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提問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地探索學科中的奧秘,從而深層次地思考問題。要想將提問的作用發(fā)揮好,光有好的問題還不夠,還必須掌握好提問的時機。
關鍵詞:課堂提問;有效;時機
數學課堂中,教師很多時候沒有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從而導致學生“卡帶”、課堂“冷場”,影響教學效果。如何對提問的時機進行準確的把握,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新課程開始時提問
興趣是維持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的關鍵因素。在學習新的知識時,學生通常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進入狀態(tài)。此時,教師通過生動的例子、有趣的提問能夠在引導學生對新的教學內容產生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快地集中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
二、在學生思維受阻時提問
課堂上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是迥異的,因此,不同思維發(fā)展階段的學生由于自身思維的局限,對于教師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理解差異或理解障礙。因此,教師在這種時候必須扮演學生的思維向導,尤其在學生無法開展思維活動時,更要提出問題,幫助學生跨越思維的障礙,實現思維的順利發(fā)展。
三、在知識的重難點上提問
學生對于重難點的理解要比一般的知識點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雖然突破重難點并不僅限于課堂提問這一條途徑,但是巧妙的提問對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都會起到促進作用。在重要的知識處提問,能加深學生的認識,從而在學習時能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在學生無疑處提問
疑問是促進學生主動求知和積極思考的催化劑,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在學生似懂非懂處及時提出問題,讓學生去解疑,勢必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為每個學生并不是每時每刻都會有疑問,因此教師便需要在此時介入,對學生進行提問,激起其心中疑問。對此,在教學方面造詣頗深的朱熹也曾說過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為長進?!苯處煴仨氃谡n堂上,針對學生無疑處創(chuàng)設條件進行提問,營造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
五、在知識可以遷移時提問
學生的成長可以看作是一種社會化的過程,而教學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將掌握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也就是說要學生學會學。數學里面有很多知識是相通的,如,學習等比數列時就可聯系等差數列,學習雙曲線時就可聯系橢圓。
提問的時機是一個相對抽象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從自己的教學經驗出發(fā),恰當把握提問的時機,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