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飲食大國,從飲食文化的角度來看,中國人在世界上又可以穩(wěn)坐在“會吃”的頭把交椅上,可不是嘛!俗話說:“食在廣東”,廣東人尤其喜食野味:吃蛇、吃貓、吃鱷魚、吃穿山甲、吃貓頭鷹……有人曾揶揄廣東人的“吃”:“天上飛的只有飛機不吃,水里游的只有潛水艇不吃,地上跑的只有坦克車不吃”,就是說,有什么吃什么,無所不吃。這個比喻雖然有些夸張,但卻形象地反映了國人嘴巴“吃”的本事。因而,“吃野味”之風,從南方興起,迅速刮到全國各地。
據(jù)有關資料調(diào)查顯示,人們之所以如此對吃野味情有獨鐘,大部分人是出于好奇,為了嘗“鮮”,好“奇”,吃一次從來“沒有吃過的”;另一部分人認為野味有營養(yǎng),吃了能滋補,對身體有益;還有一些人則是為了顯赫自己富有,認為請客要吃“野”的才夠檔次,甚至一擲千金,也不足惜。所以,一些“野味”在很多城市都有市場,生意很紅火。
有些人老挑貴重的吃,哪樣珍奇吃哪樣,哪樣是野味吃哪樣。什么果子貍、娃娃魚、羚羊、水獺、錦雞之類,吃了國產(chǎn)的,還想吃進口的,美其名曰:“嘗鮮過癮”。還有一些食客,可謂殘忍之極,在南方的餐桌上,有一種“猴腦”名菜。把活蹦活跳的猴子頭部卡在特制的餐桌上,刮凈猴頭上的毛發(fā),洗凈消毒,然后用小鐵錘敲開小猴子的頭蓋骨,猴子撕心裂肺的哭叫,廚師把各種調(diào)料拌入米黃色的腦髓上面,食客用調(diào)勺舀著吃。此時,食客吃得開懷大笑,而可憐的猴子卻兩眼突出,齜牙咧嘴,一副慘狀令人目不忍睹。還有什么活鴨千舌寶、灼炙鵝掌、活蠶蛹、活蜂蛹等等??傊?,只要是活的,什么動物都敢吃,中國是文明古國,是禮儀之邦,這樣殘忍的手段,何談文明?何談禮儀?值得人們反思。
國人在飲食方式上,還有什么生魚、醉蟹、熗蝦、生飲蛇鮮血,活吞鮮蛇膽等等新鮮項目,無奇不有。而西方人與我們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他們除了牛排、火雞、豬肉、兔肉和魚類,甚至連老鱉、烏龜?shù)拿牢兑膊欢孟碛?,更不用說什么穿山甲、蛇膽、猴腦、熊掌等山中奇珍了。
耐人尋味的是那些西方人,雖然不懂諸多烹調(diào)秘訣,享用的美味佳肴,并非都是“野”貨,但是他們一個個都長得人高馬大,身輕力壯,而且要論足球、籃球、拳擊、摔跤、短跑等高體能競技項目,又讓國人甘拜下風。而我們這些對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洞里鉆的無所不吃的“勇士”,都大多是精細矮小的模樣??磥恚员M奇珍怪獸、追求口味鮮、肥、美、奇,并未給人們的身體帶來絲毫補益,而這些是有違人道和違反大自然規(guī)律的作法,卻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禍患。
當人們貪婪迷戀于捕殺品嘗野味洋洋自得的時候,大自然已經(jīng)向人們進行報復了,且不說生態(tài)破壞、物種滅絕,旱災水災不斷……從各地報刊上也常有所見。某地有位“勇士”,生吃醉蝎(用酒浸醉蝎子),結(jié)果是有一只蝎子未醉倒,被他生吞下去,在他腹中“大鬧天宮”,經(jīng)醫(yī)院多次搶救算他命大福大,從“鬼門關”跑回來了,卻成了植物人;還有一位食客,要喝毒蛇酒,說什么“以毒攻毒”,捉一毒蛇放進白酒里,幾天后,揭開瓶蓋伸出舌頭品嘗酒味,不料此蛇未死,一口咬住食客的舌頭,不久,這位食客中毒而亡……這種結(jié)局,是不是大自然在“發(fā)怒”,對人們的“報復”呢?
