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根深,號泉廬主人,1956年生。河北師范大學美術系畢業(yè)
河北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衡水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衡水市書畫院畫師
作品八編《中國藝術博覽》、《古今畫雞集成》、《現(xiàn)當代河北美術家作品集》、《中國書畫作品集》、《河北省政協(xié)書畫作品集》,2010年出版《薛根深畫選》,2011年1月舉辦“清韻本色——薛根深花鳥畫展”。作品被多家美術館、文化機構及個人收藏。
畫中國畫光有筆墨紙是不夠的,還要用心。心無界,心是無形無相的我,用心作畫方得神品、逸品,方能達到一種高度。薛根深的畫好就好在一張張皆是用心繪制而成。
繪畫貴在獨特。獨特不僅單指技法,其中包含畫家的思想、情趣、筆墨氣韻以及藝術語言的深層表達。薛根深的花烏畫,淡而清雅,梅花、青竹、柿子、公雞,鄉(xiāng)間野趣,信手拈來,筆隨心到,落墨成圖,別具一格。細品他的畫作,誘人神魄的不是線條的美和變幻,而是最民間、最本真的清香雅韻。他的《秋風秋雨》、《夢梅》、《春冷》、《雨霽》、《伴月》著色不多,用筆極簡,卻有著“花浸雨中無水而潤澤,鳥立石上無風而擺動”的靈性與鮮活,丹青寫意,筆筆通情。“聞之即醉,呼之欲出“之效令人折服。
薛根深的花烏畫有個性,有深度。君子情懷,意境深遠。在他筆下,一花一草一枝一葉經(jīng)看耐看。具有薛氏風格的大公雞運用京劇花臉藝術的夸張筆調,把美發(fā)揮到了極致。在這種夸張下,公雞的尾毛被幻化成皮草裙,像一個個身著戲裝的演員,或臥或立,或靜或走,姿態(tài)萬千。此種畫法用筆用墨用色皆為泉廬獨有,線條飄逸,引人入勝,被稱之為逸品。
泉廬作畫不重復,既不重復古人,也不重復自己。他說,要是都畫一樣的畫,全世界只一個畫家就夠了。泉廬寫意鳥雀很少雀躍枝頭,大多站在地上,穩(wěn)穩(wěn)的,即便在高處,也是腳爪雄健,穩(wěn)如磐石。這樣的藝術處理源自家鄉(xiāng),源自華北平原這方廣袤的土地。畫家懷著對家鄉(xiāng)熱土的深深眷戀,汲取民間藝術的營養(yǎng),開闊眼界,脫匠氣,滌俗氣,具有家鄉(xiāng)特色的風物自然會潛移默化地流于他的筆端。
泉廬說,中國畫必須中國化。中國畫是講究線條的,線條構圖可以變幻多端,可以神出鬼沒,但萬變不離其宗:可隨意,但不可亂抹。在這種思維下,薛氏風格的柿子充分利用線條構圖“穩(wěn)、準、快”的藝術特點,立意灑脫,不事張揚,既傳統(tǒng)又有其獨特的風格。不過,生活是生活,藝術還是藝術。擷取畫中任何一個柿子都無法在現(xiàn)實中復原,神來之筆落干紙上竟成事事(柿柿)如意,其造詣之深可見一斑。
薛氏花卉多用線條,色淺,柔而不媚。即便是畫牡丹,也是泉廬式的,似在工筆與寫意之間,半開不開,絕無與百花爭艷之姿。
薛氏風格的竹子以小品見長。不多,只用兩根,一深一淺,一根(昂首)做事積極向上,另一根(彎下來)做人謙虛謹慎。薛氏小品較之大畫更為有趣。一個蘿卜一碗粥即為《粗茶淡飯》:《夜夜當秉燭》,卻并不畫燈。心中有燈皆有趣,心中無燈即無樂,便是畫家的趣味所在。
大畫家黃賓虹說,品畫之高,根于品人。薛根深幾十年來虛心向前輩和同時代的藝術家學習,低頭創(chuàng)作淡泊名利,在創(chuàng)作道路上孜孜不倦。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辦一次畫展,出一本畫冊與朋友分享。當這些愿望都實現(xiàn)了的時候,他說,接下來還是虛心學習,潛心創(chuàng)作。
(責編: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