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個大舞臺。那么,生存于世的我們,則是這個舞臺上的一名演員了。
既是演員,人人不都在演戲嗎?都在演戲,又有多少真實性可言?既無真實,那我們不是生活在虛幻之中嗎?由此推之,可見人生就是演戲這句話是多么偏頗與謬誤了。
人人都不愿演戲,都希望以自然和真實面對人生,都追求一種無掛無礙的自由與灑脫。
當(dāng)然,這不過是一種美好的向往而已,而生活卻并非如此。
生活除了享受、美好與自由之外,還存在著苦難、沉重與多重限制、束縛的一面,它是美與丑、輕與重、享受與折磨、自由與約束等相互交融的復(fù)合體。
一定的約束與規(guī)范如道德公理、法律法規(guī)等無時無刻不在限制著個體的生命,人們無法超越它們,因此,不得不壓抑生命的本能與欲望生存于世。
既有壓抑,就免不了表演,做出一種演戲的姿態(tài)。
這就是說,生活中不可能沒有表演。但是,我們又不能把生活當(dāng)作一場演戲來對待。
于是,適度表演就應(yīng)運而生了。
所謂適度表演,就是有控制地表演。
一個人如果失去了控制,真不知會干出多少有損人格與尊嚴的蠢事出來,比如欲壑難填、粗俗不堪、狂放不羈等等。人在這些方面都需要控制自己,有所節(jié)制,表現(xiàn)出文雅、禮貌與道德。
其實,我們?nèi)巳硕加斜硌莸挠?,比如說,出門時總要將自己打扮修飾一番;在情人面前把自己最好的方面展示出來;在上級與領(lǐng)導(dǎo)面前顯出自己的勤勉能干;在公共場所顯出自己的卓爾不群……這樣的表演既是社會的需要,也是文明的一種象征。
因此,我們不能把一切表演全盤否定,如果全盤否定,也就是否定了文化。說到底,文化也是一種表演,一種有規(guī)范的儀式由適度的表演來予以體現(xiàn)。
問題的關(guān)鍵是,人的表現(xiàn)哪些是自然的流露,哪些是適度的表演,又有哪些是純粹的表演呢?有沒有一個標準來衡量與取舍?
回答自然是肯定的。這衡量的標準取決于社會的文明、發(fā)展與進步。
自然的流露是率真與純樸,如果過于泛濫,必得由適度的表演予以框定;純粹的表演是造作與虛偽,應(yīng)由返樸歸真的自然流露予以糾偏。任何事物,都不能極端化,否則,也就走向了它的反面。
適度表演,是社會本身、社會規(guī)范與社會文明對人們的一種要求。我們不能一談表演就全部視之為虛偽與做作,也不能在追求自然、返樸歸真的旗號下放任自流。
適度表演,是人生的一種境界與氛圍,能讓我們變得更加聰明能干、漂亮可愛、文雅謙恭……一句話,它能使我們變得更加文明。
放松自己
常言道,做人難,難做人。人活在世上,的確不容易。不說別的,僅吃喝拉撒這幾項內(nèi)容,要說多復(fù)雜就有多復(fù)雜,要說多困難就有多困難,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該要耗去人生多少寶貴的精力和時間!
