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香港人不接受她,嘲笑她的衣著品位;曾經(jīng),香港人也不接受她處世為人的態(tài)度,和許晉亨分手后,她仍住在他家的房子里不搬出去,港媒罵她“賴死不走”;曾經(jīng),她被香港人視為是個喜歡去夜店的“北地胭脂”。
然而,香港人笑了她這么多年,終于笑倦了。裸照事件,讓所有人正視她的勇敢堅強,她得到所有藝人的支持。吳君如贊嘆:“她真是世紀烈女,向來敢作敢當。”女作家林燕也說:“真驚訝她沒掉淚,她那么豁達?!?/p>
文雋曾說:“如果說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當代女星中,誰最配‘傳奇’兩個字,我首推劉嘉玲。”
是的,她就是劉嘉玲,她的經(jīng)歷絕對是一部傳奇小說的最佳題材。從她安排自己的婚禮,就可以窺見這種傳奇——處處留心皆學問。
劉嘉玲與梁朝偉的婚禮,最耐人尋味的就是那張由她欽定的賓客名單。
兩個人一旦最終決定在一起,多半會整理身邊的人際關(guān)系,該清理的清理,該回避的從此回避,該交底的拎出來交底,能融合在一起的,則選個適當?shù)膱龊霞w亮相。而要整理人際關(guān)系,婚禮無疑是最好的場合。誰得到邀請,誰沒被寫上賓客名單,誰來了,誰又提前退場,都有玄機。婚禮,看似繁花似錦,卻是一個政治場合——人際政治的戰(zhàn)場。
劉嘉玲深諳此道,婚禮前接受專訪,她語氣淡定地說:“我自己親戚不多,偉仔更少。我在圈中沒有多少朋友,姊妹只有王菲一個,婚禮要簡單?!?/p>
哪里如她所言啊,她的婚禮完全是大片規(guī)格:事前由澤東公司派人擇地及打點,最后選定不丹的UmaParo飯店,婚禮策劃是王家衛(wèi),服裝統(tǒng)籌是張叔平,得到邀請并到場的有徐克、施南生、關(guān)錦鵬、王菲、李亞鵬、葉童、胡軍、張震、狄龍、林青霞、狄波拉、鐘鎮(zhèn)濤、楊佩佩、張清芳……得到邀請沒能出席的有連勝文夫婦、吳宇森、曾志偉、任達華、趙薇、那英……單是賓客名單,已藏著半部香港電影史。
再看沒有得到邀請的,梁朝偉的前情前愛固不用說,張曼玉、曾華倩都不在賓客名單上,“九龍女”(梅艷芳、劉嘉玲、張曼玉、吳君如、曾華倩、藍潔瑛、羅美薇、邱淑貞、上山詩鈉)中只有上山詩鈉現(xiàn)身,而當年,她們曾以姐妹相稱,甚至相約,如果老了還嫁不出去,就索性一起住。
她和梁朝偉是由電視起家,而電視界的老朋舊友,絕大多數(shù)沒被邀請,到場的都是電影界大腕,他們叱咤風云的電視時代等于不存在?;蛟S因為,那個時代的人和環(huán)境,都沒能隨著他們一起進化,跟不上他們的步伐,更因為劉嘉玲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過的并不愉快。在無線臺打拼的艱辛生涯,多少年揮不去的“北姑”頭銜,媒體持之以恒地對她衣著品味的嘲笑……這一切被現(xiàn)在的得意映襯著,越發(fā)成了梗在她心里的一根刺,而那些旁觀者,因此成了人證。
可見,要和人結(jié)仇,也不一定要多么離奇的契機,只要成為別人潦倒時、奮斗期的目擊者,就等于結(jié)下了深仇大恨。
婚禮地點也奇異,選擇在不丹。固然因為那里是佛教國家,王室提供了便利,給足了面子。更重要的是因為在那里舉行婚禮,又只提前一周公布婚禮地點,等于是對媒體發(fā)布資格準入證——能提前得到消息辦好簽證,能在那樣短的時間里設(shè)法出境,能把拍攝機器帶入不丹的,肯定是有能耐的媒體。劉嘉玲好聰明啊,把清理弱勢媒體的重任(或者說是罵名),直接交給了海關(guān)。
劉嘉玲的囂張是有道理的,作為女人,她有理由囂張:她連梁朝偉的人際關(guān)系圈也替他整理了。而多數(shù)女人婚后至多掌握財權(quán),手永遠伸不到丈夫的朋友圈里去,永遠也不知道為什么他的朋友朝她諱莫如深地詭笑,永遠也不知道他們的輕蔑由何而來,永遠不知道那個由他朋友打來的“大哥今天喝多了住我們家了”的電話是真是假。女人得不到丈夫的尊重,也就得不到他朋友的尊重,他朋友的態(tài)度比一切人證物證床證DNA證據(jù)更清晰地顯示著他的婚外情狀況。
所以,女人要維護家庭捍衛(wèi)愛情的終極效果,是把他的人際圈子全部收服。劉嘉玲以她的驚世之舉,給了演藝圈深刻的震懾,將梁朝偉的朋友一舉收服。現(xiàn)在,他的朋友也好哥們也罷,包括昔日的舊愛、今日的紅顏,都領(lǐng)教了這位“北地胭脂”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