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蛇對農夫說:“如果你能給我食物,我將征服這個世界,并把它貢獻給你。”農夫的信任換來的卻是蛇更多的索取。這時農夫要么更多給予,要么放棄之前所付出的一切……
這條寓言中的貪吃蛇,在現實的A股市場里,有很多。不過,近期證監(jiān)會發(fā)布的一則關于退市新規(guī)的消息,似乎預示著ST時代的終結。
2012年4月2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與深證證券交易所分別發(fā)布《關于完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見稿)》和《關于改進和完善主板、中小企業(yè)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退市新規(guī)),在現行的退市制度上,補充了對公司凈資產、營業(yè)收入、審計意見等8條新規(guī)。
“退市新規(guī)一旦出臺,將使ST公司‘保殼’的難度大增,ST公司感到強烈的危機感,不得不加快資產重組、優(yōu)化資產等措施改變企業(yè)現狀?!庇⒋笞C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向《英才》記者表示。
那么,在剩下的半年時間里,那些行將面臨退市的ST股們,又當使出什么樣的神通來保殼,或者又會上演什么樣的“最后瘋狂”?
淘汰倒計時
這8條新規(guī)中,僅是凈資產連續(xù)兩年為負終止上市,營業(yè)收入連續(xù)三年低于1000萬暫停上市、連續(xù)四年低于1000萬終止上市,這兩項指標就已經讓很多公司如坐針氈。
假設2012年6月11日起,退市新規(guī)正式實行,可以宣布28家公司將被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5家公司判處“死刑”,緩期一年執(zhí)行。
這33家ST公司很有可能成為退市新規(guī)的“刀下鬼”,此次無論打擊力度或者覆蓋規(guī)模,這在我國證券市場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不難看出,證監(jiān)會對淘汰劣質上市公司的決心與力度。
“營業(yè)收入連續(xù)四年低于1000萬說明這個公司已經沒有什么成長性了。”長城證券研究總監(jiān)向威達對《英才》記者表示,而凈資產連續(xù)兩年為負也充分說明公司的管理經營能力存在很大的缺陷。
在退市新規(guī)中涉及凈資產、營業(yè)收入、審計意見類型等3項指標的,滬、深交易所均以上市公司2012年報數據為最近1年參照數據,以2011、2012年年報數據為最近兩年參照數據,以此類推。
“死神來敲門”,顯然留給ST類公司的時間不多了。
“越獄”火熱上演
其實“保殼戰(zhàn)”的硝煙在這些公司中早已經蔓延開了,不過在反應以及采取的策略上則各有手段。
資產重組型:資產重組歷來是資本市場保殼戰(zhàn)中的主要手段,也是歷史上造就垃圾股變牛股的“潛規(guī)則”。
就目前可能退市的公司而言,選擇資產重組的公司仍占據多數。其中*ST科?。?00035.SZ)、*ST廣夏(000557.SZ)、*ST興業(yè)(600603.SH)等14家ST公司先后選擇了資產重組,除了ST長信(600706.SH)重組成功外,其他公司重組仍在進行中。
這之中*ST科健頗具代表性,公司營業(yè)收入連續(xù)四年低于1000萬,每股凈資產也連續(xù)8年為負,近兩年每股凈資產虧損8元以上,目前主營業(yè)務已經停止運營,形勢不容樂觀。不過,5月26日重整計劃正式獲批,執(zhí)行期限為6個月,可以說是年內最后的一次重組,成敗在此一舉,目前還未有公司表示對其重組感興趣。
同樣,*ST廣夏年報顯示,公司近2年主營業(yè)務收入為零,2009年營業(yè)收入也僅有410.38萬元,而每股凈資產自2001年以來也一直為負。自2011年12月8日重整計劃獲批,但直至6月初仍沒有任何進展,本來定于今年6月7日執(zhí)行期滿,“恰巧”6月6日公司發(fā)布公告稱:大股東浙江長金實業(yè)有限公司將所持有的7483401股變賣,這使得重整計劃執(zhí)行監(jiān)督期限延長至2012年9月30日,此時大股東選擇拋售股份背后的意義,值得深思。