可人畢竟不是動物,除了吃喝拉撒睡這幾項活命的必要條件而外,還得勞動、工作、思想、創(chuàng)造、娛樂等等。特別是生活在今天的當(dāng)代人,活著就更不容易了。在單位上班,除了干好本職工作外,還得處理好與領(lǐng)導(dǎo)、同事、下級之間的關(guān)系,時刻注意自己的“光輝形象”。既怕別人背后議論你,更怕哪個居心叵測的小人暗中“使絆子”鏟你一腳,總得小心翼翼、謹小慎微才是。下班回家,開車的怕堵車怕違規(guī)罰款,坐公交的怕?lián)頂D也怕小偷,騎電瓶車、自行車的更怕撞車出意外。到了家中,又換了角色,成了父親、母親,或是丈夫、妻子,也許是兒子、女兒,瑣碎的家務(wù)似“一地雞毛”,總得收拾收拾才像話;在外面即使有天大的委屈與不順,在家里也得深藏于心,露出一副笑臉才是。家庭家庭,必須充滿溫馨與寧靜,才算得上一個像樣的家庭呀。到了晚上,又得想著干干第二職業(yè)賺點兒錢。單位的那幾個破工資,能干點兒什么呀?社會現(xiàn)代化,家庭、個人也得現(xiàn)代化才是,這就需要很多很多的錢。沒有房子連做夢都想著要買房,有了房子得裝修,裝修得考慮弄得富麗堂皇一些;有了普通電視還要買平面液晶電視,有了一般手機還得考慮買多功能的蘋果iphone,有了照相機還想擁有攝像機……這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即使個人想滿足,可大家都在一個勁地奔“小康”,你又不缺胳膊短腿,又不比別人愚笨,干嗎別人能夠摩登化,你就不能現(xiàn)代化?有朝一日,當(dāng)你擁有了這一切,又會不安分起來,心里充滿了新的騷動與躁動、渴望與需求、刺激與冒險,想賺更多的錢啦,想住更高檔的新房啦,想當(dāng)更大的官啦,想找瀟灑漂亮的情人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一想就想出許許多多的美妙來,結(jié)果弄得整夜“烙燒餅”翻來覆去難以入眠,那身下的“席夢思”,可就成了真正的席夢思了。好不容易合上眼皮,恍兮惚兮地向夢鄉(xiāng)進發(fā),可設(shè)置的鬧鐘或手機叫醒鈴聲突然大作,你驚得趕緊從夢中返回現(xiàn)實,緩緩睜開迷蒙的雙眼,哦,原來天已大亮,又得振作精神去上班了……
瞧,咱們今天的現(xiàn)代人就是這么個活法,你說復(fù)不復(fù)雜?這么樣做人,哪有不難的?比古人不知要難多少倍呢!
其實,這么累、這么難地活在世上,也不能怨別人。要發(fā)牢騷、要罵娘,第一個對象便是你自己。有人說,人生成就是一個賤坯子!說這話的人多少算得上一個參悟了人生的人。是的,人很賤,這許多許多的苦呀、累呀、難呀,說到底,都是自己找來的。所以,我很佩服并信奉林語堂先生享受人生的觀點?!皩飘?dāng)歌,人生幾何?”在這短暫而難得的人生中,再去自尋那許許多多的煩惱與痛苦,不是太對不住上帝恩賜給咱們的幾十年光陰嗎?
將人生視為一種享用,把生活當(dāng)作一門藝術(shù),我以為首先得放松自己才行。怎么個放松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看書,古人對字紙、書畫之類的東西很崇拜很迷信,對讀書這一項,也搞得很嚴肅很正經(jīng),得焚香凈手、正襟危坐、捧卷閱讀才行。其實這樣很累,沒有必要去如此這般地折磨自己。我最喜歡的讀書方式,是躺在床上,旁邊放一杯清茶,隨意讀來,沉浸其中,其樂也融融。再拿人的欲望來說,它像一個深淵,是沒有止境的。人沒有欲望固然不行,但欲望太多太盛了,便會生出些許邪惡,作繭自縛,真?zhèn)€陷入深淵了。古人說,知足常樂;又說,無欲則剛。仔細揣摩,都是些頗富深刻哲理意味的名言警句。當(dāng)代人生活節(jié)奏很快,像上滿了發(fā)條的鐘表,“咔嚓咔嚓”或者“嘀嗒嘀嗒”地走個不休。這快與慢也是相對的,難能可貴的是,在匆忙中偷閑,在急迫中放松,在緊張中愜意。
需要指出的是,放松并不等于放任、放縱與松懈。放松自己,是人生的一種技巧與藝術(shù),能使人進入一種最佳狀態(tài),達到享受人生的最高層次。其實,不管干什么事情,太緊張了都會慌亂無措,難以獲得成功。唯有放松自己,運動自如,才有可能達到競技的良好狀態(tài)。這跟練氣功是一回事兒,首先得放松自己,然后進入游刃有余、優(yōu)哉游哉的“逍遙”境界。
