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老年,最容易產生孤獨感。當兒女初長成,一個個遠走高飛,成家立業(yè),不再把老人當作依靠,不再與老人朝夕與共,甚至老人想與他們共享片刻歡聚亦成奢望之時,老人便會有一種被疏忽、被遺忘甚至被拋棄的感覺;當年屆退休,一旦離開自己工作多年的崗位,凡事不再過問,終日百無聊賴,或因年老力衰,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登山、下海、從事農耕之時,老人便會有一種落伍者躋身世外的惆悵,“老了,老了,不中用了”。于是,寂寞、凄涼的孤獨感便會隨之而來。
孤獨感是一種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是妨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腐蝕劑。醫(yī)學研究證明,很多老年性疾病與各種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密切相關,它影響機體的生化代謝,使免疫功能下降。因此,老年人應注意心理上的平衡調節(jié),常保持精神愉快,設法走出孤獨。要以積極入世的態(tài)度,主動從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各項活動,合理安排適當?shù)墓ぷ骱陀兄刃虻纳?。廣交朋友,多與人溝通,多跟知心朋友聊天,不高興的事要向人傾訴,高興的事也要與人共享。融洽與子女的關系,面對世事多變的社會和愈來愈快的生活節(jié)奏,不必過分沉湎于“天倫之樂”而苛求子女像過去那樣“繞膝”。同時,有事應多和晚輩商量,不要什么都悶在心里。學習和培養(yǎng)業(yè)余興趣與愛好,如種花養(yǎng)鳥、書法繪畫、唱歌跳舞、下棋打牌等等,使精神上有所寄托,不要整天呆在家里。敢于“老來俏”。經常與老伴兒漫步于花前月下,在無拘無束的輕松氛圍里,款款交談,互訴心曲,共同回憶年輕時的美好時光,喚起往昔的無限情思,增添生活的新鮮感,增進與老伴兒的溝通,彌補往日情感交流的不足。不要老是說“老夫老妻”了,應人老心不老,讓年輕人羨慕。追求“黃昏戀”,有條件的鰥寡老人,應沖破世俗偏見的束縛,走進伊甸園再覓伴侶,重建愛的新巢。
當你走出孤獨,你定會發(fā)現(xiàn)人世間原來別有洞天,你定會其樂陶陶地歡度晚年。
【編輯: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