經(jīng)過了文化大革命的大風大浪后,我更加不在意別人的看法,這次演得不行,下次再改唄,我不想做人家的模范,也不希望別人老把我當楷模。我不過是個普通的演員,可能機會比別人好一點。
記者:即便你非常努力,后來也演了不少經(jīng)典角色,但是一些人還是認為你在《紅色娘子軍》之后就停滯不前了,一直在吃老本。
祝希娟:這沒有辦法??赡芤驗閰黔偦ㄊ菄鴥?nèi)第一個出現(xiàn)這樣性格化的角色,而且人們對于第一印象總是記得特別深刻。其實,《紅色娘子軍》以后我在舞臺上演了很多中外的戲,都是女主角,后來又演電影和電視劇,任何時候我從來沒有停過步。因為起點太高了,我只有拼命加強表演上的修養(yǎng),我認為至少水平?jīng)]有低下去,而且我覺得,我有很多角色是超過吳瓊花的,比如電影《青山戀》中的“山雀兒”,話劇《無事生非》中的佩特麗絲,話劇《再見了,巴黎!》中的陶解放等。
深圳文化沙漠中帶刺的“仙人掌”
“我就是我,我不怕別人說?!弊O>暧兄鴧黔偦ㄒ粯吁r明倔強的個性與不怕苦不服輸?shù)男愿瘛?/p>
1983年,已45歲的祝希娟做出一個重大決定,舉家南遷,來到了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陣地,擔任深圳電視臺副臺長。
“當時我們辦公呆的地方,到處都是農(nóng)田和蘆葦,我們在農(nóng)田邊上扎起兩排鐵皮房子,就開始工作了?!弊O>昊貞浾f。然而,條件的簡陋只是困難的開始,在“青話”連小組長都沒有當過的祝希娟忽然升為電視臺領導,此轉變所帶來的艱難與曲折,讓她苦不堪言。
“同事們覺得我是名人有關系,大事小事都找我辦,我被戲封為‘公關臺長’。”“在深圳除了流汗就是流淚,太難太難了?!薄昂芏鄷r候就如同坐在火山口上烤啊?!弊O>晷稳葑约簱涡姓ぷ魍耆恰皳P短避長”。人為的阻力、故意的刁難,以及種種無端的非議,這些都是性格質(zhì)樸直爽的祝希娟所未預料到的。在拍攝《男性公民》時,攝像機莫名要被收回,為了不讓整個戲前功盡棄,祝希娟抵住壓力將機器放在家里,“現(xiàn)在又不是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們還敢抄家嗎?”經(jīng)過祝希娟的努力,3天后,影片恢復拍攝,索要機器之事不了了之。類似這樣的困境,還有不少,成為了她的難言之痛。但生性好強的祝希娟堅持了下來,“拳打腳踢”地開拓出了一片天地。
在深圳電視臺期間,祝希娟主持了《北洋水師》《大空戰(zhàn)》《法人代表》等一系列電視連續(xù)劇,幾乎每年都獲得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祝希娟也被人們稱為“深圳電視劇的拓荒者”。深圳開拓創(chuàng)業(yè)的領軍人物袁庚評價她是“深圳文化沙漠中一顆帶刺的仙人掌”。
記者:當時如何決定去深圳發(fā)展的?
祝希娟:當時我已經(jīng)45歲,話劇市場也不景氣,而且我覺得人到中年再演小青年也沒有太多自信心,就想著轉行。正巧深圳市在京津滬招人,我本想著是去當導演的,不料深圳的市領導非要我擔任副臺長的職務。當時就覺得黨需要我挑這個擔子,那就學著干唄。
記者:從單純的一個演員到臺長,一開始能適應嗎?
祝希娟:我的仕途其實很不順利,也許是藝術道路比較順利的緣故,我對之后的困難特別是人際關系估計得不太足。我們青年的時候,什么事情話劇團都會準備好,你的任務就是把戲演好,這就是為黨爭光。因此人情世故知道得少,對官場也不熟悉。到了深圳之后,不光自己演,還要把整個電視臺、電視藝術中心撐起來,任務很重。而且一些人不懂藝術規(guī)律讓人很頭疼,比如為拍電視劇,我經(jīng)常會去現(xiàn)場,有人就會說你怎么辦公室老坐不住,他們不知道電視藝術是要在現(xiàn)場搞出來的。有時去融資,對方就說,你拍完了或得獎了,我再給錢。沒有錢我怎么拍啊,他們根本不懂,沒有辦法。不是說外行不能領導內(nèi)行,但是在業(yè)務上,外行要趕快把自己變成內(nèi)行。
記者: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么辛苦,犧牲了那么多,是否有些后悔?
