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莊子和他的學生在山上看見山中有一棵古木因為無用而免遭于砍伐,另一棵成才有用的樹被砍伐,于是莊子感嘆說:“這棵樹恰好因為它不成材而能享有天年?!?/p>
晚上,莊子和他的學生來到他的一位朋友家中作客。主人殷勤好客,吩咐家里的仆人說:“家里有兩只雞,一只會叫,一只不會叫,將那一只不會叫的雞殺了來招待我們的客人?!?/p>
莊子的學生聽了很疑惑,向莊子問道:“老師,山里的巨木因為無用而保存了下來,家里養(yǎng)的雞卻因不會叫而喪失性命,我們該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這繁雜無序的社會呢?”
莊子回答說:“還是選擇有用和無用之間吧,雖然這之間的分寸太難掌握了,而且也不符合人生的規(guī)律,但已經(jīng)可以避免許多爭端而足以應付人世了?!?/p>
把一粒種子放在泥土里,種子就會發(fā)芽生長,泥土就是有用的;把一粒種子放在金子上,種子不會發(fā)芽生長,金子就是無用的。不只是金子和泥土,世間萬物都如此,對于沙漠中干渴的旅人來說,一塊金子不如一滴水顯得珍貴有用。
有用和無用,因時因地不同而不同,關鍵要看其所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