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升學壓力之下,學生普遍偏重中考科目,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初中生物教學要想突出“重圍”并有所表現(xiàn),必須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生物;興趣;課堂教學
生物學科不是中考科目,課時相對較少,更因學生對語數(shù)英等中考科目學科的偏重,減少了對生物學的關注。這種情況下,初中生物教學如何突出“重圍”?我認為,唯有增加生物學科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激發(fā)學生生物學習興趣,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呢?探討幾種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一、穿插生物技術研究的新成就及其發(fā)展前景等課外知識,激勵學生關注生物科學的新動態(tài)
生物課程是一門與時俱進的科學課程,走在科技最前沿,并與實際生活密切聯(lián)系。而初中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對未知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觀點。
北師大版七年級上《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實驗法》一節(jié),課本以“響尾蛇如何追尋它放走的獵物”作為實例研究。我從響尾蛇的特點引入新課,在教學中插入“有毒蛇和沒毒蛇的區(qū)別;有毒蛇又可以分為哪兩大類”等課外知識,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上都非常專注,課后還拉著我問這問那,給我講毒蛇的奇聞趣事等等。
學習《生物體的器官》時,我利用網絡資源找到一個國外的醫(yī)療視頻。該視頻講一個小男孩因先天缺陷而使用人工消化道來生活,每天都要進行大量的防護措施來維持生命。在這個案例里,學生認識到生物體的任何一個器官出現(xiàn)問題都會影響到身體健康,也認識到擁有健康的身體是多么幸福,從而增強他們珍惜生命的意識。此外,我還列舉了一些現(xiàn)代科技的新成就,如,器官克隆、基因改良豬等等。學生對這些問題都非常感興趣,學起來特別認真。有些學生還在周記中表示,自己以后要當一名生物學家,開發(fā)新技術為人類造福。
二、加強實物演示和分組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我在講生物的特征“應激性”的時候,課前準備了一株含羞草,講到這部分內容時展示出來,并且演示含羞草的葉子受到觸動時會合攏,枝條受到強烈觸動時還會下垂的現(xiàn)象。這個實驗讓學生很好地理解了“應激性”的概念,把抽象知識轉化為形象認識。在這個啟發(fā)下,有些同學更進一步思考,提出含羞草的葉子白天開放,晚上閉合,是不是也是一種應激性行為呢?這說明學生在實物的刺激下拓展了思路,把理論知識很好地聯(lián)系到日常生活中來了。
在《細胞大小與物質擴散的關系》這部分內容中,我設計了分組實驗:每兩人一小組,每組準備大小兩塊方形冬瓜塊,泡在紅墨水里5分鐘,然后取出切開,觀察紅墨水的滲透情況。這個實驗比較簡單,容易操作,效果也很明顯。實踐證明,分組實驗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寓學于樂,讓他們進一步掌握了細胞大小與物質擴散的關系。
又如,《種子萌發(fā)》這一節(jié),我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授課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嘗試當一回小老師。首先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探究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實驗”,分別探究水分、溫度、空氣、陽光、土壤等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然后對實驗結果拍照,指導他們把實驗數(shù)據(jù)和照片制成課件,最后讓他們在課堂上介紹自己的實驗設計、步驟和結論。這樣的活動設計,使學生自己嘗試設計實驗并且獨立完成,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體會到了學習和分享的快樂,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和教學用具,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
教學《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這一節(jié)內容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沙漠環(huán)境以及其中動植物的圖片,給學生一個形象的認識,再介紹生物之間的保護色和警戒色,最后讓學生舉出相似的例子。這樣的處理,使教學內容變得簡單直觀,淺顯易懂。大多數(shù)學生有了形象的認識,很快就理解了學習內容,舉出了大量的生活實例。
再如,新生命的孕育這部分內容,如果只是教師的口頭教授,學生興趣不大。我選用了一個國外的生命孕育視頻,在班上用多媒體播放。這個視頻僅十來分鐘,但制作效果好,配樂和拍攝很逼真。觀看過程中,學生都被深深地打動了。這一段短短的視頻,讓他們體會到了孕育一個新生命的艱難過程,促使他們更加熱愛生命。
精彩的視頻,不僅能給學生感性認識,還能給學生帶來理性的認識。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呈現(xiàn)方式,結合傳統(tǒng)的黑板板書,我們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豐富課堂學習形式。
四、讓學生演小品、組織知識競賽,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小活動
《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qū)別》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知識性強,容易讓學生感覺乏味,我以一個小活動引入新課:讓學生扮演偵探,根據(jù)現(xiàn)場留下的生物證據(jù),判斷那是植物的細胞還是犯罪者的細胞。學生學習情緒高漲,這時再展開新課。學完這部分內容后,學生幾乎都了解了動植物細胞的區(qū)別,順利揭開了這一謎底。
又如,《食物中營養(yǎng)成分的作用》,我讓學生課前準備一個關于維生素缺乏癥的小品。根據(jù)我提供的知識性文稿,他們自編自演,充分發(fā)揮出表演才能,最后還評選出最優(yōu)作品?;顒舆^程中,他們學會了合作和分享,提高了學習生物的積極性,還增進了友誼。我把優(yōu)秀作品拍攝下來,在各個班級播放。這樣一來,他們的學習熱情更為高漲,紛紛表示今后要繼續(xù)制作類似的教學資源。
課堂活動還可以體現(xiàn)在復習課上。通常,復習課比較乏味,無非是做練習、背書等。這里,我采取了“知識競賽”的方式。全班同學分為四個組參與競賽,比一比哪個小組得分最高,并對優(yōu)勝組給予一定的獎勵(如加分)。競賽內容主要是課本內容,采取必答、搶答、猜謎等環(huán)節(jié)。新穎的競賽形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也使我的課堂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多數(shù)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了復習內容。他們甚至主動提出,讓我在課堂上多采用這種競賽模式。
五、加強師生交流,鼓勵學生提問,及時解答及反饋
學生的思維是很廣闊的,課堂上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他們可能會提出十個相關的問題。如何對待學生的提問呢?我認為,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先組織學生討論,課堂上能解決的就當堂解決,個別不能當堂解決的可以引導他們查閱資料尋找正確答案。授課過程中,老師可以鼓勵他們多說一些奇聞趣事,這樣才會擴大他們的閱讀面,教師本身也能從中受到啟發(fā)。師生之間本來就是平等的,相互交流才能教學相長。
生物學科課時相對較少,師生課外交流時間有限,因而課堂交流尤為重要。一方面,我們要在知識上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思維;另一方面,又需要在情感上與學生多做交流。尤其在師生的情感交流中,教師應該珍惜學生智慧的萌芽,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表達獨立見解,敢于同其他同學甚至老師爭辯。
幾年來的生物教學實踐告訴我,課堂上的45分鐘,是激發(fā)學生生物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當然,這些策略的實施,必須從生物學科本身的特點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了,進而就可以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就可以更好地學好生物這門學科。
參考文獻:
[1][美]ArataWoofolk.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2]贊科夫.和教師的談話.教育出版社,1980.
[3]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8.
(作者單位 廣東省珠海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