祝希娟:后悔也沒什么好后悔的,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就是這樣不斷往前走,回過頭來看看,總還算慶幸,黃宗英半途回去了,我還是挺過來了。45歲到60歲,這15年時間,如果拍戲的話,我覺得應該更出色,但也僅僅是個藝術家,現(xiàn)在我為深圳的文化發(fā)展做了力所能及的貢獻,我也很高興。
記者:雖然辛苦,但也頗感欣慰吧?
祝希娟:所拍電視劇中,有些劇本是我們看了選的,有些題材是我們組織去寫的,從公安、工商局、法院寫到特區(qū)的少年,全是特區(qū)系列,全是我們的原創(chuàng)作品。我覺得影視界對兒童劇考慮得太少,所以以前在藝術中心我們就規(guī)定導演每年拍一部兒童片?,F(xiàn)在回想起來,也總算對得起特區(qū)。
記者:你很注重“深圳制造”這個品牌?
祝希娟:是的,我有一個觀念,我們深圳的電影藝術、電視藝術必須是我們深圳人創(chuàng)造的,我們要從“小雞”養(yǎng)起,不要“借雞下蛋”,我們拿錢去請人來,他們拍完演完了,就走了。為何不拿錢培養(yǎng)自己人?雖然在深圳很辛苦,但我為何不回上海,就是因為跟這個城市一起成長的,有感情。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培養(yǎng)自己的隊伍,可惜現(xiàn)在少有人抓,之前我們把郭寶昌、侯勇調(diào)入了深圳,現(xiàn)在他們都是深圳戶口的藝術家,可惜沒有戲演,還是到北京去漂。
永遠向前進
“向前進,向前進!”在《紅色娘子軍》的主題曲中,祝希娟開始了她的從藝生涯,同時這首曲子也成為了她人生的主旋律。退休后,卸下了重擔的祝希娟有了自己的時間,她又縱身投入到她所熱愛的影視事業(yè)。《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明王朝》《暗算》等電視劇中,都有祝希娟的參與。
在拍一部由她主演的美國影片《送你送到小城外》時,美國攝影師起初對她的態(tài)度很傲慢,看不起中國老演員。但在拍完第一個特寫鏡頭后,態(tài)度有了180度轉變,原來他發(fā)現(xiàn)祝希娟懂得用眼睛演戲?!皨屵涞难劬f話”,這位攝影師欽佩地說。對于傲慢的外國同行,祝希娟用實力讓他們信服。但是若碰到傲慢的“菜鳥”,那該怎么辦呢? “之前碰到一個演員,完全是業(yè)余的業(yè)余。不知什么原因非讓她演,而且是蠻重的一個角色,幸虧我跟她只有一場對手戲,簡直沒法交流?!辈贿^祝希娟自有“絕招”,她把對方當成了攝像機,借機位演好了自己的戲份。
雖然祝希娟現(xiàn)已74歲,但依然精力充沛,“在家呆一個月就閑不住了,要出去拍戲了?!弊O>晷χ疤拱住钡?。問她最近拍了什么戲,她頗有興致地介紹起了一些她滿意的影片:講述一段感人愛情故事的《紅色戀歌》,倡導關心走入歧途的下一代的《關工委主任》……雖然現(xiàn)在一些劇組的進度以及風氣讓祝希娟頗感不適,但她以很包容的心態(tài)看待這些后輩,并以很認真的態(tài)度演好自己的角色,過足自己的戲癮。雖然上了年紀,祝希娟依然信心滿懷,“女演員中,沒幾個演女干部演得過我?!蓖瑫r她又表示很希望能再演演話劇,“其實我的基本功挺棒,而且現(xiàn)在聲音也挺好,臉型也沒有變。可惜他們不請我演話劇,客串客串也行啊。”
雖有遺憾,但是祝希娟從沒有“想當年”的老人嘆。都說演員比較被動,老演員更加被動了,但是不服老又不服輸?shù)淖O>昊粍訛橹鲃樱粌H抓住各種演出機會,有時還要創(chuàng)造機會,比如自己成立公司,想辦法寫老人的角色。“我不愿意等待,時光不等人啊。”
記者:幾年前,你就成立了民營企業(yè)體制的深圳祝希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作狀況如何呢?
