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工作餐,我們一般去街對面的那家小餐館,叫個炒花飯,或點幾樣小炒;來了對飯菜不太講究的客戶,我們也往那兒帶。小餐館的老板很熱情,不僅價格優(yōu)惠,而且菜的分量也不含糊。就拿我們常點的油淋茄子來說吧,盤里堆得高高的,作料也下得全。每次吃完,盤底總是留下厚厚一層油。我們常感嘆:物價這么高,一盤茄子才收九元,光油就用這么多,老板怕是沒啥賺頭。
上個月,審計的老馬調(diào)到我們部門。聽人說他很摳門,每天上班都自帶飯盒。帶飯盒?這都是什么年代的事了。就為了省個午飯錢,真不嫌麻煩。我們對這位老馬的“行徑”都很嗤之以鼻。他來的頭一天,大家七嘴八舌,說以后就在那家餐館搭伙吃吧!一頓飯,點三個菜,每個人也攤不到十五塊錢。要是炒花飯或炒粉,十元錢就能吃得舒舒服服。老馬想了想,接著笑笑說:“好,從明天起我也‘入鄉(xiāng)隨俗’。不過,我有點特殊的做法,你們可別少見多怪?。 ?/p>
第二天,又到開飯時間,我們拉著老馬一起去餐館。沒想到,老馬先拐進旁邊的超市,買了一桶某知名品牌的花生油。我們正感驚訝,不知他要搞什么名堂,老馬把那桶花生油“咚”地一聲放在柜臺上,叫老板和我們都到后面的廚房去。
餐館大堂的環(huán)境還說得過去,可后面廚房衛(wèi)生不敢恭維。地面上間或有蟑螂飛快穿行。一大堆碗碟堆在黑乎乎的水池里,讓人直倒胃口。炒菜的師傅忙得出汗,幫工正把油從大塑料壺倒進一只鋁盆里。那油看上去有些渾濁,沉淀物明晰可見。
老馬問老板:“這油是哪里來的?有沒有正規(guī)廠家的進貨單?”老板很窘,搓著手,苦著臉承認(rèn)道,油是從沿街推銷的小販那里買的,比較便宜。不說小餐館,就是一些大酒店也如此。都在超市里買,那還賺鬼的錢喲!老板直言不諱的表白,讓我們倒吸了一口氣。
老馬不愧是做審計的,他把一張報紙拿出來,指著上面那條“地溝油”的新聞,對老板說:“為‘進口’安全,以后給我炒粉或做菜,麻煩師傅用我?guī)淼挠??!?/p>
老馬的“創(chuàng)舉”頓時讓我們恍然大悟,原來他平時帶飯盒上班并不是摳門。我們紛紛表示,以后都要自備油,還要派人監(jiān)督師傅炒菜的過程。為留住顧客,老板點頭應(yīng)允。
沒想到,過了幾天,老板靈機一動,干脆打出“代客存油”的招牌,顧客響應(yīng)者眾,小店的生意也紅火起來。
責(zé)任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