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堂導入要靈活
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上課時注意力容易被課堂外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而相較于其他學科,數(shù)學的學習更加枯燥、呆板,這就需要老師在進行課程導入的時候要采用靈活的手段。
1.新舊知識相鏈接導入
數(shù)學教材的編制是從易到難、由簡入深進行的,前期學習的知識是后期新知識的基礎。教師在進行備課時可以找出舊知識與新知識相關聯(lián)的部分,通過對舊知識的復習引出新知識。如,在進行“有余數(shù)除法”的學習時,可以先讓同學們做“整數(shù)除法”的復習,然后通過增加被除數(shù)的數(shù)量,引入“有余數(shù)除法”的學習。
2.實物和多媒體相結合導入
在進行一些較抽象知識的講解時,可以采用實物和多媒體相結合的導入方法。通過對多媒體儀器中形象生動圖片的觀賞,再在現(xiàn)實生活中動手找出與圖片內容相呼應的事物,讓學生對抽象的知識有具體認識,能夠讓學生充滿興趣地學習。
二、教學方法要靈活
教師在教課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要注意教學方法的運用。
1.善于留懸念
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適時適地地設置懸念,以懸念來激發(fā)學生對答案的追求,對新知識的學習??梢栽谥v解的過程中設疑,如,在教授“年、月、日”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某同學今年已經12歲了,但是他真正的生日只過了3個,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生在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比較好奇,就會競相猜測,這時候,懸念已經在心理上產生了,老師如果再說一句“學完今天的課程你就會知道”,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還可以將實際生活聯(lián)系教材知識設疑,如,在進行“圓的知識”的學習時,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平常乘坐的交通工具的輪子都是圓形的,那么,為什么不設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的呢?以此來吸引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
2.鼓勵學生進行猜想
猜想就是運用現(xiàn)有知識對未知知識進行的一種推斷,猜想對于新知識的學習有很大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鼓勵學生進行猜想。首先,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猜想,在講解新知識之前,教師根據(jù)所學基礎創(chuàng)造一些與此相矛盾的情況讓學生在猜想中對新知識有一定的認識;其次,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猜想,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知識的補充,激起他們猜想的欲望,讓他們利用生活和學習經驗合理進行猜想;最后,對于學生的猜想教師要善于幫助他們進行驗證,學生在猜想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和創(chuàng)意,只有驗證這種猜想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更積極地進行猜想。
3.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小學生正是愛玩、好動的年齡,作為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天性,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動手實踐,這樣更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解答什么樣的圖形周長最長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動手進行試驗,學生通過觀察、歸納和總結,最終得出結論。
(作者單位 江西省九江縣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