祝希娟:還可以。我們公司拍的第一個劇是《滑向未來》,反映的是深圳滑板青年的生活與愛情。這也是我兒子侯量獨立編導的第一部電影。我們的攝制組,除了我之外,找的都是青年人,不少是戲劇學院的學生。中國論資排輩太厲害了,真的有才能的演員不一定能出來,所以我希望能提供一個小小平臺,讓他們有展示的機會,不需要他們走歪門邪道。片子出來后,我找了一些專家看樣片,都說很新潮、很有時代感,可惜放映機會不多。那么,今年是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評選50周年,我們公司正策劃做一個專題,講講22位明星的故事,他們是怎樣的人,拍了什么戲,表演風格是怎樣的。這里面有大量資料工作。年輕人是無法想到要做這件事的,恐怕也就是我,因為我也是22位中最年輕的一個,我想趕緊做這個“搶救”工作,為中國電影留點東西。
記者:退休以后你去美國考察了一段時間,對美國的表演體系有什么特別的感觸嗎?
祝希娟:在那里,我感受到美國演員表演的特色,就是很生活,沒有表演痕跡,你以為他們沒有表演,實際上早就設計過了,他們的演技已經(jīng)爐火純青了。所以,我就拿來主義,吸收他們的表演方式。我也經(jīng)常跟同一輩的演員說,我們五十年代學的是斯坦尼體系,但到現(xiàn)在還抱著這不行,任何表演體系都有個更新的過程,必須適應社會,適應新的潮流。因此我不斷地吸收各種表演流派的長處,正如趙丹老師所說的,只要符合角色的就不叫過火表演。此外,我發(fā)現(xiàn)美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回歸傳統(tǒng),非常注重表演藝術了,所以很多實力派的老演員還可以一直演下去,但是中國卻把美國扔掉的東西撿回來,包括很多虛假的炒作,年輕人在銀屏上賣弄漂亮,給予中老年演員的角色非常少。五年前,吳天明找我們拍了個《飛躍老人院》,講的是老年人的故事,卻被放在電視劇頻道早上六點半播放,苦了一批老年觀眾?,F(xiàn)在我們的電視劇制作者、電視頻道都說要迎合觀眾的口味,他們以為看電視的是年輕人,殊不知大都是中老年觀眾。
記者:你已經(jīng)定居深圳二三十年,不過也不時回上海,對上海還是很有感情的吧?
祝希娟:當然,回上海就有回家的感覺。包括到街上去買東西,老營業(yè)員、一些老觀眾都認識我,跟我打招呼,讓我感到很親切。但在深圳的馬路上,沒幾人認識我,他們只認識港臺演員。其實,還沒退休時,上海這邊也很支持我的工作。記得我在拍攝電視連續(xù)劇《江南明珠》時,資金出現(xiàn)了很大的問題,無奈之下,我硬著頭皮找到了當時主管文教的書記曾慶紅,曾書記在了解情況后,親自對上海臺領導說:“祝希娟是上海嫁出去的女兒,你們一定要多多支持她的工作。”就這樣《江南明珠》才得以完成制作,我一直很感激。
記者:與你同輩的演員或顧慮身體或因為不適應現(xiàn)在的拍攝節(jié)奏,大都息影了,你為何還有那么大的熱情奔波于各片場?
祝希娟:我的性格就是這樣,活到老就學到老。呵呵。你想我65歲還在美國考駕照,也不一定去開車,但是我感興趣,也可以證明我行??汲隽耍揖秃軡M足,很開心。我也很愿意跟年輕人交流,他們好的方面,我也會學習,跟他們在一起也讓我感到不那么寂寞。老年人就怕寂寞,一寂寞就老是回頭看,就怨天尤人,我還是愿意著眼于我的明天、將來,希望能多演一些自己喜歡的角色。如果我能一輩子在演出,直演到最后,這將是很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