隨著人們食欲的膨脹,許多過去尋??梢姷膭游铮秊l臨滅絕或已經(jīng)滅絕。象穿山甲、金錢龜、大蟒蛇、紫孔雀、梅花鹿等等,如果不是政府采取強硬措施,將它們劃入重點保護對象,那么,我們今天能否在動物園里見到它們都很難說。
許多資料表明,當今確實有不少人因貪吃野味而得怪病的事例。吃海物、貝類、蝗蟲等引發(fā)了許多病癥。這是因為攝入過多的異性動物蛋白所致?;颊叨喑霈F(xiàn)頭暈、嘔吐、流淚、眼珠紅腫、面部腫脹、喉頭水腫、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癥狀。還有不少人認為吃活蛇膽可以明目化痰,結(jié)果引發(fā)急性肺炎,出現(xiàn)四肢無力,嚴重黃疸等癥狀的事例也是不少。為此,動物學研究專家指出,靈長類動物、嚙齒類動物、兔形目動物、有蹄類動物、鳥類等多種野生動物與人類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種,如炭疽、B病毒、狂犬病、肺結(jié)核、鼠疫、甲肝、鸚鵡熱、兔熱病等,是值得人們共同注意的。
我有一個同事,喜歡飼養(yǎng)小動物。有一次,人家送給他兩只活野兔,他舍不得殺,就養(yǎng)了起來。不到兩個星期,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關節(jié)疼痛等,到醫(yī)院一檢查,醫(yī)生診斷是野兔引發(fā)的兔熱病。
由于環(huán)境污染(如工業(yè)廢物、農(nóng)藥、自然垃圾等),因而許多野生動物深受其害,一些有害物質(zhì)通過食物鏈的作用進入動物體內(nèi)而累積增加,人若食之,無疑是“雪上加霜”,引“病”上身。
另外,在眾多的野生動物中,身體重的、比較老的、帶病的可能性極大,人食后更有危險。還有一些疾病是在野生動物捕捉時,用藥物毒死或用土銃打的,這些都是有害人體的物質(zhì)。特別是一些非法販賣的野生動物,很多是通過秘密渠道進貨,也最容易出現(xiàn)污染和變質(zhì)現(xiàn)象,即使經(jīng)過烹調(diào)加熱,也很難確保衛(wèi)生,況且病原微生物也不是蒸煮幾分鐘就可殺滅的,這樣的野味吃了叫人怎么安心和放心。
在暴利的驅(qū)使下,許多城鎮(zhèn)的飯店、酒樓公開或地下出售“野”味食品,招徠客人。除了國家要加大打擊非法售賣野生動物的力度。在吃“野味”時,食客們也應反思一下,自己所吃的野味是不是國家保護動物,有沒有經(jīng)過檢疫?否則,既觸犯了國家法律,又招致自己的健康受損失。
據(jù)有關資料顯示,本世紀自然界已滅絕了400多種野生動物,而且隨著生態(tài)的破壞,這種滅絕的步伐還在加快。人類破壞大自然,最終將毀滅自己,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希望每個人都能管好自己的嘴巴,在吃的問題上要“口下留情”,不要在餐桌上搞“不要命”的消費。
吃野生動物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吃野生動物容易染上疾病,這并不是近代的發(fā)現(xiàn),我國明代藥學家李時珍在其藥學巨著《本草綱目》中就有所記載。
鳥類: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水鳥,不是用網(wǎng)具逮住的,基本上都是投毒藥昏倒或死后才被抓住的。人吃了以后這些毒素殘留在體內(nèi)并積累,對人體有害無益。如:孔雀肉內(nèi)有毒,食后無藥可治;烏鴉肉味澀臭,食肉反而令人神智昏迷;啄木鳥因食百蟲,體內(nèi)有毒菌,食后頭暈、腹瀉。
水禽類:鸕鶿肉,食后胃痛、腹瀉;鴛鴦肉,食后頭痛、腹脹,可成為終身疾?。圾D(俗稱野鴨子)肉內(nèi)有小毒,身體虛弱者不可食之。
蟲類:蝸牛肉不可食,食后使人蜷縮抽筋;山蛤蟆有毒,可使人發(fā)高燒引起風疹;天螺有毒,也不可食。
鱗蟲類:鱗鯉(穿山甲),體內(nèi)含有甲狀腺、性腺等激素,人吃了會造成激素急性中毒;石龍子(豬婆蛇),體內(nèi)含有B病毒,食后出現(xiàn)眼口等處潰爛、流膿等癥。
獸類:豪豬(山豬、野豬),食后傷頭傷神;野馬食后難消化,還能生毒瘡、拉痢疾;豺狗毒性重,食之令人消瘦,損精虧腎;黃鼠狼肉、心、肝均有臭味;水獺(水狗)有小毒,食后會引起血熱,血虧,損益男人陽氣。
所以說,嘴巴還是老實一點好,管好自己嘴巴,嚴防“病從口入”,既堵住了食物源性寄生蟲病的入侵途徑,又能維護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實乃善莫大焉! 【編輯:遲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