輸?shù)乃囆g(shù)
在形形色色的競爭與比賽中,人人都渴望戰(zhàn)勝對手,成為一個贏家。
可事實并非如此,贏與輸、勝與負總是相生相伴,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成為贏家與勝者,總有失利之時,常勝將軍關(guān)羽不是也有敗走麥城落馬生擒之日么?勝敗不僅乃兵家之常事,也是人生之常事。輸并不可怕,也不可恥,輸之可怕與可恥在于輸了志氣輸了信心,輸?shù)靡货瓴徽裥捏@膽戰(zhàn)。只有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這輸,才算是輸出了水平,輸出了學(xué)問,輸出了一種別致的風(fēng)采。
也許是受了“勝者王侯敗者寇”這歷史傳統(tǒng)的影響,中國人最怕輸,對輸具有一種無法克服的恐懼,真可謂談“輸”色變、望“輸”生畏。
而最怕輸?shù)耐钊菀纵敗?br/> 對輸,得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才行。
輸?shù)某惺苣芰Γ饕憩F(xiàn)為三個字:輸?shù)闷稹?br/> 一個輸?shù)闷鸬拿褡?,才是成熟的民族?br/> 對于個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輸?shù)闷?,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
既要輸?shù)闷?,首先得有一定的資本和實力才行。一輸便稀里糊涂,不可收拾,肯定是不能上陣對敵競爭的。輸?shù)闷鸬馁Y本與實力既表現(xiàn)在物質(zhì)方面,也反映在精神與心理方面。物質(zhì)雄厚,輸一點兒無關(guān)緊要,稍事調(diào)整,重整旗鼓,便可轉(zhuǎn)敗為勝;物質(zhì)匱乏,輸?shù)靡桓啥簦膊豢膳?,只要猛志固守的精神尚存,有朝一日,也可登上贏者寶座。由此觀之,輸?shù)木衽c心理承受能力至關(guān)重要。
欲提高這種承受能力的心理素質(zhì),關(guān)鍵也在于三個字:不怕輸。
競爭時,一心想著要打贏對手,吃掉對方,如此固然能提高斗志,但免不了出現(xiàn)急功近利、急躁冒進的傾向,容易暴露弱點,反為對方所敗。
競爭時,若首先想到了輸,為輸作了準備,留了后路,便能做到進退有序,無懈可擊;還能放開手腳,進入最佳競技狀態(tài),將生命的潛能發(fā)揮到極致。如此,常能出奇制勝,挫敗敵手。
一個聰明的競爭者還會巧妙地利用“輸”這一形式,把“輸”作為一種策略,比如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撤退,或做出失敗的假象誘敵深入迂回包抄予以殲滅等。拳頭的收回是為了更加有力地打出去,具有謀略的輸也是為了更好地戰(zhàn)勝對手。
因此,輸也是一種藝術(shù),一門深奧的學(xué)問。
當(dāng)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沒有戰(zhàn)爭的槍林彈雨與炮火硝煙,但明里暗里的競爭與比賽從不間斷。比如加工資,有人加了,有人沒加,這沒加的人便是輸了;比如評先進,有人評上了,有人落選了,這落選的人就是輸了;比如參加某項活動,有人獲了一等獎,有人只得了個三等獎,相對來說,這獲三等獎的人也算輸了……如此等等,不勝枚舉。如果這些輸了的人便撒潑耍賴,嚷著非要給他加一級工資不可,或者到處造謠中傷,攻擊那個評上先進、奪了一等獎的人,恨不得立即將人家拉下“馬”來心理才得以平衡,這樣的輸家,不是太小氣太卑鄙太可笑了嗎?
有贏便有輸,有勝就有負,此消彼長,循環(huán)不已。今日失利,焉知明日不贏?那些通曉輸贏辯證法的人,不會因為一點兒蠅頭小利而斤斤計較,也不會因為一時之得失而耿耿于懷,更不會因為某種形式上的失敗而委靡不振。
輸,對于那些成熟的人來說,不啻為一種優(yōu)美動人的儀式。他們輸?shù)脼t灑,輸?shù)猛纯?,輸?shù)镁?,令人回腸蕩氣,擊節(jié)贊賞。
只有那些輸?shù)闷?、不怕輸?shù)娜?,才是真正的強者、勝者與贏家!
