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德,即語言交流中的道德,“惡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口者,關(guān)也;舌者,機也;出言不慎,駟馬難追?!狈卜蛩鬃樱m不能“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但“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注重口德,尤為必要。
不說之德:
張學良
對當年往事守口如瓶
1936年12月12日,因深感大敵入侵,國家危難之際,軍人守土有責,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斷然發(fā)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也改變了張、楊二位將軍的命運。楊虎城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張學良失去了半個多世紀的自由。
臺灣蔣氏政權(quán)由蔣介石傳給蔣經(jīng)國,張學良沒有人身自由。蔣經(jīng)國過世,李登輝繼任臺當局領(lǐng)導人后,張學良雖仍軟禁,但行動有了自由,可以接受媒體采訪。來訪的媒體和學者最好奇的最想得到答案的,便是西安事變的內(nèi)情,然而張學良幾十年如一日,絕口不說他與蔣介石、周恩來談判的內(nèi)情。即使在張學良獲得完全自由并赴美定居后,哥倫比亞大學與他做口述歷史時,也沒有談到什么西安事變的“驚人內(nèi)幕”,而且明確對做口述歷史的學者張之丙、張之宇姐妹說:“有也不能告訴你們,現(xiàn)在我絕不說?!?br/> 張學良為何不談西安事變?根據(jù)常年不離左右的專勤組成員回憶,張學良在臺灣接受臺灣中視主播陳月卿訪問時,曾說過其中的緣由。張學良說,他與蔣介石、周恩來在西安的談判往事,現(xiàn)在蔣介石與周恩來都過世了,只剩他一個活著,不管說什么,只是他自己的說法,拿不出證據(jù),另外兩個人都不能作證,所以說了也沒用,不如不說。
張學良發(fā)動西安事變,為的是促成全國一致抗戰(zhàn),歷史已經(jīng)定論,公道自在人心。關(guān)于張學良與蔣介石、周恩來之間的談話,在二人已經(jīng)作古、了無對證的情況下,由張學良說出,僅為孤證,可作談資,卻已難成史實。決不利用一己之話語權(quán),對歷史作有利于自己的言說,張學良將軍的“不說之德”,不僅是口德,而且體現(xiàn)出人品定力和人格魅力。
不應之德:
余光中
對前友惡聲調(diào)侃以對
“君子絕交,不出惡聲?!背鲎浴稇?zhàn)國策》樂毅答燕惠王的信。意即朋友絕交,決不惡言相向,此乃君子之道。
著名詩人余光中與作家李敖曾經(jīng)是合作伙伴和朋友,后因種種原因分道揚鑣,李敖在做電視節(jié)目、寫文章或其他場合,經(jīng)常對余光中揶揄諷刺,對此,余光中從不回應。有人問余光中:“李敖天天在不同場合找您的碴兒,您從不回應,何故?”余光中答曰:“他天天罵我,說明他的生活不能沒有我。而我從不搭理,證明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李敖好斗,愛找人家麻煩,在他看來,把別人的缺點暴露出來才有成就,何苦呢?”
余光中與李敖都是卓有成就、影響廣泛的文化名流,但就“君子絕交,不出惡聲”的口德而言,余李優(yōu)劣自現(xiàn)。是的,人無完人,誰會沒有缺點呢?沒完沒了地指責別人的缺點,并不能證明自己的正確。君子絕交,應是深思熟慮的結(jié)果,事已無可挽回,多說何益?況且,俗話說“一只巴掌拍不響”。君子絕交,應當反思自己要負的那部分責任,就算道理全在自己這邊,起碼也是自己擇友不善,無知人之明。與其喋喋不休地數(shù)落對方的不是,不如自我檢討,又何苦再去傷害對方。余光中對李敖找碴兒的“不應之德”,倒是體現(xiàn)出他作為文化大家的寬容、從容、優(yōu)雅和度量。
不較之德:
梅蘭芳
周濟謾罵過自己的小報記者
無名小輩通過挑釁名人抬高自己,這一招其實并不新鮮。當年,梅蘭芳的京劇表演藝術(shù)已經(jīng)到了爐火純青、有口皆碑的境界,獲得國人一致好評。然而。有家小報記者,卻故意挑釁梅先生,以此抬高自己的知名度。對此,梅先生當然不予理睬。小報記者不能得逞,變本加厲,對梅先生進行謾罵、羞辱。梅先生還是一言不發(fā),旁人看不下去了,要梅先生給挑釁者以迎頭痛擊,梅先生卻耐著性子,說服大家不要去管他。小報記者自討沒趣,事情也就煙消云散了。
不承想,忽一日,有人敲響梅先生家的門,家人打開門一看,原來是那個謾罵過梅先生的小報記者。貧困潦倒的他,到處借錢借不著時,卻想起了自己曾經(jīng)冒犯過的梅先生。梅先生出來見他。他開始虔誠地檢討自己,梅先生打斷了他,說:“別講了,你有什么事嗎?”小報記者說了自己沒錢、借錢無門的遭遇。梅先生掏出200塊錢給他,說:“請走吧?!边@位記者感動得撲通跪倒在梅先生跟前。梅先生只是說:“走吧?!?br/> 事后,梅先生還以此為例教導自己的家人,一定要注意口德,就是嘴巴要積德,嘴巴要讓人。嘴巴讓人,一生平安。他自己也以身作則,從未背后說過一個人的不是。梅先生毫不計較小報記者對自己的冒犯,這種“不較之德”,證明他不僅是京劇藝術(shù)的泰斗,而且是道德高尚、為人師表的楷模。
任何時候,你的言論會顯示你的人品,展示你的人格,影響你的形象。和傳統(tǒng)社會相比,網(wǎng)絡社會到處都是言論的場所,微博、QQ、博客、論壇等,人人都有發(fā)言的權(quán)利,你的言論,轉(zhuǎn)瞬即可傳遍四海。如果你的言論缺乏真實性,你就成了謠言的傳播者;如果你的言論缺乏文明和修養(yǎng),你就成了言說之地的污染者;如果你的言論傷害他人,勢必造成相互之間的傷害。因此,言論越自由,口德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