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是詩的國度,也是酒的國度。古人云:“無酒不成詩”,遍覽中國古代的文化典籍,酒與詩,相輔相成,水乳交融,并由此衍生出的博大精深的中國詩酒文化。特別是在唐代,詩人與酒更有著不解之緣。
關鍵詞:唐詩;酒文化;意蘊;精神內(nèi)涵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7-000-01
中國是詩的國度,也是酒的國度,中國的古代詩詞中包含了許多關于“酒”的詩句。幾千年的中國文學史,始終與酒有著難以割舍的不解之緣。古人云:“無酒不成詩”,遍覽中國古代的文化典籍,酒與詩,相輔相成,水乳交融,并由此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中國詩酒文化。
在歷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酒不僅是一種物質(zhì)飲品,它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和精神的象征。在文人與酒之間,總是有著說不盡的情緣。特別是在唐代,詩人與酒更有著不解之緣,酒伴隨他們吟詠詩文,抒唱心緒,酒助詩興,詩傳酒情,為后人留下無數(shù)精深華妙、蕩氣回腸的樂章。
在中國歷史上,唐朝是詩酒結(jié)合的鼎盛時期。唐詩中有無數(shù)名篇,都與酒有關。除了李白的《將進酒》、《月下獨酌》,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王維的《渭城曲》,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王翰的《涼州詞》,白居易的《勸酒》等一系列詠酒詩之外,即使那些并非詠酒的許多名詩,也大都是詩人酒后之作。詩人在詩作中著力表現(xiàn)唐代的酒文化,表現(xiàn)自己情感世界的豐富性、復雜性和深刻性。這些唐代詩歌中博大精深的詩酒文化,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的奇珍異寶。
一、傷別離愁之“酒”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離別是人生常事。依依惜別之時,一壺好酒能夠寄托濃濃的情思,也能將滿懷的深情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描述了與友人之間的拜別之情。詩云:“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痹娙藢麆e之情寄于“酒”中,主人每每勸朋友再飲一杯,總有飲之不盡、不愿惜別之情,對故人的一片心意和真情,都在這杯酒之中。
再如白居易《琵琶行》中“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賈至的《送李侍郎赴常州》“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憶路漫漫”也寫出了酒在傷懷離別時的角色和地位。
二、邊塞詩中的“酒”
邊塞詩是盛唐時期一種重要的寫作題材。唐代的邊塞從軍生活作為一種普遍題材出現(xiàn)于許多詩人的筆下,它表達了唐人在積極開拓外部世界時所產(chǎn)生的悲壯的豪情、異域的情調(diào)、遼闊的視野、守邊御敵的信心。
高適在《送李侍御赴安西》中寫道:“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詩句展現(xiàn)出了文人在即將踏上從軍的征途時,在他們高舉的杯杯餞別酒中透露出的澎湃于其心中的時代精神。詩中沒有絲毫依依不舍的離情,而是化悲涼惆悵為豪邁雄健,別開生面又不同凡響。
此外,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痹姳瘔研蹨?,更是抒發(fā)了征夫們視死如歸的悲壯和激昂。吟詠著這豪邁的詩句,今天的讀者也不禁要豪情滿懷,熱血沸騰。
三、獨酌、詠懷之“酒”
唐代的詩人們有時獨酌杯酒,抒發(fā)人生感慨,他們或激進慷慨,催人奮進;或感慨仕途失意、懷才不遇;或悲嘆人生坎坷而處于矛盾、苦悶和焦灼中。他們以酒寄情,托物言志,詠成不少千古佳作。
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詩人邀請朋友前來小飲的勸酒詞,詩寫出只有圍爐對酒才更適合于消度這欲雪的黃昏,充分展現(xiàn)出詩人的閑適自得之態(tài);李白的《行路難三首》(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內(nèi)心的苦悶抑制、感情的激蕩變化;王維的《少年行》中“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表現(xiàn)出一種年輕游俠的不羈性格;岑參的《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說道:“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是一種神采飛揚的唱詠抒懷之情……
四、憂國傷懷之“酒”
唐代詩人眾多,不同的生活境遇造就了不同的詩作,也通過美酒的激發(fā)表達著各種不同的感情。其中,一些詩人雖然已經(jīng)因被貶而脫離了權(quán)位,遠離了國家的政治力量,但仍然存著一顆憂國憂民之心,并通過詩作展現(xiàn)出來。杜甫就是這樣一位詩人,他的《登高》就是這樣一篇佳作: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是杜甫在晚年時分,遇重陽節(jié)登高時,遠眺著長江的美妙秋景,被眼前景物所傷情,滿目的蕭然使他感慨起自己漂泊的生活和境遇。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并歸結(jié)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五、酒的其他內(nèi)涵
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边@是一首如畫的抒情詩,詩中行人通過尋訪酒家,安慰自己孤獨寂寞的心靈,抒發(fā)了濃濃的懷鄉(xiāng)之情。
逝者長已矣,托體同山阿。李白的《哭宣城善釀紀叟》“紀叟黃泉里,還應釀老春。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是對友人追悼的挽歌,表現(xiàn)出詩人睹酒思人、往事如昨、物是人非的慨嘆。
元稹的詩《六年春遣懷八首》(其五)“伴客銷愁長日飲,偶然乘興便醺醺。怪來醒后旁人泣,醉里時時錯問君!”這是元稹對亡妻的真誠執(zhí)著的愛戀,字字深情,讀來沉痛感人。
總之,唐詩與酒的結(jié)合,集合了酒的自身特性、詩的本質(zhì)特征和時代的特色暈染,使唐代的詩人更加具有激情和靈感,巧妙地將酒和詩融合在一起,把情感賦予文字當中,展現(xiàn)著唐代的社會生活和唐代詩人的心路歷程。
千百年來,多少文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將喜怒哀樂全都傾倒在酒中,把高雅的情趣依附于酒中,把美好的精神寄托在酒里,他們反復吟詠,把酒文化醞釀成甘甜、芳醇、濃烈的佳品。酒已經(jīng)深深地融入到唐詩的靈魂中,詩酒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徐連達.唐朝文化史 [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2]、肖文苑.唐詩與酒 [M] .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0.
[3]、蕭家成.升華的魅力——中華民族酒文化 [M] .北京:華齡出版社,2007.
[4]、李延梅,汪東峰.淺議唐詩中的酒文化.《延安教育學院學報》 2007.
[5]、葛景春.詩酒風流——試論酒與酒文化對唐詩的影響 [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