為自己高歌與悲泣
現(xiàn)代人畢竟是現(xiàn)代人,具有多種復(fù)雜的情感、多重矛盾的心態(tài)。現(xiàn)代人置身于過去與未來的坐標點上,在新與舊、美與丑、善與惡等無數(shù)相生相克、相互纏繞、相互攪動的二極旋渦中翻卷浮沉、痛苦撕扯,不免做出各種各樣既可笑又可敬,既可悲又可喜,既渺小又偉大的掙扎姿態(tài)。
面對大自然的壯麗景觀,如浩瀚無邊的大海,高聳連綿的群山,我們的心靈,自自然然得到超脫與升華,物我歸于同一,滋生出一種博大與崇高之感,融百川海洋于胸懷,“欲與天公試比高”。但是,也會在轉(zhuǎn)瞬之間無可名狀地跌入自卑自憐的深淵:在這雄偉的大自然面前,人,顯得多么渺小無力呀!為了展示人類的偉大,我們竭盡心力,不惜挖掘內(nèi)在的潛力,以聰明、智慧、才能建造起令古人不敢想象的無數(shù)高層建筑以及規(guī)模宏大的工程。在這些堪與大自然媲美的人造自然面前,我們的內(nèi)心得到平衡。于是,不禁為人類的成功與偉大而欣喜而陶醉。然而,當(dāng)我們將視點轉(zhuǎn)向自我這單一的個體時,內(nèi)心的孤獨及個體的微小又引發(fā)了人類原始而本能的恐懼,以一種陌生而怯懦的眼光打量著這些親手建造的巍峨工程,對朝露般轉(zhuǎn)瞬即逝的個體生命悲憫哀嘆,在對永恒不朽的追求中艱難而痛苦地掙扎不已……
這是一個個相互纏繞、困惑苦惱、綿延推進的怪圈:面對成功,我們喜悅,充滿自信,眼里的世界明媚光亮、風(fēng)采動人;有成功就有失敗,當(dāng)失敗的陰影罩在頭上,我們悲哀,為自己的無能與無奈長嘆,世界變得陰晦黯淡,充滿凄風(fēng)苦雨;在對失敗的不甘與藐視中,我們又奮而振作,以氣吞山河之勢全身心地投入未來,成功的高歌已隱隱嘹亮于不遠的前方……現(xiàn)代人的情感、心理越來越豐富而復(fù)雜,越來越細膩而微妙,無端的愁緒煩惱、悲天憫地與莫名的自信偉岸、欣喜豪邁會如變幻不定的云煙在我們心頭飄忽聚散。
這,便是現(xiàn)代人獨特的心靈之路!
這是否無法超越的一個又一個怪圈?有沒有什么解脫之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種清明寧靜的心境而今安在?佛的大徹大悟,禪的煙消云散日月現(xiàn),實在是一種令人心馳神往的至境,何不追尋而遁入其中?
現(xiàn)代人置身于躁動變革的時代,面對的是需要創(chuàng)造的世界,也是日益文明且日益多元化、復(fù)雜化、人性化的世界,那清澈澄明、寧靜幽玄的境界美則美矣,于現(xiàn)代人而言,卻是可望不可求,可求不可即的境界。
現(xiàn)代人注定了要在怪圈的煉獄中煎熬掙扎,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也是一條充滿希望與新生的道路。
那么,面對人生面對大地面對天空,我們何不來一番真正的瀟灑,值悲泣處則啞嗓,當(dāng)高歌時且引吭,痛痛快快地生活,大大方方地揮灑,無私無剩、無怨無悔地獻出自己的所有。
痛苦,不可或缺的享受
就一般情況而言,笑聲是高興與快樂的產(chǎn)物,哭聲是痛苦與難受的反應(yīng)。嬰兒從母腹降臨人世的最早反應(yīng)與動作,便是踢舞四肢哇哇大哭,因此我們有理由說人生之初,便充滿了痛苦與難受。并且,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痛苦總是不依不饒地相隨左右,直至生命的終點。
痛苦可分為兩種,肉體的與心靈的。
肉體的痛苦,源自身體遭到外部物質(zhì)的打擊或身體本身的病變;心靈的痛苦,則是外部信息對大腦的刺激或身體內(nèi)部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紊亂而產(chǎn)生的連鎖反應(yīng)。大多情況下,肉體痛苦與心靈痛苦交織在一起,難以嚴格劃分。
有痛苦,便有歡樂。它們相依相伴,形影不離;又互為反正,水火不容。這二者之間,若讓人們選擇,肯定會發(fā)出同一個聲音:歡樂!