自我救贖型:ST寶誠(600892.SH)、ST金化(600722.SH)、*ST寶碩(600155.SH)等8家公司選擇定向增發(fā)、整合資產、出售公司設備等方式,試圖自救。
ST寶誠將通過定向增發(fā),暫時避免退市危機。資料顯示,ST寶誠每股凈資產連續(xù)9年為負,依靠自營業(yè)務很難在短時間內扭轉頹勢,因此公司于6月12日股東大會中,決議通過了定向增發(fā)議案,發(fā)行對象確定為深圳市鉅盛華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及傲詩偉杰有限公司,共發(fā)行股票6000萬股,發(fā)行價格定為8.83元/股,募集資金5.298億元,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一旦募集成功,ST寶誠將暫時擺脫退市的命運。
相比之下,ST金化發(fā)展路徑更加明確。在退市新規(guī)公布之前,ST金化已經積極布局,今年3月26日的股東大會上,就審議通過了修訂定向增發(fā)的預案,計劃募集資金總額16億元,全部用于續(xù)建年產40萬噸PVC樹脂工程和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同時,公司先后出售了持有的華夏新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66.67%和滄州引大入港輸水有限公司49%的股份,分別收回資金100萬元、3346萬元。
坐以待斃型:相比重組和再融資的保殼公司,還有一類即將退市的公司至今仍無任何動作。其淡定的態(tài)度實在令投資者難以淡定。如ST當代(000673.SZ)、ST博信(600083.SH)等11家ST公司。
其中ST當代營業(yè)收入已經是連續(xù)三年低于500萬元,如果再不改善將暫停上市,但目前公司未有任何方案公布。倒是其第二大股東——南京美強特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動作”不斷,自2011年11月10日至今10次大幅減持,3500萬股減持至2005.1479萬股,減持幅度達到42.71%,另外在今年1月18日分別質押給招商銀行、興業(yè)銀行1000萬股,可供它支配的股份所剩無幾了,這似乎也從另一角度說明ST當代形勢不容樂觀。
“杯具”的ST博信今年剛剛摘星,卻又遭遇“雷擊”。2011年*ST博信實現盈利1653.96萬元,今年4月25日成功摘星,可三天之后,退市新規(guī)(意見稿)的公布,使ST博信如臨深淵。資料顯示,ST博信營業(yè)收入連續(xù)四年低于1000萬,其中2009、2011年營業(yè)收入均為0元,2008、2010年營業(yè)收入分別為317.70萬元、480.83萬元,主營業(yè)務基本處于停滯狀態(tài)。
“無論是資產重組或者是采取其他策略挽救危局,還要考慮數據之外的一些決定性因素?!崩畲笙鱿颉队⒉拧酚浾弑硎?,大股東集團公司、參與重組方、債權人、以及擁有地方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中地方政府等方面的態(tài)度也尤為重要。
稀而不貴的窘境
當前資本市場上*ST、ST公司分別有91家、89家(包括暫停上市與B股),其中不乏保殼幾年的上市公司,空殼公司也不在少數。
稀少的“殼資源”,為何鮮有人接手呢?
“‘殼資源’并不像以前那么寶貴了?!毕蛲_向《英才》記者表示,地方企業(yè)上市制度有所放松,而且也會綜合考慮IPO或借殼上市,在時間、成本上哪個更具優(yōu)勢,現在市場明顯供大于求。
對于投資ST公司李大霄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投資ST類公司好比在河沙里淘金,淘到的可能是黃金也可能是沙子,如果購買河沙的成本較低,那么適當的參與,或許可以博得高額收益;一旦河沙的成本迅速推高,接近于淡黃金的價格,那么購買的風險就明顯加大了,投資者不適合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