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6月,是我和妻第六次飛往美國。從上海到舊金山,飛越太平洋,總共10500千米,飛行12小時。我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的時候是下午5時50分,但是到達美國舊金山的時候反而是當(dāng)天中午11時55分。這是由于時差所造成的。舊金山時間滯后于上海時間16小時。所以,那天對于我來說特別漫長,不是24小時,卻是“24加16”——40小時!
在這一天,我擁有兩個下午,也擁有兩個晚上。
中國古代流傳著“夸父追日”的神話。在這一天,我成了“現(xiàn)代的夸父”,乘坐著噴氣式客機,“追逐”著太陽!
當(dāng)我從美國回來的時候,正好相反,中午12時20分從舊金山國際機場起飛,途經(jīng)日本成田機場,停留兩個小時,到達上海浦東機場時卻是翌日晚上9時。這同樣是由于時差所造成的。在國際飛行途中,要不斷地撥手表,時而把時針朝前撥,時而要把時針倒撥。請注意,所撥動的只是時針,不必撥動分針。
回國的那天對于我來說,只有8小時——“24減16”。
這樣地把時針撥來撥去,有時把我撥得稀里糊涂。然而,我卻必須及時地把手表的時針撥準(zhǔn)。特別是在中途轉(zhuǎn)機的時候,倘若手表還是老時間,就會耽誤趕下一個航班。
在國際長途飛行中,要不斷改動手表上的時間,是因為各國、各地區(qū)的標(biāo)準(zhǔn)時間不同,我必須使自己的手表符合當(dāng)?shù)氐臉?biāo)準(zhǔn)時間。不然,往返美國在日本東京轉(zhuǎn)機的話,錯了時間就會誤機。
不同地區(qū)的標(biāo)準(zhǔn)時間之間的差異,就是時差。
飛機從上海起飛了。穿過厚厚的云層,窗外變得明亮起來。我注意到,當(dāng)飛行高度超過3000米時,陽光射進了機艙。
不久,我見到東海。起初海水黃濁,飛機很快就飛越黃綠交界線,進入藍綠色的太平洋。
飛機迅速地升到11000米高空。燦燦陽光落入腳下棉絮般的云海。此后一直保持這樣的高度。我從電視熒光屏上見到,從上海飛往舊金山總共飛行9157千米。進入正常飛行之后,飛行速度為每小時1200千米。從上海飛往舊金山,由于順風(fēng),預(yù)計要飛行9小時25分鐘。
美國空姐給我送飲料,并且遞上一張菜單。上面印著,在這9個多小時的飛行過程中,供應(yīng)4頓:開始餐、主餐、途中小吃和抵埠前點心。
我發(fā)現(xiàn),菜單上避免用中餐、晚餐之類字眼,這是因為在越洋飛行中,已經(jīng)分不清楚中餐、晚餐還是早餐。由于時差,倘若說在上海上了飛機之后吃的是中餐,那么到達舊金山時吃的是當(dāng)天的早餐——也就是說,中餐居然吃在早餐之前!為了避免混亂,所以菜單上用了開始餐、主餐、途中小吃、抵埠前點心之類“新名詞”。
菜單上所開列的大體上是西餐,諸如開始餐是熏鮭魚餡餅、蔬菜色拉,途中小吃是三明治,抵埠前點心是中國方便面。
主餐倒是有3種,可供方案選擇其一:一是黑椒醬里脊牛排及烤馬鈴薯絲,二是龍蒿醬佐烤雞脯以及乳酪豌豆飯,三是滬式海鮮飯,內(nèi)有魷魚、扇貝、蝦仁以及冬菇、圓椒。
不言而喻,這滬式海鮮飯,是專門為上海旅客,或者說是為中國旅客特意準(zhǔn)備的。理所當(dāng)然,我選擇了滬式海鮮飯。
美國的空姐,不像中國的空姐那么年輕、漂亮,好幾位已經(jīng)30開外,甚至還有40多歲的。這些金發(fā)的美國空姐,一律一襲黑衣黑裙。我注意到,在“9·11”事件之后,美國的客機上增加了身強力壯的“空中先生”。這些“空中先生”在平時像空姐一樣做服務(wù)性工作,一旦遭遇恐怖襲擊,就成為反擊恐怖分子的中堅力量。
美國空姐的服務(wù)態(tài)度很好。上一回,我乘坐的是商務(wù)艙。記得,當(dāng)我剛步入客艙,空姐就幫我脫去外衣,隨即套上衣架,把我的登機牌插在外衣上面的口袋里,然后掛在衣柜里。后來我才知道,她在外衣里放入旅客的登機牌,為的是知道這件外衣是哪一座位的旅客的,便于在飛機即將到達目的地時把外衣送到旅客手中。我剛剛在座椅上坐好,那位空姐在掛好外衣之后,利索地端來一杯香檳、一杯橙汁。向來煙酒不沾的我,自然是挑選了橙汁。