是的,人人都愿生活充滿陽光,歡樂常在。
然而,討厭的痛苦總像一片陰影,揮之不去;又像一根藤蔓,纏繞人生,無法避開。
因此,我們無法不接觸痛苦。既然經(jīng)常接觸,就得好好打量它,認真審視它,公正評價它才是。
人生若永遠充滿了歡樂,活到老,笑到老,不是太單調(diào)了嗎?有痛苦來調(diào)劑調(diào)劑,增加一點兒新的刺激與體驗,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
痛苦,能從人們常常忽略的角度驗證生命的存在與希望。能夠感受肉體痛苦的人,證明其生命依然存活于世;能夠感知心靈痛苦的人,說明他至少還沒有達到麻木不仁的程度,仍憧憬著新的生活與未來。
痛苦,可使一個人變得堅強起來。若永是歡樂,人生將如溫室中的鮮花,一遇嚴霜,便會夭折。時時經(jīng)受痛苦的磨練,生命將更加堅強旺盛。
痛苦,是人生成熟的催化劑。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dāng)家,正是生活的痛苦使其早熟。經(jīng)常感受痛苦,搏擊人生的風(fēng)浪,將使你變成一個技術(shù)高明而嫻熟的水手,很好地駕馭自己的人生之舟。
痛苦,是文學(xué)藝術(shù)常常關(guān)注的對象。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人物,內(nèi)心常在撕裂的痛苦中掙扎,表現(xiàn)出一種病態(tài)的美感;希臘雕塑作品《拉奧孔》,主人公拉奧孔被毒蛇纏繞所表現(xiàn)出的強烈痛苦,卻給我們一種審美的愉悅。痛苦在文學(xué)藝術(shù)的聚光燈下,常給我們美的享受。
痛苦,可以凈化人們的靈魂。積極進取的人生,每一次痛苦都是一次升華的過程,靈魂在痛苦的熬煎中一步步邁向純粹、潔凈、燦爛的美好境界。
……
關(guān)于痛苦的公正說法,我們還可舉出許許多多。
既然痛苦是無法避免的,我們就沒有必要躲避它,害怕它。你越躲避,它越是緊緊地纏繞著你,束縛你的手腳;你越害怕,它越是無孔不入地侵襲你,使你防不勝防。
面對痛苦,首先要正視它,要有勇氣迎上去,或與它交鋒,或與它對話,或與它交融。
為了達到某一目的,完成某項使命,有人甚至人為地制造痛苦,以磨礪斗志,激發(fā)活力,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便是如此。
就痛苦本身而言,是一個折磨人的過程。人的身體、心靈如刀割,如鋸磨,如火燒……實在難以忍受,又不得不忍受這巨大的摧殘。漫長的痛苦過程一旦消失,便有云開日出之氣象,眼前將是一個更加明朗亮麗的世界。
忍受痛苦的過程需要毅力、決心與氣魄。三國時代關(guān)云長刮骨療毒,那該是多么殘酷而痛苦過程呵!可關(guān)羽竟在隨意的談笑間,從容自如地度過了痛苦的難關(guān)。莫非他不是凡人,沒有疼痛的神經(jīng)與感知嗎?非也!因為在刮骨療毒時,他心里想著的是襲取樊城、攻占天下,幫助劉備恢復(fù)大漢江山,所以咬咬牙,忍一忍,也就挺過來了。
如果我們把痛苦當(dāng)作一種別致的享受,把痛苦的過程看成是一種升華的手段,把痛苦的終點視為幸福的樂園,又有什么樣的痛苦不能忍受、不能克服、不能戰(zhàn)勝呢?
責(zé)任編輯/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