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十三年。已經(jīng)病入膏肓的唐太宗突然下達了一道詔令:貶英國公李積(音同“績”)為疊州都督。李積。原名徐世積,因立下赫赫戰(zhàn)功被唐高祖李淵賜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單名積。李積平生為人謹慎,善于審時度勢,深得朝廷上下賞識,這樣的人竟然無緣無故被貶去窮山惡水的甘肅疊州任職,實在令人費解。
太子李治也為李積意外遭貶感到不公,趕忙跑去向父皇求情。唐太宗望著羽翼未豐的兒子。囑咐說:“李積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可惜你平日里對他沒有什么恩德,我擔心我死后你無法駕馭他呀!如今我有意貶他,他若口無怨言,遵旨照辦,那么待你登基之后即可重用他,把他召回長安任宰相,他定會對你死心塌地:他若牢騷滿腹,推三阻四,就是懷有異心,必須早除后患?!?/p>
李治大吃一驚,這才明白父皇所下詔令看似昏庸,實則是對李積的生死考驗——人世間最重的打擊,是在風頭正勁時挨一悶棍,如果李積甘愿承受,證明他對朝廷忠心不二;人世間最大的獎賞,是在落難遭殃時遇一高梯,如果李積有幸挨到李治登基,再被李治召回,必將對李治忠心耿耿。
幸虧李積熟讀經(jīng)史,信奉“盈滿則虧”的處世哲學,把得失看得很淡。他接到被貶的詔令后,連家都沒回,便只身一人騎馬趕赴疊州就職。沒過多久,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繼位,李積最終得以重返長安并被提拔為宰相。
(摘自《環(huán)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