商務(wù)艙的座椅柔軟而寬大。那座椅有點像理發(fā)椅,椅背可以向上拉,而摁動開關(guān)可以打開腳下的擱腳板。由于前后的距離大,椅子可以30度角斜放,適合睡覺,這對于長途飛行是很需要的。每個座椅上都裝有書本大小的電視熒光屏,有五六個頻道可供選擇。座椅上放著一個小布袋,里面裝著一雙襪子,還有牙刷、牙膏,是送給旅客的小禮品。
這一回,我乘坐的是經(jīng)濟艙。我喜歡在空中攝影,特地選擇了靠窗口的座位。
由于是在下午起飛,所以這次飛行大部分時間處于白天。我坐在緊靠窗口的座位上,隨時可以欣賞窗外的景色。出了上海之后,天氣轉(zhuǎn)晴,透明度很好,透過舷窗可以俯瞰無邊無際、閃耀著波光的太平洋。不過,只“透明”了一會兒,又飄來一朵又一朵濃云。
我見到機翼下出現(xiàn)陸地,那是日本。飛機在日本東京成田機場降落。我換了架飛機,從東京飛往舊金山。記得,有一次飛越日本上空的時候,我見到窗外遠處有一座青灰色的山,上面罩著一個白色的圓環(huán),在陽光之下非常耀眼。哦,日本的富士山!前后只有一兩分鐘,富士山就從窗外消失了。富士山如此美麗、潔凈,難怪日本人把富士山作為國家的象征。這一回,我早早打開照相機,準(zhǔn)備拍攝富士山。很可惜,由于云層密布,未能拍到耀眼的富士山。
熒光屏上的飛行實況頻道顯示,飛行高度為10000米,窗外的氣溫為零下47℃。在飛機舷窗玻璃的夾層中,出現(xiàn)一朵小小的美麗的冰花。我用數(shù)碼照相機的近攝鏡頭,拍下這漂亮的冰花。
從上海直飛紐約的客機,近年來采用穿越北極的新航線,可以大大縮短距離。從上海飛往舊金山,總是途經(jīng)日本東京上空,再經(jīng)過夏威夷首府火奴魯魯上空,跨越太平洋,飛往舊金山。飛行實況表明,向東飛行是“順風(fēng)飛行”,飛行速度達到每小時1200千米以上。
美國航空公司的班機,只規(guī)定在飛機起落時不準(zhǔn)使用手提電腦,而在漫長的航行中則允許使用手提電腦??吹街車某丝图娂姶蜷_手提電腦,我也取出手提電腦工作起來,不斷把旅途的見聞“敲”進電腦。
空姐送餐來。我注意到,上一回叉是不銹鋼的,銀光锃亮,而刀則是塑料的。在“9·11”事件之前,美國飛機上的餐刀也是不銹鋼的。這一回,刀、叉全部是用塑料做的??磥恚绹谥饾u加強反恐意識,因為不銹鋼的刀、叉在恐怖分子手中也可以作為劫機的武器。
觀景、看電視、打電腦、吃途中餐……時間過得飛快。窗外,天漸漸黑了。
累了,我迷迷糊糊睡去,記不清楚過了多少時間,一陣劇烈的搖晃把我從睡夢中驚醒。從飛機上的廣播中得知,在太平洋上空遭遇了強氣流。平時,我乘飛機也曾遇上氣流,飛機搖晃幾下就過去了??墒牵@一回的氣流非常厲害,飛機時上時下猛烈晃動,而且持續(xù)的時間很長。所有的旅客都醒過來了,機艙里燈火通明,有的旅客嚇得臉色發(fā)白,有的發(fā)出了尖叫聲。這樣的劇烈晃動,持續(xù)了半個多小時,這才終于過去……
經(jīng)過這么一場氣流襲擊,我睡意全消。不久,東方漸漸有了亮光。亮光轉(zhuǎn)為橘紅色的朝霞。朝霞之上,出現(xiàn)了藍天。朝霞之下,是一大片濃重的深灰色。藍天慢慢變大,把朝霞吞噬,而那濃重的深灰色轉(zhuǎn)為白色。終于,窗外藍天白云,陽光燦爛,綢緞般的大海閃耀著粼粼波光。
我見到熒光屏顯示飛行實況,客機離舊金山只有1000多千米了。
美國空姐送來“抵埠前點心”,小小的一碗方便面——只有中國通常的碗式方便面的一半??战闶殖譄崴?,給每一位旅客的方便面碗里加開水。
從此,窗外艷陽似火,直到機翼下出現(xiàn)彩虹般的舊金山海灣大橋。
當(dāng)飛機在舊金山機場降落時,另一架美國聯(lián)合航空公司的飛機竟然并肩齊飛,同時降落在另一條跑道上……
(摘自天津教育出版社《俄羅斯自由行》 作者: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