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除了必要的知識能力外,良好的思想品德也是社會對綜合人才的要求。中學以及小學階段是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時期,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中學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首先從當前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出發(fā),提出了優(yōu)化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對策。
關鍵詞:新課改;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
中小學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學校的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當前中小學生的思想非?;钴S,并且相關的人生觀、世界觀并沒有形成,對于一些事情的好壞、善惡以及美丑分辨不清,這種現實情況對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
一、當前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很多中小學生對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這也直接使得學校相關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不到位的現象日益突顯。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多數學校將升學率的高低作為衡量自身的標準,而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卻只是簡單地停留在口頭基礎上,實際的德育進展非常緩慢,在中小學中思想品德教育往往要讓位于文化知識的教育,有的甚至直接被擱置到了一旁。
2.社會中各種消極思想對思想品德教育產生了不良影響
由于中小學生自身年齡以及社會閱歷的不足,使得中小學生自身對事物的判斷以及抵制能力較弱,很容易被一些不良事物和思想引誘,從而無法辨別好與壞、對與錯,更有甚者將一些嘩眾取寵、腐敗墮落的不良思想當作一種正確的人生觀,這就直接導致了傳統思想品德教育中一些模范人物和事跡不再被中小學生所認可和學習,有的學生受學校的影響,將各種思想品德教育活動當作一種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主義。另外,社會中人們對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支持不夠,也給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3.中小學的思想品德教育體系還不完善
當前很多中小學的思想品德教育體系仍然存在問題,很多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目標和層次不高,主要表現在:新課改后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中的內容與當前中小學的德育目標不相符,比如說新課改要求的“中小學生要形成道德價值觀和人生觀”,但是在現實中,這也只是停留在口號的層面上,實際取得的效果非常有限。另外,有的中小學在開展德育,欠缺長遠的規(guī)劃和部署,各個學校之間獨自開展德育工作的現象普遍存在,并且德育工作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需要之間存在差異,從而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這也使得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優(yōu)化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對策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思想品德教育中來
中小學生的身心都處于一個告訴發(fā)展的階段,這時候是人一生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這一階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在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時,老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盡量利用那些發(fā)生在他們身邊的人或事作為教學的實例,也可以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音樂或電影等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以一種探索者的身份投身到日常生活中去,進而體會身邊現實中發(fā)生的思想品德事件,不僅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一種善于觀察的習慣,還能夠使學生與老師之間消除隔閡,彼此充分交流,進而形成一種和諧活潑的課堂氛圍。也只有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思想品德教育中來,才能夠進一步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學生也會在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下,接納思想品德教育,明確自我的發(fā)展目標的增強辨別能力。
2.思想品德教育要和各科教學相結合
中小學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簡單地依靠思想品德課來實現,應該充分發(fā)揮各學科的優(yōu)勢,將思想品德教育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同學科在進行知識的傳授時融合思想品德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學科之間的教學內容不同,教學方法也有著明顯的差別,所以它們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在語文課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課文中的人物和事情來引導學生分辨是非對錯,比如說在小學語文《東郭先生和狼》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對課文的講解使學生充分了解到狼的虛偽和兇殘、東郭先生的迂腐和仁慈以及農夫的膽識和智慧,老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在現實的生活中,對狼一樣的壞人絕不能心慈手軟,遇到事情應該善于思考,從而也對學生進行一次無形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歷史課中,老師可以在講解相關歷史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一次愛國主義的思想品德教育。
3.注重教師教學理念的學習,完善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思想品德老師的傳統教學觀念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新形勢,因此,老師應該注重自身教學理念和方法的學習,從而更好地提升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自身潛力,并培養(yǎng)出一批具備健全人格的人才,因此,思想品德教師應該掌握現代的教育理念,在內心樹立起教書育人、培養(yǎng)合格國家公民的思想,改變原來那種重視知識教育,忽視思想教育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采用適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名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老師只有充分認識到思想品德教育對中小學生的重要作用,并以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為目的,教育工作才會取得相應的收效。
4.對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不斷優(yōu)化
新課改后,對老師的組織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老師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控制能力也需要不斷加強,這就要求老師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種內容和方法,并根據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將這些有機地整合到一起。具體到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老師應該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然后根據中小學生的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不斷拓展教學思路,豐富教學內容。比如說中學階段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以人生觀和道德觀為主,這時老師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尋找一些真實實例,再結合教材中的已有內容,形成一種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這些真實的教學內容也會在學生內心深處產生強烈的心理共鳴,進而使學生的各種價值觀念得到良好的塑造。
5.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布置討論作業(yè)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課文內容重點,給學生設置一定數量的思考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的作業(yè),是使學生深入領會和反復鞏固所學知識的手段,這一作業(yè)較其他作業(yè)有以下特點:(1)可以把教材所講內容系統地理解。(2)可以發(fā)展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圍繞本課的主題進行討論,從而完成激情—明理—導行的全過程,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在設計、引導討論時,要掌握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層次性原則:要注意引導學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則事理不明;要注重貫穿激情—明理—導行的全過程,堅持知行合一觀。要充分發(fā)揮教學民主,讓學生各抒己見,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錯誤的意見也要讓他們講,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民主中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如每月開展影評和觀后感征文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在班級內開展演講、演唱活動,引導大家閱讀愛國主義書刊,大唱愛國主義歌曲,弘揚正氣,抵制邪氣。組織學生參加祭掃烈士墓、參觀紀念館等活動。召開學習英雄、愛祖國、做新人主題班會,以此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總之,在中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我們不能單純地依靠思想品德課來完成,而一定程度更要注重其他方面的因素和工作,這樣才可使得思想品德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史對保.中小學教育的靈魂: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見.讀與寫:下旬,2010.
[2]劉文周.淺談當前中學思想品德教育.成才之路,2008.
[3]張小秋.試析當前中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科教導刊,2012.
(作者單位 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大莊子學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